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提升浅析
2016-06-22李胜利孙治强
李胜利 孙治强
摘要: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对蔬菜种苗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作为蔬菜生产大省,蔬菜种苗业的健康发展对蔬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分析了河南省工厂化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种苗企业规模偏少、育苗设施简陋、配套设备不完善、缺乏核心技术和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蔬菜种苗产业壮大的措施。
关键词:蔬菜;工厂化育苗;设施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育苗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从蔬菜产业链条中逐渐分离出来,越来越成为一项专门的产业。工厂化育苗是现代蔬菜产业的重要先导,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体现,是节种节能省工的重要途径,是防灾抗灾应灾的重要手段,是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1]。据武汉农科院2012年统计,国内11个主要蔬菜大省年育苗量500万株以上的企业有1 454个,总育苗量127亿株。近些年国内出现了一批实力强的蔬菜种苗企业,如伟丽种苗、安信种苗、维生种苗等等。
河南省作为我国蔬菜生产大省,年播种蔬菜面积达180万hm2,在主要蔬菜生产大县也出现了一批育苗企业,如扶沟的豫星、新野的绿健、内黄的春萌等,大部分蔬菜标准园和蔬菜龙头企业基本实现了蔬菜的集约化育苗。但蔬菜工厂化育苗规模普遍偏小,种苗质量较差[2]。工厂化育苗便于实现育苗场地的集中,由原来的零散单户育苗转变为规划化批量商品化生产;工厂化育苗便于实现技术集约,从原来的单项技术成为软件硬件整合的工艺流程;工厂化育苗便于实现资源节约,由原来的高耗低效高风险转变为低耗高效低风险。近些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蔬菜工厂化育苗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的建设。如郑州市从2015年开始,每年财政扶持6个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每个扶持资金300万元,一些蔬菜企业和种业公司也投资建设育苗基地。
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趋势等对种苗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灾害性天气频发,病虫害的防控压力等,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都是传统的蔬菜育苗企业无法承担的。而蔬菜工厂化育苗水平的高低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制约了河南省从蔬菜生产大省到蔬菜生产强省的转变。因此提高河南省蔬菜育苗产业水平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在对发达省份蔬菜种苗产业进行了调研,结合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企业的现状,剖析了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冀为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提升提供一点思路。
1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面临的挑战
1.1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差,局部区域内恶性竞争
河南省大部分蔬菜育苗企业年果菜类幼苗的年产能力基本在200万~500万株之间,大多分布在蔬菜集中生产区域,以当地销售为主。与发达省份育苗企业相比,河南省种苗企业规模太小。如山东安信种苗拥有智能化育苗温室8万多m2,年产超过1亿株。种苗辐射范围达十几个省份;山东伟丽种苗嫁接苗年产能达6 000万株,产品覆盖范围也很广。河南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省级或者区域性的育苗企业,另外在个别地方蔬菜种苗同行业恶性竞争初见端倪。譬如豫北有个县从事蔬菜育苗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有10多家,为了争取当地有限的客源,竞相压价,导致经营者焦虑感很重,压力大,种苗纠纷多,最终损害的还是种植户的利益。
1.2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利润逐年下降
由于种苗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限制了自动化播种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育苗作业的大部分环节主要靠人工完成。在以前劳动力成本低廉时,育苗企业感觉不到这方面的压力,但随着用工成本的越来越高,用工成了种苗企业最大的投入。甚至有些时候,如播种、分苗、嫁接等亟需劳动力时,有的地方常常无人可用。
1.3硬件设施简陋,配套设备欠缺,防灾应灾能力差
河南省个别蔬菜种苗企业具有现代智能温室和环境控制设备,如河南绿健农业有限公司。但大部分种苗企业设施简陋,育苗温室、大棚大多是应用生产型温室和大棚,有的是生产型温室和大棚作为临时育苗的场地[3]。育苗温室大多是下沉式土墙结构,虽然冬季保温效果好,但冬季和早春湿度大,给病虫害的防控带来很大压力。设施缺乏加温和降温设备,造成育苗的稳定性差。另外大多种苗企业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按照工厂化育苗的流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没有实现分区管理。
1.4经验式育苗为主,缺乏技术标准,种苗质量无法保证
大部分育苗企业缺乏蔬菜育苗的专业化人才,技术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具有一定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常常是凭经验式育苗,管理粗放,再加上环境差,造成种苗质量差,效益低。育苗缺乏规程和标准,主要表现:(1)育苗基质选择上随意性强,没有一个固定的配方,更没有在使用前进行基质检测等;(2)温度管理虽有指标但调控能力弱,肥水管理经验式;(3)成苗没有标准,嫁接没有技术规程,秧苗运输没有规程;(4)育苗各个环节缺乏档案记载。
1.5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从国内外来看,实力强的蔬菜种苗企业往往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有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如山东安信种苗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有安信园艺学院,有自己研发的品种和水溶性肥料;山东伟丽种苗公司成立了伟丽种苗科学研究院,有自主研发的品种,自主创新了砧木子叶减半嫁接和甜瓜双断根嫁接技术,制定了8项省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并成为行业标准。而河南省大部分种苗企业,品种、技术人员和农资等都需要引进,相当于一个来料加工厂,没有一点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1.6产品单一,服务能力弱,发展空间亟待拓展
产品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苗产品单一,育苗茬次单一,育苗设施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是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无法拓展与种苗相关的其他产业,造成盈利模式单一。如实力强的种苗企业,除了种苗是主营产品之外,还开发与种苗产业相关的产品,如品种、专用肥料等;再者种苗企业种苗销售之后的服务能力也较为薄弱。
1.7缺乏种苗质量检测及追溯系统,售后纠纷不断
河南省没有一家蔬菜种苗企业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蔬菜种苗的培育、管理和销售环节,没有完善的投入品记载档案,种苗销售之前没有经过质量检测和病虫害的检测。有的由于品种、砧木选择不当造成售后纠纷不断,有的导致病虫害随着蔬菜秧苗的销售肆虐传播。
