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2016-06-22众和
为全面了解资产评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和服务情况,客观反映资产评估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作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开展了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研究。2014年经评估过的IPO和并购重组的账面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在并购重组交易中,70%以上采用了资产评估服务,运用资产评估结论作为交易的定价依据,经评估的公司总市值达到8.5万亿元。研究表明,资产评估对于资本市场,不但提供价值衡量尺度,保障资本市场顺利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对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特别是在服务国有企业的重组业务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评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为全面了解资产评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和服务情况,客观反映资产评估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作用,并为资产评估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资本市场提供建议和参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研究。
研究小组按照经领导批准的研究方案,依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对2014年度完成交易的IPO及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了《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一、2014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情况
从经济总量来看,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万亿元,达到63.65万亿元,全年增长7.4%。整体运行平稳,同时受工业、房地产投资等的影响短期内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图1 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
图3 2012-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速度变化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8.2%。
从需求来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4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以来持续加大反腐力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对高端消费(高档餐饮业、会所等)产生了较明显的抑制效应,如果扣除这一因素的影响,消费增长更加平稳。
2014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际增长14.7%,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1,629亿元,增长13.0%;民间投资321,576亿元,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4.6%,中部地区增长17.2%,西部地区增长1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30,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图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
图5 2011-2014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
图6 CPI当月环比涨幅波动情况
2014年,进出口总值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相比2013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下降4.15、1.72和6.84个百分点。
图7 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图
从价格指数来看,物价涨幅低位徘徊,出现轻微通货紧缩。2014年度,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1月,P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价下跌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压缩了流通环节成本;三是产能过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既要适度放松货币,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
二、2014年度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上市公司2592家,A股市值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到37.11万亿元,我国的证券化率达到了58.3%,而201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9.26万亿元,A股股票市值为23.79万亿元,证券化率仅为40.1%。仅仅一年,中国的证券化率提高了18.2个百分点。由于A股市值的超高速增长,证券化率的提高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2014年度,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8,397亿元,比上年增加1,512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125只,筹资669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4,165亿元,增加1,362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筹资3,563亿元,减少519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51只,筹资159亿元。
(一)股市从熊市涨到牛市
2014年度,中国股市是从低沉到牛冠全球。
2014年度的A股市值增长大户中,增幅超过100%的上市公司多达350家,其中,从事无线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信威集团增长了4359%,在一年时间里从28亿元跃增到1,267亿元,成为A股市值涨幅之最。
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676.53低点后虽然每年涨幅均不算大,2013年度涨幅最高也不过29.60%,但贵在持续,至2013年终收关1,848.36点,不仅收复次贷危机失地,更屡创历史新高,四年多的时间累计涨幅近两倍。而A股仅在2009年有大幅的报复性反弹,此后连续四年萎靡不振,几乎要回到2009年的起点。
然而,2014年度股市的牛气冲天,这与股市改革有重要关联。2014年7月4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 10月19日上交所对《股票上市规则》涉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发布修订后的《上市规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各大券商便连夜召开电话会议,超预期的军工板块被一致看好,随后的走势也反映了市场的认可;11月17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伴随沪港通试点启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改革都使得中国股市在2014年度被不断推高,超过预期。
图8 2014年上证综指趋势线
图9 市盈率比较图
(二)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七成
2014年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大幅取消了对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审批。此次办法修订,在大幅减少事前行政审批的同时,明确分道制审核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管理办法针对投资者保护作出了一些特别安排。办法提出,引导重组交易对方公开承诺,依法赔偿因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害,明确规定涉嫌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在案件调查结论明确前,不得转让所持股份。办法的修订,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障碍,分道制新规更是有效遏制了各种并购重组乱象,净化了市场环境。
