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男女生分班教学
2016-06-21胡国山
胡国山
【摘要】通过对4项身体素质(5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滑步推铅球5kg)一年的教学试验,将高中体育课男女生混合班与男女生分班进行比较,采用试验研究法,针对高中男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尝试,结果显示,高中阶段的体育课,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 体育课 分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7-01
高中学段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男女生同班上课,课的组织方法通常是男女分组教学,教师只能主要辅导其中一组,实际上成了“半放羊”。另外到了高中阶段男女生在心理、生理上有了很大的差异,混合编班上课易盛,出现男生“吃不饱”的现象,这就对“教”与“学”都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而男女生分班上课则不存在上述这些现象,通过研究体育课进行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尝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一年级6个班300名学生,从中抽出20名16岁的男生进行试验。
1.2 研究内容
高一年级男生的50 m跑、1000 m跑、立定跳远、推铅球(5 kg)等4项达标项目。
1.3 研究方法
开学初从6个班中随机抽取20名男生作为样本,一、二、三班学生样本为甲组,四、五、六班学生样本为乙组,每组10人,甲组是男女生分班上体育课的试验组,乙组是男女混合编班上体育课的对照组。
开学初测出以上4项的成绩,通过一年教学,在学年结束时再测验同样4项的成绩。然后再进行样本指标分析比较,自比(前、后期比)和横向比(甲、乙两组比较)。
2.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问卷调查中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问卷调查中心理方面问题的反映比较/人
2.2 分析与讨论
(1)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由表1可见,学年初和学年末的学生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为: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动作害怕失败出错以及感觉害羞、拘谨的人数明显下降;而对照班变化甚少。由此可见,男女分班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2)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自尊心的发展,自尊心是在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性品质,是个人在班级或其他社会群体中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并取得合格成员资格的一种意识表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得到同学的重视。体育课是体现这种意识的恰当场所,加之高中阶段的男女生彼此之间有一种朦胧的情感,都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在男女生合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约占全班学生1/3的身体素质好的男生学做动作总是一马当先,要在全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赢得阵阵喝彩声从而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有2/3左右素质一般的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完成动作,害怕在女生面前“丢人”因而不敢大胆练习,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女生认为在男生面前表现过于积极、勇敢就不够“女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害怕在男生面前失败出丑,因害羞而不敢做动作。所以,男女生分班有利于学生自尊心的发展,同性在一起学习,不用担心被异性嘲笑,不必难为情,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高中学生正从少年期过渡到青年期,这个时期人体发育最迅速,体形、面貌、骨骼、肌肉无不发生显著的变化,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日趋完善,身体素质会发生自然增长,这种增长男女生不一样,因此,青春期男女生的锻炼特点也不一样,男生要注意发展肌肉力量和提高心肺功能,而女生要从事符合女生特点的锻炼,选择女生喜爱的项目,如有节奏性的活动、舞蹈、艺术体操等。因此,高中男女生分班教学,教师可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更有利于系统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4)从教材内容编排的角度分析。现行高中教材,男女生的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有一定差别,特别是占相当比重的体操类教材,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和侧重点明显不同。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男女混合编班使教师在教学组织、学习设计等方面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效果不见得好,常采用男女生分组轮换教学,又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如果采用分组不轮换则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详尽指导,既不利于技能学习,又不利于技能提高。
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针对以上几项计算的结果,可看出传统式男女混合班上体育课,速度、耐力、力量变化不大,弹跳有一定变化,但不明显;男女分班上课,速度、耐力、弹跳、力量变化都很大。
3.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表的统计对比和统计学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男女分班上体育课,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并明显地优于男女混合编班上课,原因是抓住了高中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矛盾——男、女生解剖生理特点的不同,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提高,所以效果较为明显,建议有条件的高级中学可采用男女分班上体育课,这只是一次初步的试验,可能不够成熟,现提出和大家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11
[2]陈国英.中国学校体育[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出版,2012.12.
[3]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