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简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节

2016-06-22陈仲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一节课环节探究

陈仲品

平时的小学科学课堂中,一些老师经常完成不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甚至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也出现拖堂的现象。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的原因,主要是活动过多、环节过多造成的。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把科学课的一般过程,分成四个部分:第一是导入活动,第二是主要活动,第三是交流与研讨,第四是整理小结。在交流、研讨过程中间,如果产生分歧,意见不一致,有条件时我们重新去看一看,去做一做,来个补充活动。这一观点使科学课堂教学环节简约化了,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导入活动——有效聚焦

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或者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追求导入的趣味性,不知不觉把目的性忘在一边,费尽心思的开头往往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增加干扰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关注的信息与本课的内容不符,那么教师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向内容接近,费时而无效。

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采用魔术引入,或者采用创设情境导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有时可以关注一下学生的前概念,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进行。如上磁铁那一课,很多时候老师都采用魔术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寻找秘密。在这之前,学生几乎都接触过磁铁,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再用魔术的方式导入显得多余而累赘不如简而去之,开门见山地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磁铁。导入环节应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聚焦到要探究的问题上来。

简约的导入,能找准学生前概念与科学知识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思维冲突,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探究当中,又能够给后面的探究留出充足的时间,效果明显。

二、探究环节——有效整合

简约的课堂强调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突出主干、把握重点、理清主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灵活变化设计教学过程,简约的环节设计,是为了有效的教学。其实,课堂设计简约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而是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这样的简约设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用简约而切中要害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整合探究的主题,选择较小的研究切口。整合首先要聚焦话题,研究的切口要小从而达到研究深、透的目的,体现新课程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思想理念。对小学生而言,一节课能够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主题和内容,难以研究比较宽泛的探究活动。在一节课的安排当中,如果有几个探究活动,那么就要有所取舍,有些要简而化之,有些要深入探讨,进行有效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这个核心探究活动最好是一个,在教学时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科学活动组成的,有的一节课要有几个活动组成,如果要完成每个活动,势必在每个环节上花的时间就少了,学生的探究就不能深入,所以要整合教学环节,把次要环节整合,有的整合到导入环节,有的整合到巩固拓展环节,保证核心环节的时间,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保证核心概念向纵深推进。

三、活动组织——建立规则

学生喜欢科学实验活动,但他们的实验往往只停留在动手的层面,是没有目的性的,因此要在实验活动中建立一些规则。

首先要建立实验的规则。让探究活动组织更有效,则实验规则的建立就非常重要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课虽然追求“自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师生共同建立一套科学实验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学生有效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保障。

其次要建立小组合作的规则。科学课学习以实验小组合作为主,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效果和效率。每节课学生的分工按座位一星期轮流换一次,小组长一个月轮换一次,这样,每位学生都明确每一节课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使课堂“活而有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第三要建立有效记录的规则。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认识。记录要及时规范,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记录,养成规范记录的习惯。数据相对容易些,观察的描述性记录显得有点困难,有些观察发现,学生心里明白,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教师要尽量使记录变得简易。

第四要建立汇报交流倾听规则。倾听是获取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们的意见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认识更趋完善。在平时的教学(下转第22页)(上接第17页)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渐形成一些倾听的规范。倾听者眼睛要注视着讲话的一方,听别人说完后,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加以肯定或补充;同学汇报时所有的学生必须停止动手;有人发言时,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要注视发言者;另外,发言人应扫视听众,直到大家都注视自己了,再开始发言;组员要相互提醒等。只有形成良好的倾听规范,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材料准备——有效有序

材料能成就一堂课,也能毁了一堂课。材料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好的材料可以让课堂变得十分简单而有效,而无效的材料,会使原本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因此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充分和必要以及出示的时机,而且需要科学教师备课时做好对材料的提前测试,做到心中有数,想出应对的策略,即预先对材料进行测试是备课的必要环节。如测量室温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取温度计15支,同时测室温,有5支测得是15°C,有4支的读数是16°C,有3支是16.2°C,另测得14°C、13.2°C、12.8°C各一支,数据各领风骚,都不能让你确定到底此时真正的室温是几度?如上面提到的对温度计的使用状态,就需要教师事先挑选出数据尽量统一的温度计给不同的小组,如实在困难,可以针对温度计的不同状态先对孩子们进行事先说明或指导,再放手让孩子们探究。再如在《月相变化》这一课中让学生经历模拟月球绕地球公转这一过程,从而了解月相变化的整个过程和方式。这里的关键是月球的模拟,当用一个篮球是难以收到效果的,如果把篮球的一半用粉笔涂成白色,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为粉笔的颜色较淡,视觉对比不强烈。因此,可以选择黑白各一半的球体,给学生的视觉形成强烈的反差,会有较好的效果,没有现成的球体也可以用黑白的颜料涂上,也十分方便。

五、辅助媒介——实用恰当

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在教学原则中也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现在很多课上,经常会发现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会削弱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利用,削弱学生对课本的自学能力。教学就要运用最“省时”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要不要使用,取决于课堂内容的需要,让多媒体适得其所,要当用则用,用得其所,而不是说把课件挤出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追求的是实在、自然,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并不一定是非要依靠多媒体,可要可不要的时候干脆不用,有时候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加一块黑板的简约也是一种别样的自然美。

有效整合教学环节,不是让课堂变得更加简单,而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进行探索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浙江】

猜你喜欢

一节课环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托马斯的一节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