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中的价值驱动与资产评估新动力
2016-06-22俞明轩陈天雨
■俞明轩 陈天雨
供给可以创造需求,但能否创造有效的需求取决于供给产品的消费价值和投资价值。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高效率地创造价值,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价值驱动。资产评估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结果是价值,具有价值发现和价值判断的功能,资产评估在供给侧改革中将大有所为。同时,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难题,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需要以创新思维引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加强行业理论建设与人才建设,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并通过推动评估立法进程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称为供给侧改革,区别于以往强调需求管理的政策,是一种以供给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实现方式的综合改革措施。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显露出包括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供需结构不平衡、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一系列问题,而供给侧改革正是针对这些症结另辟蹊径提出的一剂良方,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供给可以创造需求,但能否创造有效的需求取决于供给产品的消费价值和投资价值。供给侧改革中的“减法”就是减少附加值低的供给,“加法”就是扩大附加值高的供给,无论是做“减法”还是“加法’,其前提是正确认识和判断价值。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高效率地创造价值、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需求,这其间的桥梁就是价值发现。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根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管理,从而促进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价值驱动。
资产评估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结果是价值,具有价值发现和价值判断的功能。在强调价值驱动的供给侧改革中,资产评估不应缺位。同时,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难题,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需要以创新思维引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加强行业理论建设与人才建设,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并通过推动评估立法进程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因此,资产评估在供给侧改革中将大有所为。
一、供给侧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五对关系
供给侧改革的布局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具体而言,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点,需要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1.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创新发展的理念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正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纽带在于创新。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创新拉动经济发展的乘数作用,方可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
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增加国企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供给侧改革强调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促使形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等供给结构科学合理的经济体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增进国企市场效率。因此,注重协调发展是处理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增加国企市场效率之间关系的法宝。
3. 增加保护环境的成本与实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片面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会导致生产的目标在于满足短期需求,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诚然,供给侧改革关注的要素价值会导致环境保护成本的增加,但其最终作用却是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绿色发展理念催生了新能源、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应该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处理增加保护环境的成本与实现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挥棒。
4. 区域发展的均衡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一切障碍和壁垒,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不仅要求国内各地区、城市、城乡之间相互开放,而且要求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这也正是开放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要素市场的健全与完善将促进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各区域也可以通过发挥竞争优势来实现自身发展与资源最优配置的结合。只有开放,才能处理好区域发展的均衡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5. 降低间接税与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共享发展的理念要求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平、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一方面要确保竞争机会均等、过程公平及收入分配公正,另一方面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供给来满足并引领需求,最终使改革与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降低间接税的政策应根据不同行业的产能情况确定,降低先进产能企业的成本,帮助其更好地进行价值创造。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终会使人民共享高质量供给带来的价值,在“藏富于民”的同时解决产品的供需结构矛盾。在处理降低间接税与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时离不开共享发展的理念。
二、供给侧改革中不能缺位的价值驱动
通过供给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与质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离不开价值驱动。所谓价值驱动,就是要把价值作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企业经营与发展中所追求的价值最大化体现的就是价值驱动;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也要靠价值驱动。
1. 创新驱动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离不开价值认识。价值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对价值认识、价值来源的研究,长期以来各派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均衡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等几类。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劳动是价值的来源这一基本观点。后来,李嘉图进一步深化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来源即一元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体力劳动是社会产品价值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是产品价值高低的衡量标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企业赚取利润的方式就是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劳动时间越长或劳动强度越高,其创造的产品价值就越高,企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
19世纪初,萨伊指出效用是价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由其效用决定的。门格尔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效用评价,即人们欲望满足时获得的意义。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产生于稀缺条件下人们对物品主观评价的效用,同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对价值的影响。在效用价值论的观点下,资产的价值就是其满足投资者价值创造欲望的能力。
