APP下载

协同理论下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以肇庆学院为例

2016-06-23李会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坐标轴学期应用型

李会敏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协同理论下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以肇庆学院为例

李会敏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在探讨构建地方院校非英专业本科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时,基于协同理论,把影响模式构建的各个因素所构成的“坐标轴”关系考虑进去。以学生为中心点,“坐标轴”横向关系涉及四个方面:市场、学校、教师、院系;“坐标轴”纵向关系涉及英语学习的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2+2+4”模式,即:两个学期大学基础翻译学习+两个学期应用翻译学习与实践+四个学期专业翻译学习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院校;非英语专业;应用翻译;协同理论;“坐标轴”关系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走出国门和走进国门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的经济日益发展,市场对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翻译市场亦不例外。由于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不仅需要高端人才,中低端人才同样供不应求,这就给各个地方院校在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市场空间,尤其为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地方院校在“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机会。地方院校抓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各地方市场需求,针对各校实际情况,加快培养市场所需翻译人才,同时也为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就业拓展更多渠道,实现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目标及服务地方的定位将大有作为。在这些背景下,探讨适合地方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地方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构建,国内众多学者结合自身所在区域特色及学校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涉及非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等,如黎芳(2012)立足于中南地区,吴汉周(2012)立足于北部湾地区,郝军(2012)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张佳琛(2013)立足于海西经济区,豆涛(2015)立足于中原地区,郭宁(2016)立足于西部地区。上述各地学者已达成的共识有:首先,地方院校培养的翻译人才应熟悉地方,服务地方,体现地方特色,这也是地方院校存在的首要目的。其次,认为构建地方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把区域市场、学校定位、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背景、课程体系、评估考核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材料等诸多因素考虑进去。但上述学者多从微观角度阐述,很少有人从宏观角度全盘考虑,把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各种远近关系、直接与间接关系都纳入其中,且偏重“横向关系”,偏重大学阶段翻译教学的“共时研究”(关注大学四年中的某一时期),很少进行“历时研究”(关注整个大学四年),考虑“纵向关系”,而后者对于地方综合性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应用翻译人才培养,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正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协同理论与“坐标轴”关系

(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哈肯于1971年提出,他通过研究,概括出不同现象中有序结构形成的共同特点,即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从而在宏观上形成了新的有序状态。简言之,他认为只有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就应坚持开放的思路,做到教育观念的开放,坚持创新的思路,需要整合高校外部(如政府,企业,其他院校,市场等)与内部,各教学职能部门之间及教学职能部门与管理部门、学生和教师的力量和利益诉求,打破过去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的孤立封闭状态,从“孤身作战”转变为“协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良性流动,从而使得人才的跨学科校内外交叉培养成为可能。

(二)“坐标轴”关系

根据协同理论,在构建地方综合性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把影响模式构建的各类因素考虑进去,这些因素可归为一个“坐标轴”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学生为中心点,“坐标轴”横向关系涉及四个方面:市场、学校、教师、院系。这些都是有活力的个体,可发挥主观能动性,彼此相互影响,构成协同关系。“坐标轴”纵向关系涉及四个阶段:中小学英语阶段、大学基础翻译阶段、大学通用应用翻译阶段、大学专业翻译阶段。它们之间层层推进,构成衔接关系。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整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也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不应割裂开来单独对待。“坐标轴”横向关系是所有各层次各类别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时均需考虑的因素,而“坐标轴”纵向关系则影响着地方综合性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应用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横向因素和纵向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交织影响的。

二、“2+2+4”模式

穆雷认为,要培养科技翻译或科技外语人才,第一,应选择文理科基础和双语能力俱佳的学生,最好是一二年级学习其他文理专业,然后再进行选拔;第二,要在三四年级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这对本文模式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基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经济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日益需求,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宗旨,大学生就业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下面试图基于协同理论构建针对地方综合性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的“2+2+4”模式。

(一)两个学期大学基础翻译学习阶段

大学英语教学应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接轨。由于绝大部分地方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起点低,加上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任务,有必要进行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以巩固基础,为后面的高级阶段学习做好准备。改革后的四级包含段落翻译,这为基础阶段翻译知识的传授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刺激学生对翻译的积极性,即使无法开设单独的翻译课,教师也可在课内外灵活穿插,以教学翻译为主。肇庆学院的做法是在新生中施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将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按照入学英语成绩高低分为A、B、C三类,由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材料教授不同难度的内容,A班基础阶段为两个学期,之后参加四级考试;B班第三学期考四级,C班为术科,无四级要求,只进行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将学生分流后,A班经过四级考试,425分以上的学生根据自愿原则,进入应用翻译学习阶段,告别过去“过四级=告别英语”的一刀切做法。

(二)两个学期应用翻译学习实践阶段

该阶段是众多关注非英语专业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的学者热衷探讨的阶段。教育的目的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市场、学校、教师、学生、院系等每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区域市场有着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即就业,学校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广东为例,广东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而粤东西北地区则相对欠发达。2013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广东将走一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珠三角地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

顺应上述决定,肇庆学院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坚持“一个服从”“三个对接”的原则。“一个服从”,是指人才培养方案服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三个对接”是指专业建设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企业、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对接职场实践环节和岗位标准,使得各相关要素实现协同互补合作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方针,肇庆学院两个学期的应用翻译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前一学期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课内“教师讲授+学生通用翻译实践”为主,课外学生“拓展翻译知识+提高翻译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为主。后一学期以学生为中心,课堂采用基于平行文本对照的真实项目教学法,课后采用翻译工作坊模式,组建学生翻译小组或团队,接受模拟翻译任务,分配分工,完成模拟翻译任务,反思反馈。

(三)四个学期专业英语翻译学习实践阶段

大三开始,原A班学生与B、C级学生一起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A班接受过通用应用翻译培训的学生更面临最后四个学期的专业英语翻译学习与实践,以便顺利转变为合格的“专业+翻译”复合型人才,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由于大学英语教师多出身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短时间内很难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更多涉及不同行业的深度专业材料翻译方面的指导,这一任务自然落在专业英语教师身上,但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ESP教师可能受制于其英语教学和翻译教学水平,因而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通力协作,做好翻译教学衔接工作,以免这批接受过通用应用翻译培训的学生成为“烂尾楼”。学生也可充分利用所在学院、所在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机会,接触积累企业各类资料、行业专业资料,主动展示提升自己的职场翻译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并不提供专门的翻译岗位,单一专业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专业+翻译”复合型人才既为企业节省成本,更能为个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谋得一职。另外,学生也可继续在翻译公司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翻译兼职实习,争取最终成为自己专业领域内的职业翻译人才,同样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就业之路。

[*基金项目:2015年度肇庆学院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院校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zlgc201521)]

参考文献:

[1]黎芳.适应湖南省对外经贸发展的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13(3):167- 168.

[2]吴汉周.北部湾经济区应用型英汉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12)∶40- 53.

[3]郝军.区域经济发展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36(6)∶92- 94.

[4]张佳琛.海西经济区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131- 133.

[5]豆涛.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3)∶126- 131.

[6]郭宁.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甘肃省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6,32(1)∶115- 118.

[7]肖军飞.协同学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125- 128.

[8]刘琳.新建本科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175- 176.

[9]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7- 186.

[10]南方日报社编写组.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2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134- 03

猜你喜欢

坐标轴学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时空坐标轴里的弘一大师
——《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评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巧用仿射变换妙解高考解析几何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