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2016-06-21李品汉
李品汉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甘茶蔓、五叶参、小苦药等,为葫芦科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全草均可入药,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之一,民间多用于消炎解毒、止咳祛痰,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绞股蓝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除药用外,还可做蔬菜食用,在春、夏采收,食用部位为其嫩茎叶,可入火锅,亦可用沸水烫过、清水洗后,进行凉拌、炒食、炖肉食、泡酸菜等。此外,还可做饮料、保健品等,目前已开发的制品有绞股蓝茶、绞股蓝酒、绞股蓝蜂王浆,以及糖果、饼干、糕点等系列产品。
可见,绞股蓝是集“药、食、饮”为一体的特色野菜,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具有保健作用的绞股蓝的消费量不断攀升。但野生绞股蓝资源越来越少,实行人工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一、绞股蓝特征特性
1. 形态特征
绞股蓝株高1~3米,根肉质,白色或淡黄色,须根细长。茎细长,无毛或被短柔毛,多分枝,蔓生,绿色。节部有疏生细毛和卷须可生不定根。叶互生、羽状复叶,少单生,小叶膜质,鸟足状,常有5~9片小叶组成,小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有小叶柄,有柔毛或无毛。叶先端圆钝或短尖,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7厘米。卷须纤细,2歧,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雄花穗纤细,多分枝,雄蕊5枚,联合成柱;雌花较雄花小,花萼、花冠均似雄花;子房球形,花柱3枚而分叉,柱头2裂,具短小退化雄蕊5。浆果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为黑绿色,光滑无毛,内含种子2~3粒,阔卵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 适生环境及分布
野生绞股蓝喜荫蔽环境,光照度40%~60%。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最宜生长。空气相对湿度60%~80%为宜,生长期间以空气湿度80%的环境最好。喜湿但不耐涝。适宜绞股蓝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16~18℃,1月平均气温为4~7℃,在夏季炎热的7月平均气温25~28℃。多生长在海拔300~3200米的山间林下、灌木丛中,水沟旁、路旁、山坡和阴湿处。绞股蓝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二、绞股蓝的利用价值
1. 药用价值
据医学研究证实,绞股蓝含有五十多种绞股蓝皂甙,其中有4种皂甙与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相同,且总皂甙含量高于人参。绞股蓝与人参一样具有滋补的功效,又无人参过量服用的副作用,还具有增强耐力、抗缺氧、增强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心肌壁张力及脑血管及外周阻力等作用。因其含有与人参皂甙相类似的化学成分,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防衰老、抗疲劳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用于缓解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偏头痛、胃肠炎和传染性肝炎等症。
2. 营养价值
据测定,每100克绞股蓝茎叶中含蛋白质4.7克,脂肪0.3克,膳食纤维32克,糖类7克,钙52毫克,磷69毫克,铁12.6克,维生素A 2.95毫克,维生素B1 0.09毫克,维生素B2 0.27毫克,维生素C 12毫克,苏氨酸0.1425毫克,蛋氨酸0.3289毫克,亮氨酸0.0549毫克,异亮氨酸0.2127毫克,苯丙氨酸0.9758毫克,赖氨酸1.5563毫克,烟酸1.1毫克。绞股蓝味甘微苦、气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滋补食品。
