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等教育的定义变迁
2016-06-21杨搏
杨搏
【摘要】短期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于1892年首次出现,之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市场中已经占据了重要比重。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短期高等教育从定义到重新定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短期高等教育 博洛尼亚进程 重新定义
【中图分类号】F249.712;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8-02
一、短期高等教育的出现和定义
短期高等教育的雏形诞生于1892年第一所初级学院的创办。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将芝加哥大学分成基础学院和大学学院两部分,后来分别改名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初级学院便是最初形式的短期高等教育。随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短期高等教育在欧美等国都获得了激增似的发展。这时期,一方面,美国的社区学院空前繁荣,“特别是在60年代后期的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周就有一所社区学院建立”[1];另一方面,而欧洲亦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适应各自需求的非大学型教育机构,例如,英国理工学院、德国高职学院、挪威地区学院、法国大学技术学院等。
然而,尽管短期高等教育的雏形于1892年就出现了,其明确概念却在1971年才正式确立起来。1971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了一次关于短期高等教育的会议,在此会议上,这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激增的非大学型机构被命名为短期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教育计划被命名为短期高等教育。[2]随后,在1973年经合组织出版的《短期高等教育:身份探求》中,对短期高等教育进行了定义,即,短期高等教育是“中等后的,主要为终极的,大多由大学之外的教育机构提供的(但也有一些国家中大学也提供短期高等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中等人力职位的培训的教育”。[2]
二、对短期高等教育的重新定义
可以说,短期高等教育的出现源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人才需求的变化又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上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迅速提升,需求白领阶层的部门迅速增多,需求高级技术工人的工业迅速增长,失业青年也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提供高级职业教育的短期教育机构登上历史舞台。而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出现了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因素,比如,高等教育国际化、欧洲市场一体化和终身教育思潮与教育机会均等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刺激下,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在博洛尼亚大学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开启了旨在使欧洲高等教育更加透明化、相兼容和具可比性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博洛尼亚进程。[3]这次高等教育改革同样波及了短期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对短期高等教育做了重新定义。
2003年,博洛尼亚进程把短期教育纳入了其框架,并重新定义了他们的本质、作用和目的。短期高等教育计划,现在被看作同时进行就业与转学准备的中等资格,或从学士学位中发展而来,或与学士学位密切联系。[4]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短期高等教育资格并不能被看作中等后非高等的资格,而是学士学位的一部分。因此,博洛尼亚进程对短期高等教育的重新定义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外,也为学生打通了高等教育世界的大门。
三、短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纳入博洛尼亚进程的资格框架和承担就业与升学的双重任务,对短期高等教育提出了众多挑战。例如,各个国家的短期高等教育计划要与博洛尼亚进程的资格框架保持一致十分困难,历史上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短期高等教育要承担转学的任务也十分不易。
首先,由于很多国家短期教育在时间长度和领域范围上不能很好地符合博洛尼亚进程的资格框架,因此,短期教育的学位与资格面临重组与重新命名。博洛尼亚进程规定学士学位包括3到4年的全日制学习或180-240ECTS学分。由于短期高等教育包含于学士学位之中,不同国家为了迎合这种学位系统的划分,对各自的短期高等教育尝试了合并、重组或升级等方法。一些国家把短期教育并入了大学,并逐渐终止自立的短期机构;还有一些国家把短期教育资格“升级”成为了学士学位资格。因此,为了赋予短期教育合法地位,一些国家会将其并入官方认可的高等教育结构当中。这使短期高等教育不仅从机构类型和时间长度上受到了限制,而且从进入途径和后续发展方式上的灵活性也大大降低。
其次,博洛尼亚进程为短期高等教育分配了就业和转学的双重任务,但实际上转学的任务完成十分不易。历史上,短期教育更加职业化,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一方面,短期高等教育的转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短期教育机构同大学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而在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结构之中,并不包括职业导向的短期教育与学士学位教育之间的连通方式;另一方面,短期高等教育与第一周期教育之间的灵活转换也与分配给每个学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关,而短期高等教育和学士学位教育所需要掌握的能力显然是不同的。
四、结语
虽然短期高等教育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均匀各自的职能与使命,但其出现、定义与重新定义都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机构也改革自身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家的教育也应随着经济需求的变化而灵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发挥出人才这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有勇.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3:10.
[2]Slantcheva-Durst, Snejana. Chapter 1: Redefining Short-Cycle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Europe: The Challenges of Bologna[J].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2010(10):114.
[3]杨天平,金如意. 博洛尼亚进程述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
[4]Slantcheva-Durst, Snejana. Chapter 1: Redefining Short-Cycle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Europe: The Challenges of Bologna[J].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201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