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6-06-21马俊
马俊
【摘要】隐性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国和美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截然不同,但研究美国这一教育方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 隐性教育 方法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大学生更加个性,对高校所采取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态,”[1]这就大大消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消除这一障碍,我们需要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而美国是实施隐性教育较早的国家,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系统、成熟,汲取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相关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隐性教育历史渊源
美国隐性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等早期的教育学家。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道德观念,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早在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就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主张间接地传给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认识;1990年,由里莫克等发起的品格教育运动,提出了包括学校氛围、学生参与、教育评价等隐性教育要素的教育模式;美国教育学家可纳1991年的《为品格而教:我们的学校怎样教授尊敬和责任》指出,要重视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环境的营造,为隐性教育提供了现实的隐性途径。至今,美国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和社会环境渗透实现的。
1.学校隐性教育
美国学校隐性教育一方面,是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现的。这类课程整合了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隐性课程实现的。“通过优化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如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和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2]此外,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隐性教育。美国高校支持学生依法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社会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项目。
2.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
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大众传媒、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一方面,美国政府把大众传媒看作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电视、电脑等大众传媒宣传官方的政治活动信息,从而影响公民的价值取向。美国政府每年都投资巨资资金用于BBC、美国之音之类的传媒机构上。另一方面,美国非常重视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渗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都华盛顿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著称于世,各种参观点有一百多处,如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航空航天博物馆等。”[3]在旧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林肯、华盛顿等本国重要历史人物命名。这些社会政治环境与场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美国精神”,使美国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内容抽象,目标过于远大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是一个传统应试教育的国家,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很关注对考试内容的猜测和考试技巧的培训,凡是考试科目都是重视对象,凡是非考试内容,都是忽视对象,对大部分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仅仅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课对待,老师作为课堂主导者以讲授灌输的形式为主,学生逃课、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普遍。虽然教育部不断的推动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大一统教育大纲,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较难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印象。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由于缺乏隐性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取舍直接受教育大纲目标的制约,更进一步加重了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理论性。高校一直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正是这个原因,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无形中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空间,浓缩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与政治生活紧密相关,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狭小范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主流政治理论占据了课程主要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远离了实际生活,成了单调的政治灌输和政治说教。
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远大,脱离实际
中国学校一直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在硕博阶段,马原、思修还是必修课程。如此漫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目标过于远大。“从课程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方面的教育重心是“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政治服务,至于普通公民素质的培养,则放到了次要的地位。”[4]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对政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要大家遵纪守法,有比较清晰的公民意识就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教育有交叉重叠部分,但它不只是政治教育。
三、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的隐性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隐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要抓具体,从学校的课堂教育入手,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积极组织大学生们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这样大学生才能将已经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动和实践,在理论的内化和实践的外化过程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2.充分发挥各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仅仅作为一门公共课而规定,与其它课程联系较少,与生活联系也不是很多。相对而言,“美国公民教育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一种教育,他们的公民教育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学校倡导自由发展,没有统一的德育形式。”[5]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向美国公民教育学习,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性与可操作性,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综合研究。
3.充分调动学生公共事物参与热情,培养政治参与意识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潜在的第二课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呼吁我们高校工作者,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应有意识的把校园环境营造为公民社会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和环境里形成公民意识。在学校的管理、服务领域,应广泛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鼓励其为学生发展多提可行性提案,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在学校的学生干部选举中积极营造民主意识,培养学生争做代表的政治参与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式的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灌输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所以我们才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创建有利于渗透它的意识形态环境,无论是我们在设置硬件设施,还是构建教育的文化载体,都要有意地使其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还要注重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公共文化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功能。社会环境作为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博,林楠.《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N].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2]陈晓芬,高峰.《美国公民教育方法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启示》[N].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2.5
[3]郭小香.《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4]李宝斌.《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与补位对策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1
[5]梅萍,林更茂.《伦公民道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