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2016-06-21张亚静

祖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绿色

文/张亚静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文/张亚静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11个地级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全面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并首次提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应在绿色发展

1、绿色发展的内涵

所谓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而言,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恩格斯曾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绿色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而提出来的,它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绿色发展是对以往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扬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模式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悖论。它不仅仅是能源效率问题,也不仅仅是植树种草、环保技术改造等单项修补,而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深刻、最全面的变革。绿色发展就是要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它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的目标都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绿色发展则更为宽泛,它涵盖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则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形式,因此,可以用绿色发展来统一表述。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经济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应在绿色发展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三地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推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应有之意。但是,如果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此,那么再高的经济增长也未必是百姓之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在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短短几十年间,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区域城市化迅速推进,农业生产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代价是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去年12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规划》指出:“京津冀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状况堪忧。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且地下水超采严重。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能源消耗比例高。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消费中心,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1.3%。尤其是河北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大省,长期以来,经济过度依赖钢铁、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其能耗消耗是日本的一半,煤炭消耗高达88.6%,相当于中东与非洲之总和。由于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对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京津冀首当其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雾霾重灾区。今年3月初,环保部向外界公布了2015年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其中最差的十个城市中,河北省就有7个,分别是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邯郸、石家庄和廊坊。

大量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凸显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已经成为三地发展面临的最为尖锐的矛盾。因此,如果不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简单地增加或转移产能就只会加剧矛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在绿色发展。

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京津冀区域绿色协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区域绿色协同发展,要切实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而这需要落实政府、企业、公众三个主体责任,使之广泛参与、共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目标。

1、政府责任——履职尽责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其在宏观调控、健全制度方面的重要责任,促进和带动绿色发展。

一是强化京津冀三地政府的宏观调控责任。政府是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引导者,是“绿色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所以必须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立足长远。一方面,三地政府要树立起生态政绩观和生态效益观,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施政理念、一种发展模式、一项硬性指标,改变过去“唯GDP”的错误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加减法:既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力量。这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三地生态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唇齿相依关系。京津冀三地地理相连,共处同一个生态单元,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三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必须是“同呼吸、共命运”,采取统一行动,实行联防联治。因此,三地要努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协同,尽快搭建有利于产业协同与互动的管理平台、政策平台。

二是强化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的责任。理念要落地,必须要有保障其落实的体制机制。绿色发展理念要真正转化为行动,就要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健全的法制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提出项目建设规划时初步对工程项目给出一个大致的预算范围,在这一阶段投资者需要将基本预算情况与工程造价部门进行协调,并与设计团队共同规划设计方案[3]。企业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实体模型的简要建模,造价管理团队通过BIM模型呈现出的数据对工程项目进行基本核算,在短时间内统计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估算出全建设流程的造价成本,使其尽量贴近于企业预算。

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发布,国务院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5年,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明确划定了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消耗上限,将逐步增加生态空间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面对这些严格的刚性约束,作为三地政府来讲,要严格立法、执法,守住红线、底线、上限,让过去那些关掉监控、数据造假违法者不再窃喜“成本”太低,而是对其进行严肃追究和惩罚。作为企业来讲,要收起侥幸心理,与其后期污染环境被罚,还不如在环保上早点投入成本。企业树立起绿色环保的良好形象就是真金白银。

2、企业责任——实行绿色生产

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产业的绿色化。京津冀三地实现绿色协同发展,企业无疑是最主要的实践者,也是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最直接的影响者。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节约、绿色、循环、效率等在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意义,在节能减排、防止污染上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今天,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要顺应形势,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以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进行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研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以绿色带动企业的效益增长,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深刻变革。

新的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艰难和阵痛。以河北为例,河北作为重工业大省,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河北探索出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河北省要减压6000万吨钢产能、6000万吨水泥产能、4000万吨燃煤和30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截至2015年,河北省已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水泥6231万吨、煤炭2700万吨、平板玻璃3717万重量箱。虽然现在已经有了起步,但是要把多年形成的问题都解决掉,并不容易,因此要充分认识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艰巨性,要有耐心。此外,新的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阵痛。近两年河北已关停了大批的重污染企业,停产减产企业增多,企业效益持续下降,致使整个河北经济增速一度大幅下滑。2015年,河北钢铁工业利润总额是299.7亿人民币,增长率是-46.9%。但这种壮士断腕的转型决心,也正使其向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迈进。

天津三岔河口航拍

3、公众责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京津冀三地推进绿色协同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第一,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当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碳排放量乃至与气候变化有关,每个人日常的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看似微小,而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因此,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与否对于能否真正实现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都非常重要。

保护资源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应为。每一个人都应当履行作为社会人应尽的环境责任,加入到绿色发展的洪流中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比如:加入“光盘”行动,出门旅行自带毛巾牙刷,生活中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这些小小的行动聚合起来,就会减少污染,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贡献。

第二,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什么是绿色消费?今年3 月1日,国家发改委联同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绿色消费做了详细的解释。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绿色消费不仅是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自觉行为,也是支持企业绿色生产、约束不良污染行为的有效力量。倡导绿色消费,就是要国人具备“钱是你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这样的常识,引导消费朝着绿色、简约、无害的方向转变,就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希望不久的将来,绿色消费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无论是衣食住行用的哪个方面,都能自主地遵循“绿色消费”的原则。

(本文作者单位系开滦集团公司党校,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绿色
绿色低碳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