三、人工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施肥
绞股蓝喜阴湿环境,忌阳光曝晒。所以,宜选择山谷两旁,靠近山谷底的山地,或疏林下的地块,面东背西、不西晒的山坡地为宜。在葡萄园、果园和瓜棚下套种也比较理想。在山谷两旁和疏林下的地块种植,冬前翻犁1次,使其土壤风化。开春后再翻犁1次。在翻犁前,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然后再行翻耕,翻犁后将土壤耙细。然后开墒做畦,畦面宽120厘米,畦高10~15厘米,畦间走道30厘米。
2.繁殖方法
绞股蓝的繁殖方法有根茎繁殖、根茎繁殖、种子繁殖3种。
①根茎繁殖。麻栗坡县常于春季2 ~ 3月或秋季9 ~ 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 ~ 2节,再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开浅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约3厘米,栽后及时浇水保湿。
②扦插繁殖。绞股蓝扦插成活率高,方法简便,生长迅速。在我县一般3 ~ 10月均可进行扦插,选取无病植株的健壮茎蔓,将其剪下,再剪成若干小段,每段应有2 ~ 3节,剪去下面1~2节叶片,按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斜插入苗床,入土1 ~ 2节,浇水保湿,适当遮阴,约7天后即可生根。待新芽长至10 ~ 15厘米时,便可移栽。
③种子繁殖。于10~11月进行采种,采收果皮变蓝黑色的成熟果实,除去果皮清洗种子,将种子表皮水分稍晾干后,用沙床贮藏到翌年播种。绞股蓝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28℃,低于20℃或高于35℃,种子难以发芽。播前要用温水浸种8~10小时,捞出后稍晾,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于3月中、下旬进行,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沟或穴距30厘米开浅穴,每穴播种4~5粒,播后覆土1厘米,然后浇水,至出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播后20~30天出苗,每亩用种1.5 ~ 2千克。当苗长至具2 ~ 3片真叶时,按株距6 ~ 10厘米间苗,苗高15厘米左右时,按15~20厘米定苗,每穴定苗2~3株。育苗播种时间同直播,在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5厘米深的播种沟,按株距4~5厘米点播1粒种子,播后覆土1厘米厚,然后在畦面上覆盖一层10厘米厚的稻草并浇水保湿。出苗后揭去稻草。幼苗具3 ~ 4片真叶,苗高15厘米时即可移栽。
3.移栽定植
定植时间5~9月,在事先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打见方15厘米的定植穴,每穴定苗2株,株距间隔10厘米,移栽定植后浇淋定根水,以后每天浇水1次,成活后可以少浇水,注意保持表土湿润,但不要积水。
4.田间管理
①铺蔓压土。绞股蓝根系不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差,但其藤蔓节间易生不定根。为了增大根系,可采用铺蔓压土法,即在藤蔓长30厘米左右时,将其摆到行间,平铺在地面上,就能长出不定根,并扎入土里,形成可以吸水、吸肥的新根系。平铺的藤蔓在越行伸展时,可把它摆在株间,让其在前行行间铺地生长。这样,一株藤蔓就能生出许多新根系,使植株形成庞大的根系群。在铺蔓的同时,每隔2~3节藤蔓在其节上压一把泥土,以促进节部早生不定根,及早吸收水分和养分。铺蔓压土工作应在绞股蓝藤蔓封垄前进行,一般可进行2~3次。
②追肥。定植后15~20天开始施肥。绞股蓝收获藤蔓,肥料应以氮肥为主,配施少量的磷钾肥。常用的氮肥品种有尿素、硫酸铵、腐熟的人畜粪水和沼液,施肥宜淡不宜浓,即尿素400倍液,腐熟的人畜粪水和沼液也要对水施用,一般浓度为15%~20%。藤蔓封垄前施在根部附近,封垄后采用泼施,每隔15天施1次,每次收割或采收嫩茎叶后均要追1次肥。最后1次收割后要施越冬肥,越冬肥以施腐熟厩肥为主。
③浇水。绞股蓝根系浅,不耐久旱,其生长又需要潮湿环境,故要经常淋水。每次淋水不要多,水分过多会渗入土层深处,绞股蓝根系吸收不了。所以,每次淋水以能使土层10厘米深处湿润即可。
④越冬管理。霜冻会使绞股蓝地上部分冻坏,但地下根茎次年春天又会重新发芽。因此,有霜冻的地区,最好在霜冻前进行培土或用稻草、麦秸遮盖,以防霜冻危害。