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值论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而且一旦市场均衡出现之后,如果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由于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其价格也终会出现向均衡价格恢复的趋势。均衡价值论表明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除了劳动和效用之外,还有供求,这三个要素共同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
资本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资本创造价值。资本可以分为有形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以及生态资本五类。有形资本,表现为生产中使用的厂房、机器、技术装备以及原材料、流水线等资本。无形资本,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本。人力资本,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社会资本等。组织资本,主要体现在专业化经济、规模化经济、范围化经济、模块化经济、网络化经济等多种组织形态中。生态资本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同时又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包括阳光、空气、朝向、沙滩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目前,资本创造价值呈现四大变化趋势:从有形资本向无形资本转移,从显性资本向隐性资本转移,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移,从依靠企业内部资本向依靠企业外部资本转移。
劳动、资本、技术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各类价值理论从不同的侧面衡量了要素价值。在目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速度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实施供给侧改革,凸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对其价值进行明确地认识。新形势下,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构成的智力资本正逐渐成为价值研究的新焦点。在注重智力资本和品牌资本的企业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科学的组织结构、高效的工作流程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因此,重视智力资本和品牌资本及其构成要素的作用,合理评估智力资本和品牌资本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充分披露,对于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创新驱动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具有重要意义。
2.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下优化创新和发展环境离不开价值发现。商品的二重性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向价值的转换(即商品向货币的转换)是商品“惊险的一跃”,为了实现这种转换,生产者必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对消费者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价值发现正是为商品“惊险的一跃”所搭建的桥梁,价值发现过程对于价值实现不可或缺。
具体而言,企业的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都可以视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价值创造的起点在于价值发现。在企业外部进行价值发现就是要分析客户偏好,从客户的视角来看待产品的价值,满足客户价值。在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发现是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价值变化的分析,通过价值发现,可以确定在这些环节中创造价值或者损耗价值的部分,进而可以对其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忽略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就会造成价值发现观念的严重缺失。目前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导致众多企业缺少独立发现市场价值的动力和能力,这也是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供给侧改革着眼于供给质量的提高与供给结构的改善,倡导以新的供给引领和规范需求,发挥价值发现的作用。只有提高价值发现的能力,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只有充分发挥价值发现的作用,才能真正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实现价值的增长。
此外,发现并满足日趋复杂的客户需求,必然要求企业创新经营观念、创新生产技术、创新服务内容,随着企业对价值发现功能作用的不断重视,创新理念必将蔚然成风。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价值发现,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价值实现,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中优化创新和发展环境的基本逻辑。
3. 纠正结构性过剩矛盾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离不开价值创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要求企业进行更有效率的价值创造。企业产出的总价值减去企业投入各种要素的价值即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企业价值理念主要是基于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具体即为企业未来收益(现金流量)的折现额之和,由此可以将其分解为现金流量、增长机会、风险和价值增长期限四个要素。
价值创造要求企业引进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新创意、新技术,努力创造出超额的价值,追求要素使用和耗费的节约。为了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需要企业在增加现有业务收入、降低成本的同时发现和捕捉可能的增长机会,保持竞争优势,延长价值增长持续时间,控制各类风险。反之,造成价值损耗的企业,即产出价值小于要素投入价值时,其企业价值在价值创造的标准上就是无意义的。
供给侧改革要求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纠正结构性过剩矛盾,其过程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源要素流向更有效创造价值的部门、企业。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价格信号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有效引导资源配置,因此,对企业价值创造的科学评价便成为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此外,缺乏对于资源、要素价值的合理评价机制,作为造成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的另一原因,也亟需在价值创造视角下得以补足。
只有发展才能较好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发展的实质也是价值创造。在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会调动所有资源与全部积极性改善生产经营。只有在科学评价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条件下,要素才会在价格信号的作用下进行合理配置,经济效率才能得以提高,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可顺利实现。
4. 深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下的体制机制改革离不开价值管理。价值管理就是围绕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创造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安排和组织。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至少需要在企业与国家两个层面进行科学的价值管理。
企业层面的价值管理是要通过对企业价值创造要素的控制,发挥各类投入要素的最大功效,使其更好地进行价值创造。具体而言,企业进行价值管理需要将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活动密切配合。公司战略是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规定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公司理财是价值创造的资源保证,财务决策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客观能力;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是价值创造的制度保障,更是关系到价值创造成果为谁所有的根本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布局下,企业实施有效的价值管理,关键仍在于创新。创新的公司战略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打破现有均衡,创造超额收益;创新的公司理财方式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支持最能创造价值的项目及业务;创新的公司治理制度有助于厘清委托代理关系,减小监督成本与道德风险,并通过有效的激励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价值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层面,目前我国行业、地区间的资源错配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密切关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要素从投资回报率低的部门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部门,直到各部门边际产品价值趋同;而当不同行业的要素投入的回报出现横截面差异时,意味着资源错配的存在。资源错配会导致产出和经济效率的损失,据报道,有学者测算,“假如行业内错配和行业间错配得以消除,平均而言,中国工业企业的产出将分别上升30.25%和4.72%”。资源错配的根本成因在于现行经济体制和理想状态(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为改善资源错配情况,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清除阻碍市场经济效率提高的不合理体制。具体而言,首先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并在其中正确认识并把握好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使要素价格机制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政府干预的问题上,政府应保持社会价值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减少因部门利益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管理。
