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演员的角色塑造

2016-06-22魏于钦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演员塑造角色

【摘 要】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基层,越来越多的群文工作人员通过塑造鲜活的舞台形象走向大众。但在舞台上短短的几分钟要怎样才可以让大众记住你,记住你扮演的角色,让你的角色深入人心呢?本文以我扮演的《局长家事二》中“小保姆”为例,浅谈我塑造该形象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演员;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18-03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演员,在自己的人生大舞台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没有编剧、没有导演、更没有观众,除了自己。但是要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上,就必须靠演技说话,至少要有一到两部深入人心的、属于自己的代表作,让众人一提起这个角色,即可就想到他在舞台上塑造的鲜活形象。

笔者自小热爱表演,机缘巧合下接触到戏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2011年起便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也非常荣幸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角色:老师、女大学生、白领、家庭主妇、拜金女郎、老板、小保姆等,其中以《局长家事二》中的小保姆角色最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每次从舞台上下来,都会迎来观众朋友们崇拜的眼神和热烈的欢呼。该剧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打磨,获得了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第一名,而且被推荐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笔者在参赛过程中被评委老师评为“最富有灵气的小保姆”,现场还有位领导对我开玩笑说:“小保姆,你这个形象已经入木三分了!”

一、熟读剧本,分析剧本

(一)当演员接到的创作任务后,首先是熟读剧本

演员的创作是在编剧创作出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作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所以演员在接到演出任务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学剧本以及剧中所赋予的人物形象,所以一定要熟读剧本。

其次,剧本以及剧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进行创作而呈现在舞台上的,但是剧中人物却是由编剧赋予其生命,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又必须遵循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所以演员必须要熟读剧本、分析剧本,最终才有可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

例如《局长家事二》中,清正廉明的局长时常对四川小保姆说:“一定要看好家门,认清来人,不能让腐败进门,就算进来了也要将其送出门。”可有一天家里来了小偷,小保姆误把小偷当成了送礼者,小偷承认自己是小偷,但小保姆认为他是为了送礼而假装是小偷,自此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误会,经过和小偷的几次斗智斗勇后,发现此人确实是冒充送礼者,关键时刻小保姆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一举将其拿下并扭送到派出所。

这是该剧的中心思想、行动主线。只有在反复熟读剧本以后,演员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理解角色的人物特征、性格特征。

(二)对剧本熟知以后,要对剧本进行分析

著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中,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由于自己的理智型、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

所以演员在进入角色之前一定要熟读剧本、分析剧本,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复制到角色中去,在读剧本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一个非常有个性色彩的人物。

例如:我拿到《局长家事二》的剧本文本通看之后,发现它非常有意思,在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编剧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四川小保姆。恰巧我又是四川人,这为我塑造该角色提供了便利。但仅从字面意思很难理解:这两个人物怎么能与“局长”有关呢?他们是一组什么样的人物关系?在剧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怎样的冲突?最后会以怎样的方式与“局长”联系起来呢?这些问题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当我熟读剧本以后,在分析剧本过程中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并且给自己的角色赋予一定的生命色彩。

可见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分析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反复阅读剧本中,才可以不断地充实对剧中人物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剧中人物的特点。

二、认识角色,分析角色

在我们对剧本熟知以后,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演员将剧中人物呈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在进入角色之前,演员必须熟知所扮演角色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与剧中人物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演员更好地完成角色。

(一)演员要认识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局长家事二》中,我扮演的小保姆很是憨厚可爱,把局长的话谨记于心,担心局长炒她鱿鱼,因为局长曾说过,一旦发现送礼的就辞退她,所以小保姆想尽办法把送礼者都打发了回去。小保姆很是聪明可爱,使出浑身解数将局长交代的任务进行到底,将送礼者统统拒之门外。可有一天,小保姆刚刚送走一个送礼的,转身回厨房煮饭,突然又听到客厅有很大动静,出来一看:一个陌生人,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此时,小保姆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位陌生人当成了送礼者,从而在“局长家客厅”发生了和陌生人“斗智斗勇”的事件。

(二)演员要学会分析剧中的角色

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非常符号化的标志“四川小保姆”。四川女孩,给人第一影响就是泼辣、不怕事儿;虽个子娇小,做人却很大气,而且手脚勤快、充满活力。而剧中的小保姆肯定具有这些特点,编剧才赋予她这样的地域特征。我是四川人,塑造这个角色有特定优势。大家肯定可以猜到我这个小保姆在舞台的语言呈现肯定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川话。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家里来了陌生人,小保姆没表现出惊讶或奇怪,这也充分证明小保姆在局长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导致小保姆以为凡是拎包入屋的都是送礼的。可是把所有拎包的人都当作送礼的人,说明小保姆尚还年轻,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识别能力尚浅,或者说比较“一根筋”。对此,演员要了解剧中小保姆为什么会把这个陌生人当作送礼的?这位陌生人到底是不是送礼的?如果是送礼的,小保姆会又该怎么做?如果不是送礼的,又该怎么应对?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事件?他们在剧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最终给观众什么启示?又将发生什么事情?

三、认识剧中人物关系,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有人曾说过,演戏就是演人物关系。演员在角色的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和剧中其他的角色有着各种联系。所以演员在表演创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剧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人物特征。

例如《局长家事二》中,当小保姆看到陌生人第一句话就是:

“刚送走一个,又来一个,你怎么进来的?”

“门没关。”

“哦,我忘关门了,把包拿走!”

“把包拿走?”

“对头,把包包拿走!”

“你叫我把这包拿走?”

“对头!我叫你把包包拿走!”