2014年度,证券市场共发生190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2014年1月1日开始首次信息披露),涉及标的资产价值达4,413.83亿元。其中,当年完成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135宗,占71%,失败案例31宗,占16%。
(三)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
2014年度,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年发行项目数量和募资总额都实现了极大地增长,城商行、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首次加入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行列,基础资产类型进一步丰富,已发行项目信用表现良好。同时,为提高产品的发行效率、简化流程,银监会正式推行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发起机构在取得业务资格后即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这将大幅提升机构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盘活其资产,提高其资产流动性。
2014年度,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共发行6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总额达到2,819.81亿元,超过了2005-2013年全部发行额的总和,全年成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银行为35家,汽车金融公司7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以往均有大幅增加。2014年度新增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部分参与机构也在探索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产品。
(四)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创历史最高
2014年度,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5.0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919,866.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9.16%,两项指标双双创下了中国期货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图10 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度比较图
就具体期货品种而言,金融期货的成交规模在2014年度的增长最为突出,全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为2.16亿手,成交额为163万亿元,远远超过2013年的1.9亿手和14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6.4%。其次,黄金、白银期货成交量的增长也较为明显,两个品种的成交量为2.17亿手,同比增长12.4%,其中白银期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贵金属期货品种,全年成交量超过1.93亿手,同比增长11.56%。此外,PTA、菜粕、豆粕、三大油脂等品种全年的成交量也都超过了1亿手。
(五)股转系统部分新三板企业股价涨幅十倍以上
《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发行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度,新三板市场共完成259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116.14亿元,分别为2013年全年数据的4倍和11倍以上。新三板新增挂牌接近1200家,据Wind数据显示,近7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价涨幅超过10倍,九鼎投资以900倍的涨幅位居第一,英富森、沃捷传媒、哇棒传媒、新天药业、仁会生物、天松医疗等企业的股价涨幅均超过30倍。
(六)基金市场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回报丰厚
受基础市场影响,2014年度只有少数主动偏股型基金下跌,608只主动偏股型平均上涨22.25%,35只基金涨幅超过50%、2只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371只主动股票型平均上涨23.60%,237只混合型平均上涨20.13%。
虽然,在大盘蓝筹股大幅领先的2014年,由于多数基金未能及时从成长股思路中抽离,导致业绩多未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主动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皆是近五年以来最高,且有35只基金涨幅超过50%、164只基金涨幅超过30%、314只基金涨幅超过20%。总体来说,主动偏股型基金在2014年为投资者创造了比较丰厚的回报。
表1 截至2014年底基金统计表
三、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总体情况
(一)总体概况
资产评估广泛服务于我国主板市场,为企业改制上市及并购重组等重大经济活动提供鉴证、定价、咨询等专业服务,涵盖金融、制造、电力、文化、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涉及企业上市、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收购兼并、债务重组等各类经济行为。在资本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机构,并且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共有1558(含B股)家上市公司,完成IPO的共43家,其中39家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占完成IPO数量的90.70%,经资产评估的总市值达到4,090.57亿元。主板市场完成并购重组交易的共74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量48.07%),其中524家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占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公司的69.96%,经评估的总市值为85,069.94亿元。
经评估过的I P O和并购重组的账面资产总额10,800.23亿元,评估后总资产值11,328.59亿元;账面净资产总额4,302.21亿元,评估后净资产值7,732.04亿元,增值率79.72%。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834家,其中31家完成IPO,368家完成重组,分别有27家和250家使用资产评估服务,比例达87.10%和67.93%。制造业依然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体现了资本市场和资产评估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特征。
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有效发挥了价值发现、价值管理的重要功能,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专业服务和支撑,保护了投资人权益,保障了资本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资产评估越来越得到市场主体、报告使用方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图11 上市公司各板块总家数、重组家数与评估家数对比图
图12 2014年度IPO资产评估情况
(二)2014年度IPO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经过评估的有39家,经评估的资产总量为386.26亿元,评估后总资产值440.49亿元;净资产账面值179.77亿元、评估后净资产值245.87亿元,增值额66.10亿元,增值率为36.77%。
2014年度完成IPO的公司中属于制造业的有27家,占总数量的62.23%,也是账面净资产及评估后净资产规模最大的行业,增值率只有11.36%。增值率最大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达到101.50%,通过资产评估充分反映了科技类及轻资产行业公司的市场价值。
(三)2014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情况
1.基本情况