综上所述,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管理,设计的体制机制都要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体制机制改革中必须顺应价值规律,善于利用价值规律,合理配置资源。
三、资产评估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动力
价值认识、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管理共同服务于价值实现,都是有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观念。资产评估专业是一门以价值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资产评估具有价值发现和价值判断的功能,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型企业层出不穷,“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为资产评估提供了新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现实问题。对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价值评估应着眼于其在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价值创造效率的作用上。
价值创造中更加注重智力资本、客户价值的趋势也要求资产评估重视以知识产权、品牌价值为代表的新的理论领域。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也是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过程,进而促进经济有质量的增长。而创新和价值创造是有风险的,要承担投资失败的成本,因此,投资者和企业家会要求获得风险溢价。只有保障投资者和企业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才能激励投资者和企业家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技术更新活动中去,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是关键。因此,无形资产评估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新功能就成为了应有之义。
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去库存、去产能是一个难题。此时,行业重组就有了用武之地。强势企业和大企业具有研发实力,特别是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份额越高,分摊下来的平均研发成本就越低,因而规模越大的企业更具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产品、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收购兼并在这方面的弱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增强行业集中度,完成供给测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并购重组的过程,就是价值发现和价值管理的过程。通过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目标企业,发现并购重组中因资源整合和重配而形成的协同效应价值,实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资产评估在这一价值管理过程中应发挥价值发现和提供价值实现路径的咨询功能。
清除需求政策在供给侧造成的过剩和无效时,处理破产企业、政府违约债务、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坏账,减少过剩产能时,同样离不开价值判断和价值分析,在这方面,资产评估可以继续大显身手。在供给侧改革中,不应忽略企业应该承担的环保义务,以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对于生态价值的评估也不可忽视,对环境损害造成的价值补偿也是广义的价值管理中的内容。此外,体制机制改革涉及的PPP项目评估也将是资产评估新的业务空间,开放发展理念下“一带一路”等相关项目的评估更为资产评估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供给侧改革中迸发的机遇同时也要求资产评估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新形势下资产评估行业必须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完善管理机制。资产评估法的出台有助于为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加独立、客观、公正地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判断功能,可以提升各类评估师和评估机构的法律地位,让评估师更有尊严。同时,在倡导价值创造的社会环境中,政府进行价值发现和价值管理,离不开资产评估行业提供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推进评估立法过程有助于强化资产评估行业的自律管理功能,更加清晰地界定资产评估行政管理与自律管理的边界,符合资产评估行业长远发展方向。
推动资产评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才是保障。供给侧改革要求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资产评估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提供优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关键是人才供给问题。目前,人才是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短板,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兼备勇气和长远眼光,更需要评估机构、行业协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努力。衡量资产评估人才的标准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良好的专业敬业精神。设置资产评估专业的院校应与资产评估实务界一道加强资产评估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研究,培育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资产评估复合型人才。资产评估机构应加大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平台,为人才爱岗敬业减少后顾之忧,激发资产评估人才的创新活力。对于资产评估人才来说,应该具有深厚的资产评估专业感情和职业忠诚度,具有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创新意识和专业领导力,才能从评估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和快乐,将专业价值视同为人生价值。
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提高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最终目的是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同样地,资产评估行业也要创新思路,提高评估师素质、能力与水平,加强前沿理论研究,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开阔国际视野,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评估服务供给的创新。通过资产评估行业管理法制化、业务综合化、市场多样化和准则的国际趋同,引领和规范资产评估需求。资产评估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将大有可为。
《妍红》泉江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汤姆·科普兰,等.价值评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4]刘伟,蔡志洲.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求是学刊[J],2016年第1期.P56-65.
[5]张国春.宏观与国际视野下的资产评估.中国资产评估[J],2015年第2期.P6-14.
[6]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P17-22.
[7]徐光辉.从“价值创造”开始——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管理世界[J],2011年第11期.P1-11.
[8]俞明轩.推进资产评估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中国资产评估[J],2015年第8期.P16-18.
[9]张建华,邹凤明.资源错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J],2015年第1期.P122-136.
[10]韩剑,郑秋玲.政府干预如何导致地区资源错配——基于行业内和行业间错配的分解.中国工业经济[J],2014年第11期.P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