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豫和《小儿诸热辨》论治小儿发热思路探析

2016-06-23高云霞李鸿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热辨证论治儿科

高云霞 李鸿涛

摘要:介绍清代名医许豫和《小儿诸热辨》中有关小儿发热的治疗经验,提出其治疗小儿发热具有3个特点:治外感发热,察小儿之体,辨六气从化;疗内伤发热,诊致病之源,分积滞惊恐;详杂症从属,析寒热异同,明温清之别。

关键词:《小儿诸热辨》;发热;儿科;辨证论治;许豫和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2-0046-02

《小儿诸热辨》为医论著作,列有医论20篇,除10篇杂论外,主要论述两大专题,一为小儿外感或内伤发热诸证,一为小儿惊风发搐。书中论述了许豫和辨证治疗小儿发热证的经验,颇具特色和启发性。

1.著者与成书

作者许豫和,字宣治,号橡村,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安徽歙县人,新安医家。少年时弃举子业,致力于医道,15岁尝从邑名医程嘉予习医7年,又受业于黄席有、方博九。其于诸书无所不窥,医名著于郡邑,就诊者履满户外,而以擅长幼科尤为称著,享年近90岁。积60余年之经验,撰著《许氏幼科七种》,包含有《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编》《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作者临诊幼科以来,每日诊治少则十数、多则近百之患儿,其中病热者十居八九,故而对于各种小儿热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感慨时医者不察古人论辨,偏执通套方药,实实虚虚,草菅人命,医风敷衍,因此结合临床治验,不顾寒窗夜永,笔之成书。

2.学验特色

许氏认为“小儿之病,惟热为多。外而风寒暑湿燥火之乘,内而乳食生冷甘肥之滞,以及惊恐跌仆、麻痘丹疹,莫不由热而生”。围绕小儿因热致病列有医论6篇,上自《黄帝内经》,下至历代先贤诸家,凡有关发热论辨,皆结合小儿热证予以剖析详辨。现对许氏《小儿诸热辨》中小儿发热的治疗经验进行介绍,并结合《橡村治验》加以阐明。

2.1治外感发热,察小儿之体,辨六气从化

许氏结合经验所得认为,虽有四时气运不齐,但外感发热与小儿纯阳之体关系密切。盖小儿纯阳之体,六气外感皆可从而化火。虽属火证,但当辨其在何脏腑经络,气分血分,并参以兼症。然后根据患儿体质虚实,斟酌使用甘寒苦寒之味。并对治疗热病中的“视芩连知柏苦寒若砒鸩”“久热阴烁误用发散消导”2种俗成之见予以批判,认为治疗当求其本而治之,“风化为火,火静则风熄;暑化为火,火退则暑平,若专事疏解则火势愈甚而惊作矣”。因于风者,宜疏散;因于寒者,宜温散;因于暑者,从暑治;因于湿者,主平胃;因于燥者,或清燥解肌,或甘寒滋润;并认为丹疹麻痘疮疥之类乃一类特殊湿热之邪,其往往郁滞于营卫之间,故发热久久不去。治宜疏托之中,加以和营利湿之品。

许氏在《橡村治验》中治疗一儿,发热2月余,屡屡更医,皆用疏散药,一日忽然抽搐目斜,甚则有角弓反张之势,无涕泪,脉弦数。他认为,此为热久伤阴,阴虚化风,阴虚化燥所致,改用生地黄、牡丹皮、当归、白芍、栀子、麦冬、天麻、钩藤、羚羊角,2剂抽搐止,10剂痊愈。

2.2疗内伤发热,诊致病之源,分积滞惊恐

小儿脏腑未实,神气未全,内伤发热多由乳食积滞或卒受惊恐,致胃气或神气浮越而发热,或积滞郁久而发热,故许氏认为当详诊致病之源,于其中推而求之,治疗方能应手。因于伤乳过饱而作吐,吐则胃气浮,浮则生热,故禁用发散,当予节乳消导;因于伤乳而泄泻发热者,当辨有无火热郁积,有者消乳之中佐以清热解毒,无者但行和中。因于伤食发热者,当辨新久,新者消导,久而渐伤积久,生寒生热,时困时好,肌瘦肤枯,痞结腹大或渴或利,或雀目生翳,或颈项生核,或吐利蛔虫,或吃泥土生米、布炭盐花等物,以致午后潮热,清晨指冷,最为难治;许氏指出此等发热当先益其气而后磨其积。因于惊恐而发热者,惊则气散,气散则神浮,其热必夜甚,且无外感内伤形症,治当分辨虚实,虚者济养,实者定镇。

许氏在《橡村治验》中治疗一儿素多内热,复又受惊受暑,而致发热夜啼,次日上午又发抽搐。许氏认为,夜啼、窜视皆为心热,而且正当午时发生抽搐,均为君火旺而暑邪盛,此病只有暑而无风,故不应使用发散祛风之剂,证属实热,乃热极生风,兼有卒受惊恐,方用黄连、木通、柴胡、钩藤、朱砂、琥珀,1剂而愈。

2.3详杂症从属,析寒热异同,明温清之别

本书为辨治小儿热证的专著,许氏擅长治疗小儿热证在于其能够明辨小儿病证之属寒属热,因寒热温凉,衰之以属,而致和平,故收佳效。《小儿诸热辨》中设有“辨诸杂症之属热者”“辨诸症之有寒有热者”“辨寒症之当急温者”3篇专论,对于儿科疾病常见症状属热属寒予以辨析,并且述列治法和宜选药物,如其中囟填热证、虐热证、痢热证、疳热证、痿热证等病证的治疗方案可谓一语中的。识得寒热异同,方能正确使用温清二法,许氏在“辨寒症之当急温者”亦有明言。可见其临证能够精审寒热,故能善治寒热。

许氏在《橡村治验》中治疗一儿,素有惊风发搐之病,体质较旺而多痰。每次惊风抽搐发作时,服用清散利痰之药即可痊愈。戊子年春,忽罚如前,以常法治之不应,壮热痰鸣,头仰目直。许氏认此证为风盛挟痰,用羌活、防风、胆南星、半夏、枳壳、僵蚕等药3日而不效。患儿热甚多汗,啼叫不宁,口唇如朱,舌生芒刺,神昏目窜,从而判定邪热在心,以黄连导赤散,1剂而热退。孰料再剂患儿昏沉不醒,汗大泄而肢冷,热病虽愈,但转为脱证,遂改用养心毓神之剂,用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茯神、五味子、酸枣仁、龙齿,徐徐呷之,神气渐回,人事渐醒。此证内虚外实,内寒外热,乃称重症,若不是许氏辨析准确,寒热温清,攻补施用恰当,即可变生不测,可见小儿易虚易实、病变迅速之特点。

3.结语

《小儿诸热辨》为阐述许氏治疗小儿发热临证经验的主要著作。其治疗儿科病证注重辨识体质,立论重火;尤其针对新安医家每以擅长温补著称之现象,反对滥补。然书中亦不乏点明有属于寒凉而当予急温者。此书可作为研究许氏儿科学术思想的重要素材,尤其是小儿发热辨治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发热辨证论治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红外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回转窑托轮轴瓦发热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