1.8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蔬菜种苗企业主体大多是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这些合作社以前是从事蔬菜生产,逐渐转变为专门从事育苗。这些经营主体大多以家族式合作社为主,管理制度不规范。另外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对市场和现代信息的敏锐性不强。
2多策并举,打造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升级版
随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进入蔬菜产业,蔬菜种苗产业将逐渐从蔬菜生产这个环节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产业,对蔬菜产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而这些是传统的育苗企业无力承担的,必须改造传统的育苗企业,实现河南省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升级版。
2.1科学规划,完善设施,配套设备
2.1.1科学规划一个功能完备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厂应包括播种车间、催芽室、育苗温室、嫁接车间和包装车间等。播种车间需要完成基质装盘、播种、覆土和浇水等环节;催芽室完成催芽;育苗温室完成幼苗的管理、嫁接苗的愈合和秧苗的驯化;嫁接车间完成幼苗嫁接工作;包装车间完成秧苗销售前的包装。育苗企业要根据育苗厂的定位、育苗的种类、管理模式和销售渠道来对育苗厂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选择并确定不同设施之间的比例。
2.1.2完善设施育苗设施设备的先进性是幼苗生产的保障。河南省主要的育苗设施有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其中冬季育苗主要是日光温室,早春和夏秋季育苗主要利用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要完善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设施。生产上应用的加温方式主要有热风炉加温和电暖加温,保温方式有多层覆盖,育苗床上架设小拱棚;降温方式主要有通风、遮阳和湿帘风机等。
2.1.3配套设备实现育苗主要环节作业自动化(机械化)或者半自动化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在播种和水肥管理环节实现作业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1)播种设备:目前市场上的育苗播种设备很多,有全自动的和半自动的,所具备的功能不同,每1 h播种生产率从200~1 000盘不等,价格有2万左右1台,也有20万元左右。育苗企业应该根据育苗的规模和企业的实力合理选择播种设备。如规模较小的育苗企业(年幼苗培育量500万株左右)可以考虑选择半自动的播种设备,基质的装盘和浇水作业需要人工完成,播种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每小时可以播种200~300盘,整套工序需要3个人完成。如规模较大的育苗企业(年幼苗培育量2 000万株以上)应该选择全自动播种生产线,从基质的填充、压穴、播种、覆盖、浇水等环节均可完成,每1 h播种1 000盘左右。(2)水肥一体化设备: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补肥补水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幼苗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通过施肥机自动适时、适量的将养分和水分供应给幼苗,同时结合幼苗和基质湿度可以实现幼苗培育的无人管理。
2.2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化,创新自主化
2.2.1技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是培育壮苗的保障,种苗企业要制定关键技术环节的标准,如基质配制标准、种苗质量标准和种苗出厂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技术规程,如种子预处理技术规程,育苗管理流程,应急方案流程,育苗技术规程,嫁接技术规程,种苗出厂检测流程等。
2.2.2操作规程化育苗各环节的操作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对于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操作过程要有档案记载,操作结果要有检测和评定。
2.2.3创新自主化种苗企业要克服单纯“拿来主义”的思想,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有竞争力。在育苗的各个环节及相关领域都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如生态育苗基质的开发,低能、环保的供暖和降温设备,优质的品种和嫁接砧木,水溶性的高效肥料等,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方法等等。
2.3管控智能化,服务多样化,管理制度化
2.3.1管控智能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种苗管理的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种苗质量的可追溯。将现代物联网技术引入育苗温室,进行适时监控。如种苗集约化物联网系统,拿起手机就可以远程了解育苗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情况,有利于管理员随时掌握蔬菜种苗环境信息,制定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壮苗率。如济南安信种苗公司利用农业智能交流管理平台通过布置在育苗温室内的环境数据采集器,采集环境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把数据传送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种子消毒、基质配制、变温催芽、幼苗生长控制、嫁接、分级、成苗运输等环节全方位的蔬菜进行存储备份,以便追溯。通过互联网把数据发送到相关分支机构终端设备进行查看共享,实现PC终端或3G手机共享。利用数据库,进行远程农业育苗技术培训和种植技术培训。
2.3.2服务多样化种苗企业要实现从由单纯的种苗供应商向农业整体方案提供商的转变,拓展种苗企业服务范围。由单纯的种苗服务,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辐射源,信息的发布中心,标准的制定中心和农资的供应中心。为了维护种植户的利益,种苗企业可以实行统一定期培训,统一育苗农资供应,统一种苗安全运输和统一栽培跟踪服务。如伟丽种业产业链延伸成立了济南金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积极解决生产一线难题,科学创新产业发展平台,通过试验示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的设施设备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带动广大幼苗用户不断提高种植管理和经营水平。
2.3.3管理制度化种苗企业首先要做好3个方面的管理:生产计划、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对种苗供需市场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科学制定育苗计划、库存管理及销售计划。根据订单数量制定好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原则是充分利用苗床,降低苗床的闲置率,简化生产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种苗企业需要完善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如订单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资材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种苗生产指导和种苗质量追溯等。另一方面,种苗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1]梁桂海,冷杨,王娟娟.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J].中国农技推广,2014(7):3-5.
[2]李胜利,孙治强.河南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瓜菜,2012,25(6):61-64.
[3]李胜利,孙治强.河南省蔬菜集约化育苗常见的技术问题及对策[J].中国瓜菜,2014,27(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