“哎哟,妈呀,干了这么多年,头一回有人这么配合我的!”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保姆是真的把陌生人当成送礼的,而且非要他把东西拿走。但陌生人的反应却并不是送礼者的反应,到底小保姆有没有发现陌生人是干什么的?什么时候发现的?发现之后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人物关系开始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

那么剧中小保姆和陌生人有关系吗?当然有。明处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干,事实上他们的关系从这一刻才刚刚开始。首先,他们在局长家同时出现,一个是局长的小保姆,一个是小保姆“自认为”的送礼者。小保姆要完成局长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将送礼者和礼品拒之门外”。可是这个陌生人到底是不是送礼者?他会听小保姆的话乖乖的拿走那个鼓囊囊的包吗?剧中他们两人的关系会不会和局长有关?

答案是肯定的。《局长家事二》就是通过局长家的小保姆和到局长家偷东西的小偷之间所发生的事件来呈现局长的清正廉明。

四、体验角色,进入角色

经过对剧本的熟读分析、剧中人物关系的分析,接下来就是排练,真正地进入角色、体验角色。

(一)演员要学会体验剧中角色

生活中的我并非真的从事过保姆职业,但是角色赋予我的职业特征是:小保姆,规定情境是:局长家的小保姆。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保姆”的职业特性、性格张力,我先在规定情境中体验角色,而且去了解真正从事“保姆”工作的人群,去观察他们生活方式、处事态度,和他们聊天、去体会他们的生活,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丰富我在舞台上扮演的保姆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只是为了照人的样子,而不是照演员的样子出场,你就需要知道:你是谁?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在这儿生活的条件是怎么样?怎样过日子?你是从哪儿来的?此外还有很多你没有创造出来的、能够对你的动作发生影响的其他‘规定情境。换句话说,只是为了正确的出场,你就必须认识到剧本生活和自己对剧本角色的态度。”

(二)带着信念感、真实感进入角色

当真正进入排练阶段,演员一定要有信念感。剧中的每个人,在场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由心而发。哪怕一声叹息都是符合生活逻辑、具有生活依据的。俗话说:“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动人。”假如演员在舞台上只是一味地念台词,呈现给观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到我们家来送礼的,装儿子的有,装孙子的有。(打量小偷)继续说道:

“装小偷,你还是第一个!”

“我没装!”

“哥哥你实在是太有才了!”

“你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你也别忽悠姐,姐会让你吐血。”

“我真是小偷。”

“我”和剧中小偷的这些对话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而且符合当下的流行语境。在这种情境下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小保姆的形体、表情、声音、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让她的真挚情感发挥出来,从而和剧中的小偷形成符合当下的、真实的、可信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五、认识观众的重要性,带着角色多面见观众

作为演员必须认识到观众是演员创造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与鼓舞者。前苏联著名导演波波夫说:“一个戏只有同观众见面以后,有了观众的直接参与,有了观众对戏的干预,他才能获得准确的味道,才能在思想艺术方面彻底完成。”观众对演员的影响可以创作出奇迹,观众以他自己反应——屏息凝神的注视、叹息、哄堂的笑声或是观众席中几乎无法察觉的窸窸窣窣的声响,鼓舞着演员的情绪,给演员指出方向,于是演员产生出新的适应、新的色彩、新的重点。

(一)认识观众的重要性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没有观众,演员的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演员必须认识观众、尊重观众。从进入角色创作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应该装着观众,就应该想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面对观众。

在前来观看的观众群体中,有些可能就是某个艺术领域的专家、翘楚、前辈、同行;这样的群体会给演员提出宝贵的意见,让你的角色更丰满。因为台下观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声呼吸都直白地评价着演员的表演。演员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观众的帮助,因为观众群中有着从事各种各样职业的人,他们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二)观众是最好的老师

《局长家事二》排完之初,老师们总觉得我所呈现的小保姆不对劲,在舞台上,我太过使劲、太过饱满,以至于整个感觉倒不像是个刚出社会的懵懂的小保姆,反而像是有丰富社会经历、性格粗暴的人,一点也不可爱,让观众感觉不舒服。经过几次修排以后,稍稍有些好转,但始终没有达到老师们想要的效果。后来导演决定让我们参加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让观众来做老师。

果然不出所料,经过参加千场演出,反复面对观众以后,小保姆身上的锐气不知不觉被磨平了,在舞台上变得圆润起来,活泼可爱极了,透露出刚出社会的青涩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小保姆的稚气、傻气、勇气、机智,演员都一一呈现出来,再经过剧组老师们精心打磨、观众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审核后,最终本剧获得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时至今日,很多老师、前辈一见到我,依然亲切地叫我“小保姆”。

焦菊隐先生曾指出:“记住:舞台、观众席,平常是两家,其实是‘两个一半;演戏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统一的空间,是一个观众、演员‘共同创作的神圣的空间!”

总之,演员塑造角色过程看似输出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吸取,每扮演一个角色,就是体验一次人生。要让自己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演员必须不断地修炼自己,丰富人生阅历,时刻准备着为新的角色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255-422.

[2]林洪通.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M].王辛夷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魏于钦(1983-),女,单位:东莞市企石镇文广中心,主要从事文艺表演创作。2013年10月参演小品《局长家事二》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优秀表演奖;2013年7月,全国小品编导演(东莞)培训班参与演出作品有:《门锁坏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最后的晚餐》;其中还参与《最后的晚餐》的剧本创作和导演工作;2012年12月获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曲艺花会节第一名金奖;2012年9月获山东省第九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优秀演员”奖;2011年11月,参演的小品《斗地主》获得东莞市小品大赛金奖。

猜你喜欢

演员塑造角色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