2014年度,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共有749家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其中,经过评估的524家,占69.96%。经评估的资产总量为10,413.97亿元,评估值10,888.1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4,122.44亿元,评估值7,486.17亿元,增值额3,363.73亿元,增值率81.60%。增值率最高的四个行业分别是教育业(388.91%)、建筑业(230.7%)、文化体育娱乐业(183%)和信息业(154.8%)。
2014年度完成并购重组的公司中属于制造业的有368家,占总数量的49.13%,也是账面净资产及评估后净资产规模较大的行业,增值率为79.09%。而增值率最大的行业为教育业,达到388.91%,反映出该行业轻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等具有的较大价值。
2.非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的非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为651起,出具评估报告1085份,涉及637家公司,涉及市值106,994.36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4.23%。
经评估的资产总量7,076.57亿元,评估值7,671.7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2,828.55亿元,评估值4,983.86亿元,增值额2,155.31亿元,增值率76.20%。增值率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287.52%)、信息业(154.87%)和采矿业(142.98%)。
完成报告1085份,其中置入资产报告622份、置出资产报告463份。出具报告最多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分别出具460份、140份报告,分别涉及292和76家上市公司。
3.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为70起,出具评估报告141份,涉及71家公司,涉及市值10,517.63亿元。出具报告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71份,涉及36家。
图13 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图14 2014年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图15 2014年重大资产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经评估的资产总量3,337.4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1,293.90亿元,评估值2,502.31亿元,增值额1,202.14亿元,增值率92.91%。增值率高的行业有租赁业(698.69%)、教育业(388.91%)和文娱业(212.15%)。
四、资产并购重组交易中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2014年,主板市场资产重组涉及1872家主体。其中,置入资产涉及1134家、置出资产涉及738家;重大资产重组中,置入资产涉及113家、置出资产涉及28家;非重大资产重组中,置入资产涉及1021家、置出资产涉及710家。置入资产以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60%以上,置出定价资产更是达到85%,说明资产基础法仍然是资产重组交易中主要的定价方法和依据。
表2 2014年并购重组涉及主体情况表
1. 置出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738家标的主体完成资产置出,其中:采取资产基础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223家,行业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交运仓储业等行业;采用收益法评估确定评估值的有5家;采用市场法评估和最终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的有3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101家,最终64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运仓储业等),37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科技服务业、交运仓储业、制造业等);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9家,最终8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1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2家,最终2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采用基础资产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方法评估的有2家,最终2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
采用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85.5%,收益法定价的占12.8%,市场法定价的占1.7%。
表3 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2.置入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1134家主体完成资产置入,其中:采取资产基础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191家,行业集中分布在房地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采用收益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3家;采用市场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2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287家,最终160家采用收益法并确定评估值(制造业、信息行业、金融业、交运仓储业等),127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信息行业、天然气、房地产业、文化娱乐业);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32家,最终30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制造业、信息行业),2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金融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7家,最终6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1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
采用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62.1%,收益法定价的占36.9%,市场法定价的占1%。
表4 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3.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分析
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评估项目中,置出资产的28家标的中,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的11家,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市场法定价的1家,为金融业;资产基础法加收益法评估的14家,其中收益法定价的6家,为化工、科技服务业,资产基础法定价的8家,为制造业企业。
表5 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置入资产的113家,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的8家,分别为新闻出版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76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的35家,分别为电子、航空、制造业;收益法定价的41家,分别为制造业、生态环保业、电力、文体娱乐、教育业、信息业。采用收益法加资产基础法定价的4家,为房地产企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的1家,市场法定价的1家。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的4家,其中收益法定价的3家,市场法定价的1家。
表6 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4.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分析
