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住院患者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

2016-06-21李茂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七情调护情志

李茂全 林 琳



※为通讯作者

老年住院患者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

李茂全林琳※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的现状。方法采用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教授编制的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量表,于2015年9~10月对成都市某老年病专科医院住院老年人患者和同一行政区域内的非住院老年人实施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住院老年患者与非住院老年人的七情背景与生活事件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医情志调护对住院老年人病情缓解和情绪调控有明显效果,应该在医养结合型机构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七情生活事件

国内外众多研究通过西方心理学的量表调查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采用祖国传统医学的七情理论来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借助量化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旨在基于中医心理学角度了解并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成都市某老年病专科医院住院老年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75岁。纳入标准:①成都市老年康疗院的住院患者;②年满60周岁;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④精神状况、智力状况良好。同时,在该院所在社区随机选择150名老年人参加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笔者于2015年9~10月,采用成都中医药大学王米渠教授编制的“七情发病背景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用于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绪状态,将“喜”、“怒”、“忧”、“思”、“悲”、“恐”、“惊” 每种情绪列成7个问题进行评分,如喜有“经常感到快乐”、“觉得生活充满乐趣”、“想起一件事就会发笑”等7项,按0~6级评分。

1.3统计学方法调查所获全部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建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意义。

2.研究结果

2.1住院老年患者与非住院老人七情发病背景情况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中非住院老年人组以“思”、“喜”、“怒”为主要七情发病背景,而住院老年人组的主要七情发病背景是“忧”、“悲”、“思”。两组老年人在七情发病背景的比较中, “怒”和“思”两项无显著意义,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意义。

表1 住院老年患者与非住院老人七情发病背景比较(分)

2.2住院老年患者与非住院老人七情生活事件情况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年患者生活事件的情绪体验从高到低依次为“思”、“忧”、“悲”、“怒”、“惊”、“喜”、“恐”。与非住院老人相比较,住院老年人“忧”、“恐”、“悲”等负性生活事件的情绪体验高于非住院老年人,负性事件项目总数也高于非住院组,而正性生活事件的情绪体验却明显低于非住院组。

表2 住院老年患者与非住院老人七情生活事件比较(例)

3.讨论

3.1住院老年患者七情发病特点与机制分析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明确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及情绪体验。祖国医学认为:情志的变化尤其是“七情”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七情过激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躯体症状,即为七情发病。

3.2七情“治病”与七情“致病”的启示七情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该理论就是利用了情志的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了七情致病与治病的双重性,才能更好的对患者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尤其是医养结合型机构,其中住院老年患者大多具有负性情绪,充分认识七情致病与治病的双重性是至关重要的。

3.3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提高住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加强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例如阴阳调护理论,情志相胜法等,在西医治疗护理的同时,辅以中医调护方法,从而提高住院老年人生活质量。

3.3.1情志调护方法:以阴阳调护论为纲领, 七情学说和藏象学说为依据进行情志调护。情志调护过程中运用五脏相互制约,七情相互制胜,平衡阴阳的原则[2],常见的负性情绪有惊恐、焦虑、忧伤、悲伤等,根据老年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情绪倾向,运用不同的调护原则,采取不同的调护方法。主要采取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体指导包括:集体讲座、小组指导、观看电化教育片等;个别指导包括:个人咨询和访谈、听音乐等。运用的原则有情胜情法中的“思胜恐”、“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等。

3.3.2调形制情法:采用导引调情法,通过太极拳、气功、导引术等方法调理形体,疏通气机,消除负性情绪,维护住院患者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采用以柔克刚法、动以除烦法、中药足浴按摩等简单易行且经济实惠的方法。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情志调护等方法对住院老年人病情缓解和情绪调控有着明显效果,应该在住院老年人尤其是医养结合型机构中的老年人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米渠.现代中医心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43,101-103.

2张亚明,李春霞.中医情志护理解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6):1019-1020.

3吕淑琴,赵丹.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反思中医心理疗法[J].吉林中药,2009,29(8):727-728.

4王佳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七情背景及七情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99-1600.

作者单位: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610500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忧思悲恐皆伤与人。”从调查结果来看,“忧”、“悲”、“思”是住院组老年人主要的七情发病背景。《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以高度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关心、理解、体贴老年住院患者,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和感受,防止“气结”、“气乱”,尽量避免七情太过,做好情志护理,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鼓励住院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宣传其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变化过程,使住院老年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基金资助:成都医学院校级科研基金(12S012),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4SB0137)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2.005

收稿日期:2016-3-29

猜你喜欢

七情调护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北海之殇
南宋潜邸官员对皇储、皇子的“调护”
蔬果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