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思考
2016-06-22翟玥坤
翟玥坤
【摘 要】钢琴是一门源自西方的艺术,近年来,得益于钢琴创作和演奏的民族化,这门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历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民族化的钢琴教育,使中国钢琴能够立体化地沿着民族化方向继续迈进。鉴于此,本文从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谈起,就具体的途径和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教育;民族化;必要性;途径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31-02
一、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中国钢琴发展的需要。钢琴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外来艺术,要想在新的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经历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创作、演奏、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民族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钢琴创作和演奏的民族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量优秀中国钢琴作品的诞生和众多中国演奏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与创作和演奏两方面相比,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作为中国钢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来说,更没有树立起相关的认识,这就使整个民族化历程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这一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钢琴民族化的整体发展。
(二)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需要。钢琴自诞生以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深受世界各地、各民族普遍认可和喜欢的器乐艺术。也正是各地区、各民族在创作、演奏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才共同构筑了世界钢琴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中国是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也是钢琴学习者、从业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坚持民族化的发展方向,除了能够推动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之外,更能够为世界钢琴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出一个钢琴大国的责任和风范。
(三)钢琴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从学习者个人角度而言,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而如何才能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呢?一个有效的渠道就是对民族性的坚持和表达,在整个学习和表现过程中,能够形成诸多新的感悟和思考,形成与众不同的演奏效果。世界上很多钢琴艺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形成了钢琴学派,如德奥钢琴学派、法国钢琴学派、俄罗斯钢琴学派等,而这种学派的形成,显然也是以民族化、个性化的演奏为基础的。所以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整体的发展来看,民族化钢琴教育的实施早已势在必行。
二、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措施和途径
(一)树立发展意识。正确意识和理念的形成,无疑是一门事业发展的基础。要想推动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首先就要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和理念,包含钢琴艺术工作者、钢琴教师和钢琴学习者三个方面。以最为热门的钢琴考级为例,从目前的曲目来看,中国钢琴作品的比重严重失衡,几乎还是西方作品的天下。如果能够加入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并在评价标准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就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钢琴教师是整个钢琴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他们对民族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对学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到民族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利用教师身份角色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乐于并善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这一点也是有成功经验的,如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就始终坚持用民族化的思维去认识和表现西方钢琴作品,所以他的演奏效果与众不同,受到了普遍认可。只有钢琴工作者、钢琴教师、钢琴学习者三者合力,才能使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历程得到整体推进。
(二)完善教材结构。教材直接关系到“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西方钢琴艺术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正是以科学、丰富的教材为基础的。对于高校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发展来说,首先要对现有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其次是要在此基础上予以完善和补充。在梳理和分类方面,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如不同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等级标准等对当下的作品进行集中分类,为其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奠定基础。在丰富和完善方面,虽然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钢琴作品已然十分丰富,但是却呈现出了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的特点,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异。比如匈牙利著名音乐家巴托克,就曾经专门为儿童写出了《小宇宙》和《献给孩子们》两部作品集,希望演奏者在钢琴学习之初就树立起民族意识。相比之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改编曲数量较多,近年来一些作品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所以在普及力度和规模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应该尽快予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
(三)制定课程标准。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钢琴教学都是以西方钢琴作品为主的,也由此形成了相应的课程和评价标准,这显然不利于钢琴的民族化发展。因此除了教材结构的完善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是制定民族化作品的技法标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涅高兹曾说过:“有怎样的钢琴音乐,就有怎样的钢琴演奏技能。”所以在强调丰富中国钢琴作品数量和类型的同时,也应该形成技法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并不是对演奏者的束缚,而是一种参照和借鉴,使他们的演奏既能够有章可循,又能够区分与西方作品演奏的差异。其次是开设具有民族化特色的技能训练课程。受历史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当下高校音乐专业所开设的和声、复调、作曲等课程,都是西方化的,因此使学生的音响观念、创作和演奏观念也都严重西方化,所以应该主动尝试开设一些中国化的技能训练课程,如为民族器乐进行伴奏、与原生态民歌相配合等,由此提升和丰富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优化外部环境。高校民族化钢琴教育发展历程的推动,除了教学内部的多种变革之外,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之形成相应的配合与互动,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首先要加强中国钢琴出版和宣传的力度。要鼓励出版单位、媒体等,将中国钢琴作品的推广和普及放在首位,引导创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只有以丰富、优秀的作品作为基础,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历程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各种形式的演奏、鉴赏、研讨等活动,能够让从业者、学习者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提升他们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水平。而且在中国钢琴事业朝着普及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形成一些固定和权威的活动,使其成为中国钢琴民族化发展的基地和纽带,成为国民音乐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早在1982年,美国和中国艺术交流中心就组织成了中国小提琴教师赴美访问,针对《梁祝》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中美两国的音乐家都受益匪浅。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紧密和频繁,所以更应该加强钢琴交流的频率和力度,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向世界介绍、宣传和推动中国钢琴艺术,了解中国钢琴文化,不断提升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文化事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钢琴事业所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延续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民族化发展历程得到更大的推进,就必须以民族化的钢琴教育作为基础。作为中国钢琴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来说,需要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并予以积极有效地转变,培养出更多具有民族责任感和民族风格、特色的专业人才。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钢琴艺术一定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林嘉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8(07)
[2]张静薇,高见.浅谈钢琴创作与教育民族化的必要性[J].内蒙古艺术,2007(02).
[3]颜咏.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