涉及置出资产的为710家。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的211家,分别为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收益法定价的3家,为电子、建材企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90家,其中,收益法定价的31家,分别为房地产、制造、信息;资产基础法定价的56家,分别为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的1家,市场法定价的1家。
表7 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置入资产1021家的评估中,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的181家,为化学、制造、房地产业;收益法定价的3家,为制造、信息、零售业。
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211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的92家,为医药、房地产、制造业;收益法定价的119家,为能源、电力、文体娱乐、教育业、信息业、制造业;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定价的4家,为有色、交运、房地产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4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的3家,为制造业;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定价的1家,为电力业。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7家,其中,收益法定价的26家,为信息、制造、文娱、制药业;市场法定价的1家。
表8 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五、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资本市场评估情况
1. 参与并购重组评估项目的机构集中度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完成的并购重组评估项目中,共有118家评估机构参与了1004个项目的评估。其中,参与10个项目以内的有89家机构,占全部机构的75.42%;参与10-20个项目的有15家,占全部机构的12.71%;参与20-30个项目的有6家,占全部机构的5.08%;参与30个以上项目的有8家,占全部机构的6.78%。有13家评估机构共计完成519份评估报告,占比51.70%,体现出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服务集中度较高的特点。
2. 资产评估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根据2012-2014年三年的历史统计数据,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市值规模来看,资产评估机构为资本市场提供专业服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涉及资产评估的IPO家数从2012年的19家到2014年的39家(2013年全年暂停IPO),占完成IPO家数的比例从73.08%提高到90.70%,经评估的市值从1342.86亿元到4090.57亿元,占主板市场市值的比例从53.82%提高到91.74%。资产评估积极服务并购重组领域,涉及资产评估的并购重组家数从2013年的605家到2014年的524家,经评估的市值从10.57万亿到8.51万亿,占完成并购重组家数的比例为70%。
六、主要结论和建议
资产评估对于资本市场,不但提供价值衡量尺度,保障资本市场的顺利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在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特别是服务于国有企业的重组业务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9 2012-2014年资产评估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情况统计
(一)主要结论
总体上看,2014年度我国经济特征体现了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市场增长迅猛的特征,从而激发了主板上市公司倚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局面。资产评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经评估过的IPO和并购重组的账面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
IPO重启恢复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IPO上市公司家数比2012年大幅增加,90%以上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股份制改制中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
并购重组在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活跃,无论是重大资产重组或非重大资产重组,并购重组交易中,70%以上采用了资产评估服务,运用资产评估结论作为交易的定价依据,经评估的公司总市值达到8.5万亿元。
国有企业的重组交易100%采用了资产评估服务,涉及上市公司市值达3.6万亿元,置入和置出的标的资产增值率为62%和45%,资产评估依然是助力国企改革、维护国有资本权益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多样,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依然为评估机构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置入资产以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60%以上,置出定价资产更是达到85%。
在参与服务资本市场的评估机构方面,集中度依然比较高,50%的业务集中在13家评估机构。
(二)有关建议
结合上述2014年度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评估服务分析,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快资产评估业务的转型升级与市场拓展
资产评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环节提供专业的价值依据和参考,已经成为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平交易和规范运行的重要工具。但是2014年11月23日开始施行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重大资产重组中相关资产可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也可以不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这一规定意味着在定价环节可以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也可以出具“估值报告”,既有资产评估机构参与专业的定价环节服务,也增加了其他专业机构在定价环节的服务空间,如“估值机构”。这必然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服务中要“创新发展”,积极开拓评估服务新领域。具体包括:
一是要加强传统市场的创新,向“价值管理”迈进。股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等使国有资产评估市场需求日益向纵深拓展,需要评估行业在传统市场领域加强创新,在提供定价的鉴证服务的同时,向管理咨询和以价值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服务深耕。
价值管理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等资本市场运营工具和方式提供支付手段及计价手段。价值管理发端于成熟资本市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涉及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四个方面评估都有其专业优势。
二是要重视新三板市场的拓展,充分发挥“估值顾问”角色。从资本市场来看,继中小板、创业板设立之后,“新三板”已登陆我国资本市场。2014年度,在挂牌数量、市场成交、估值、融资能力等方面,新三板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需要评估行业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特点,在资本市场领域加强创新。