⑤除草松土。除草是绞股蓝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种植绞股蓝的地块,杂草容易滋生,要及时进行除草,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同时要除草与疏松土壤相结合,即在幼苗封行前,要进行浅耕松土和经常除草,确保田间清洁无杂草。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①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秆。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霉斑,并相互连接成片,使整叶或嫩梢布满白色霉层,严重时使叶片变黄、卷缩。防治方法:a.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或做堆肥;苗期及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b.用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白绢病。白绢病是危害绞股蓝的另一种严重病害,危害茎基部,致使病基部变褐腐烂,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6~7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偏重,严重发作时死苗率高达80%。防治方法:a.选用健壮无病的植株育苗、定植;b.植株进入旺长期在田间插杆供绞股蓝攀缘,以利通风透光,减少发病;c.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d.及时拔除病株,用5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生石灰做土壤消毒处理,拔除病株应集中烧毁,以免病害传播;e.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2. 虫害
为害绞股蓝的主要害虫有三星黄萤叶甲、小地老虎、蛴螬及蛞蝓等。
①三星黄萤叶甲。为主要食叶害虫。幼虫和成虫都喜食嫩芽、嫩叶,造成叶片缺刻、孔洞,严重时成片叶子几乎被食尽,仅剩茎条。防治方法:a.冬春苗枯时节,清除地面枯枝落叶、杂草,以减少虫口基数。b.用50%辛硫磷或40%乐果1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连续2~3次。
②小地老虎。以幼虫咬食植株,造成缺株断垄。防治方法:a.冬春铲除地面杂草;b.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浇穴。
③蛴螬。幼虫为害,在苗期咬断嫩茎,植株生长期在根部取食,使植株逐渐黄萎,严重时枯死。防治方法:a.冬季铲除杂草,中耕翻土,消灭越冬虫口。b.施用腐熟有机肥,施后覆土,减少害虫产卵机会。c.7~8月成虫盛发期,晚间点灯诱杀。d.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浇灌根部防治。
④蛞蝓。以成体或幼体舔舐叶、茎芽,造成缺刻,爬过的叶面、茎上留下一条银白色痕迹,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防治方法:a.冬季苗枯期翻土直晒。b.人工捕杀。c.收获后,用菜叶、杂草堆在沟内诱杀。d.在种有绞股蓝的棚架、栅栏下部、树基背光潮湿处,撒施石灰粉,或用3%石灰水喷杀。
五、采收加工
1. 药用采收加工
绞股蓝全草均可入药,种1次可采收多年,1年可收割多次。第一次收割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当绞股蓝植株长到2米以上时,选择晴天早上收割,留茬15~20厘米,收割时要除去杂草、泥土,用清水快速冲洗干净(浸泡会使溶性皂甙损失过多),然后扎成小捆,悬挂于屋檐下或堆放在晒架上;或将植株割下,切成15厘米长的段,置阴凉通风处阴干,不可暴晒,以免影响光泽。待充分干燥后,再摊晾1次,除去烂叶和杂质,充分干透后装入塑料袋存放,以备出售。此后,每隔25~30天收割1次,在我县一般每年可收3~4次。一般年亩产干货产品200~250千克,丰产者达300千克。
2. 菜用采收加工
做蔬菜食用时采摘部位为绞股蓝的嫩茎叶,1年可采收多次,于春夏期间采收。当绞股蓝嫩梢长至50厘米即可采收,采收长度为25~30厘米,采收后除去杂质,捆成小把,整齐排放在大盆内,放置于阴凉的地方,以免阳光照晒,保持新鲜,以待上市出售。食用前,将嫩梢、嫩叶用清水洗净,放于沸水中焯一下,除去苦味后捞出,稍沥干水分,可炒食、可凉拌、可烧汤和做饮料。绞股蓝茎叶含人参皂甙,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可作为药膳原料。
(作者联系地址:云南省麻栗坡县农科局经作站 邮编:6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