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会射不够,还得拼爹
2016-06-21李从嘉
李从嘉
所有的前提是,参与者的爹,都需要是一个级别的,而这也是养由基悲剧人生的根源……
养由基是春秋时代楚国的著名神射手,号称“养一箭”——一箭就足以制胜,“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是出自他。
他曾经替楚庄王射死了造反的令尹(相当于宰相)斗越椒;替楚共王射死了射伤其眼睛的晋国大将吕锜;替楚康王俘虏了吴国大将公子党。但他最高只做到了宫厩尹这种小官,最后一把年纪还得上战场,死在了吴国百名善射小校的手里。
养由基拥有神射技艺,立有众多大功,人生却如此悲剧,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时代射礼对于贵族世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地道的贵族运动,屌丝们想凭借这种运动一步登天,实现逆袭是白日做梦。简单地说,射得好不行,还得拼爹。
其实运动也有它的阶级属性,射礼这种运动方式是中国古代贵族世家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手段,因为射礼考核的不但是射箭技术,还是对礼制的综合考量,也要考核受测人的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不同,射礼计分的标准也不同,如果祖先给力的话,射得不好,拼爹也可以取胜。
射礼不同于现代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射箭的一系列礼仪,来考察贵族成员的军事素质和尊卑意识。
“射”的构成是“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礼”就是让人们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和如何在不同的等级中行事。
在它的规则下,一个普通的士即使射箭才能再高,也无法击败周天子,周礼的制定人,正大光明地为周天子及其后人开了挂。
按照尊尊亲亲的原则,射礼按照等级的不同也给其他的贵族行了方便,射礼的相对公平只是针对同一基层而言。
比如养由基的射艺,就被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很看不起。他认为,养由基的射法只是“主皮之射”,因其不合礼法而应该被打分为零。总之,核心点是光会射箭不能算研习射礼,而要符合射礼就不能是庶人,“礼不下庶人”是周礼的第一个法则。
乡间“野人”(和国人相对)射箭的本事再高明,也只能在田野间打猎,哪怕某个野人是后羿再世也白搭。纯粹在乡野间射杀野兽或者单纯的射箭淘汰赛在当时叫做“主皮之射”,这是庶人玩的射箭方式,不计入射礼的考核范围。
你就是在野外射杀了哥斯拉也换不来一官半职,同样,没学过射礼的养由基在战场上表现再好也是没用。
此外,有了出身还不够,要学习射礼首先要进入专门的乡学或者大学。诸侯国的士人子弟一般都会按照所在乡的不同,进入不同的乡学,因此,养由基挑战射礼的第一步就是要投好胎,再进入乡学。
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所谓的君子六艺,分别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其中的五射就是专门的射礼课程,它的重要程度排第三。要学好五射这门课程首先要选好弓箭,周人已经意识到不同性格和体质的人对弓箭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学生是一个安静的胖子,个子不高,脾气好动作慢,这在当时叫做“安人”。安人选弓要诀,是要为他制作劲疾的弓(危弓),劲疾的弓配以柔缓的箭(安矢)。
如果学生刚毅而敏捷,脾气暴躁、动作迅疾,这样的弓箭手叫做“危人”。危人必须用柔缓的弓(安弓),用柔缓的弓配以劲疾的箭(危矢)。
当时的射箭理论认为,如果人的性情柔缓,他的弓也柔缓,箭也柔缓,射出的箭就不能迅速中的,而且不能深入。
如果人的性情急躁,他的弓也劲疾,箭也劲疾,射出的箭就不能谨慎命中。
乡学教育弓箭的五种射法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
白矢是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是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是说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是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是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此外,学射的人还要学习射箭的姿态和音乐,这也是射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礼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牵涉到六艺的其他组成部分。射礼中需要计算成绩,所以射礼中也有计数方法的练习;射礼中还要按照鼓乐的节奏射箭,所以没有音乐细胞是不行的;射礼还有饮酒交际的内容,是学习五礼的前奏。
乡学的射箭老师来自诸侯国的军队,他们靠着在战争中的表现和卓绝的弓箭技术赢得了这个差事。
这些兼职老师并不是乡射礼的主考官和主持人,乡射礼可是很复杂的仪式。乡射礼的举办时间是每年春秋两季,发起者是乡大夫。
千万不要把乡大夫看成是现在的乡长,乡在当时的行政单位中可是不小的单位,乡大夫的地位至少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
齐桓公在齐国进行军事改革前也只能掌管15个乡长,五个乡的青壮国人组成的军队就是齐国的一个军,齐国原先一共只有三军。统领五个乡军力人力的长官就是卿,所以千万别拿乡大夫不当干部。
乡大夫会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大夫、士和学子来自己乡的乡学参加乡射礼,并为这些来宾和参赛者备下酒宴。
乡射礼也是周人青壮年可以公开饮酒的场合,而按照周公的礼制,不在祭祀期间私自饮酒可是要刑法伺候的。
乡射礼的主持者,是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担任,称为“宾”。
乡射礼的射位设在堂上,箭靶称为“侯”,设在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供报靶者藏身之用,称为“乏”。
弓、箭、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称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
乡射箭的教练和指挥员叫司射,司射将挑选出来的六名选手搭配成三组,分别称为上耦(ou)、次耦、下耦,即所谓“三耦”。
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宾、大夫和众宾。
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同理,身份较高的大夫,也都与士一一配合为耦。
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射那样,轮流开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工作人员要“释筭(音suan,同算)”,就是放筹到地上计数。
三耦射毕,由宾与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与士配合成的耦、众宾之耦先后上堂比射。
比赛结果公布后,胜方射手要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则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
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罚酒,然后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这第二番射的偶然因素比较大,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群新加入的选手水平发挥如何。乡射礼考核的是集体射箭,如果队友全是猪队友的话,自己再善射也可能失败。
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演奏得均匀如一。这也是一首描写射手的歌曲,描写猎手在野外射杀野猪,虞在当时就是猎人的意思。
选手们只有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才计算成绩;否则,即使射中也无效。这比的是选手的耐心和服从性,同时代的希腊公民军队也是踏着音乐的节拍调整步伐,在战争时不按号令私自放箭往往不能形成齐射的效果。
第三番射的比赛结果公布后,各耦射手顺序上堂,同样负方射手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三番射至此结束,但是,以上所有的前提是,参与者的爹,都需要是一个级别的,而这也是养由基悲剧人生的根源……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