2014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一方面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督促其“归位尽责”,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规定“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允许实行股份协商定价”,因此,对新三板公司的支付手段的定价未作强制性规定,但为了保证定价的合理性,要求公司可以在参考股票市价、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的基础上,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价格,充分发挥公司自治功能。“自治”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并不是每家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评估机构能够充当起“估值顾问”的角色,势必会大大提升新三板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率。
三是要注重新事物的出现与研究。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创新”、“转型”和“升级”成为各行各业的标志。2014年度也是证监会的创新年,表现在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相关工作,包括创业板改革、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建设、场外市场和私募市场规范发展、产品创新、提升证券期货行业竞争力等方面。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场所,是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型组织形式和业态,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设立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基本形成了“一省一市场”格局,挂牌企业共4200多家,展示企业共2.43万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800多亿元。融资中少不了评估机构的影子,为融资提供价值服务。
2. 加强资产评估的专业技术提升与准则规范建设
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为体系的评估准则是评估实践的有力支撑。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多彩,注定了评估行业面临更加炫目的评估对象与经济行为,专业技术提升与准则的规范建设成为行业发展和行业更有效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敲门砖”。结合2014年证监会的监管和产品创新,建议开展如下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规范操作路径的研究。
一是估值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有效衔接。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定价出现了“评估报告”和“估值报告”两种类型,这两种报告除了在出具单位不同之外,报告内容和体例是否也应有所区别。有的评估机构简单的认为出具“估值报告”的风险小于“评估报告”,把“估值报告”作为“评估报告”的“备胎”。从证监会监管方面而言,客观上对于定价的标准是一致的,就说明风险也是一定的,因此有必要对估值报告和评估报告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有利于保护行业、切实降低风险,有利于规范运作模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证监会在决策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优先股的评估方法与规范。2014年度证监会已核准了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康美药业和广汇能源6家公司的优先股发行申请,合计融资1055亿元。由于优先股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那么如何评估优先股的价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对象的界定是“股东权益”还是“普通股权益”,这些技术问题是摆在评估机构面前的挑战,需要从方法到操作路径进一步规范。
三是可转换债券的评估方法与规范。2014年,上交所、深交所、报价系统已接受证券公司短期债备案发行1848亿元,实际发行金额670亿元。首家试点的可转换公司债的试点企业宝钢集团发行40亿元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在财务核算中体现为“交易性”或者“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如何评估其公允价值成为每个会计期末的企业核算的一个难题。根据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应研究出台适当的可转换债券的评估操作专家指引,以便于指导行业的评估实践工作。
四是多牌照和综合经营企业的价值评估。2014年证监会积极探索建立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体系和综合经营,这就意味着“金控公司”不再作为敏感词汇而出现,而是综合经营的体现。金控公司的价值绝不是各个牌照价值的简单加和,传统方法能否对其准确评估,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3. 发挥资产评估在上市公司发行定价环节的功能与作用
上市公司发行定价主要采用券商询价方式确定,主要依据是发行主体过去几年实现的市盈率。而资产评估专长于企业价值评估,对发行主体的估值不仅依据账面和历史情况,同时更关注其市场价值、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资产评估深度参与发行定价环节,有利于更准确地对发行主体的资本结构、未来获利能力等做出判断和估值,更好地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财政部对于金融国有资产的上市环节,是需要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评估定价作为企业发行询价的基础。这一监管不仅确保了国有权益,同时也为企业发行定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从农业银行上市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上市,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即使股价下跌,也不曾跌破经过财政部核准的上市基础评估价,这足以说明资产评估的价值衡量功能在发行定价环节是必需的,是有效的。
4. 加强资产评估行业的人员素质建设
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15个部门规章,50个规范性文件,尽管这些文件并不是每一个都与评估行业或者评估执业息息相关,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评估机构和人员应适当知晓并理解文件的内容,以便于指导评估实践。目前评估行业有执业人员3万多人,人才在评估行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新要求,把人才培养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行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评估师队伍。要加强行业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加大对行业高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骨干人才以及行业师资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形成发现使用人才、吸引留住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良性循环。地方协会要加大经费投入,结合行业发展,培养地区型骨干人才,努力推进行业人才的有效聚集。评估机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薪酬分配和晋升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评估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我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境外国有产权的日益增加,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日趋活跃,为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融入世界资本市场,大量的国外企业会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融资,从而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资产评估机构要不断延伸国内外服务链条,积极探索与境外评估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国际合作区建设、海外工程承包等提供专业服务,为国家实现对外开放经济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建立“中国评估机构品牌的全球服务网络”是协会和评估机构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中,中国评估机构应该有能力像“四大”一样,组建自己的服务网络和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