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架马车:“回娘家”后的鄂派黄梅戏
——从黄梅戏《活字毕昇》谈起

2016-06-22李越霖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娘家

阮 裕,李越霖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三架马车:“回娘家”后的鄂派黄梅戏
——从黄梅戏《活字毕昇》谈起

阮 裕,李越霖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清乾隆以后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多云山,成长兴盛于安庆地区,至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因为在安徽地区的广泛传唱使得黄梅戏被打上了深深的安徽印记。上世纪末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增强湖北黄梅戏的影响力,喊出了“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口号,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等地引进了大量人才,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黄梅戏作品,并且将黄梅戏以电视、电影等多种传媒手段迅速地传向了全国各地,形成了如今较为成熟的鄂派黄梅戏。2015年是黄梅戏回“娘家”的第三十个年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打造了精品黄梅戏《活字毕昇》,并成为湖北黄梅大剧院建成的首演剧目,本文就从《活字毕昇》入手,浅析“回娘家“后的鄂派黄梅戏的发展印记。

【关键词】湖北黄梅戏;回娘家;戏剧范式

黄梅戏作为五大曲种之一,有众多优秀的被大家所熟知的剧目,早期红遍大江南北的《女驸马》《天仙配》等奠定了黄梅戏温婉的风格,90年代以后又先后出现了《徽州女人》《孔雀东南飞》《小乔初嫁》等一系列经典剧目,这些剧目的推出也使黄梅戏的徽州印记更为明显。要使地方的艺术创作能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首先要打造艺术作品的本土特色,树立地域文化品牌,因此“把黄梅戏请回娘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塑造鄂派黄梅戏不同的风格样式。

2015年12月25日晚,坐落于湖北黄冈的黄梅大剧院正式启用,剧院建成首演剧目便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的大型黄梅戏《活字毕昇》。该戏讲述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创造者毕昇的一生,囊括了毕昇从青年到老年,人生近50余年的坎坷经历,撷取此中鲜为人知的精彩片段。剧中既描写了毕昇与李妙音的浪漫爱情,又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毕昇以空板刻字始至胶泥活字终的悲剧人生和九死不悔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该剧延续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创作黄梅戏的阳刚之风。

自2009年以来,省黄以湖北黄冈本地人文作为素材,创作了《李四光》《东坡》《李时珍》等以男性为主角的黄梅戏,改变了一直以来黄梅戏“女主男辅”的固定风格。以现代黄梅戏《李四光》为例,该剧截取了伟大地质学家李四光一生中确认四纪冰川、考察地形地貌、为国找油、预测地震等几个重要人生片段,突破了局限性的小情小爱、才子佳人,赋予黄梅更宏大的视野,也为鄂派黄梅戏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活字毕昇》沿袭了这种风格,虽然是以活字的演变作为主线,但是其更侧重于表现毕昇对人生、对梦想的追求,除了沿袭,该剧在创作上也进行了创新,特别是对第五幕中“活字情缘”的处理显得更为悲天悯人。传统戏曲中,婚礼的展示大多都是欢天喜地,但是《活字毕昇》中对毕昇婚礼的处理却是悲情的,舒缓的音乐慢慢响起,毕昇与李妙音踏着活字象棋缓缓地从舞台两边相向而行,最后相扶消失在大幕之后,这种喜事悲化的处理打动人心,也展示了省黄作品创作传承与变革的两大主调。

鄂派“三驾马车”除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名人戏之外,还有以黄梅县禅宗文化为基础的黄梅戏和以湖北民族文化为基调的黄梅戏。佛教禅宗的六位祖师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都在黄梅县修行并传承衣钵,因此作为黄梅戏发源地的湖北黄梅县就依托厚重的佛教文化进行黄梅戏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题材的黄梅戏,排演了宣扬佛家文化的黄梅戏《传灯》,并于2015年拍摄成了戏曲电影。第三辆“马车”就是以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所带领的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该剧院以鄂西地区的土家文化为基础,以闻名于世的《龙船调》作为音乐基调,打造了大型土家文化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在全国各地展演,都取得了不俗的上座成绩。该剧能在当下多媒体并存、碎片化传播的环境下得到了市场和艺术的双重认可,难能可贵,这种民族化、差异化的黄梅戏创作方法也是戏曲创作的新路径。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的带领下从《李四光》到《东坡》《李时珍》再到《活字毕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戏剧传统和体系。如何避免人物塑造的雷同化、故事模式的单一化,是接下来的创作应当注意的地方。

黄梅戏作为一种生长于民间的戏曲曲种,有与生俱来的亲民性,演出团体的游走与演出剧目的更新都是一次文化宣传,而且这种渗透力是无形的,具有极大影响。2015年10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在黄冈市文联的带领下联合湖北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艺校等单位组成了师生演出团,举行了名为“千年黄州的问候”的美国高校巡演,为期14天,收获颇丰,也为地方文化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梅戏已然在湖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了极具荆楚韵味的果实。在张辉、杨俊等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家的努力下,鄂派黄梅戏既沿袭了黄梅戏民间性的传统,又发展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支流,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的旺盛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39-01

作者简介:

阮 裕,男,湖北黄冈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硕士;

李越霖,女,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硕士。

猜你喜欢

回娘家
蒋正华
回娘家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闽籍优秀女性代表“回娘家·拉家常·共奋斗”
周永凤
年俗画一组
刺激
最是亲情“回娘家”
千万别和丈夫一闹矛盾就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