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时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016-06-20尹春玲
尹春玲
[摘要]企业实时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揭露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错弊,而且要对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从根本上防范会计错弊的发生,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益。实时审计在促进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以实时审计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实时审计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实时审计工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实时审计;夯实管理;内部审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方兴未艾,B2B、O2O等在线经营模式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在时空方面的限制,促使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实时审计将传统审计的期后审计模式转变为实时、动态、在线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了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1.实时审计的内涵
1.1实时审计的概念
实时审计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在审计系统和审计对象之间建立实时网络数据连接,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全程等进行实时在线监督和评价,实时监测、获取其日常经济管理活动情况,及时获取审计相关证据,并实时更新审计相关数据,最终作出审计报告的审计模式。
1.2实时审计的范围
传统审计范围包括审查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企业资产的真实性,企业经济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企业经营活动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等。实时审计的范围与传统审计的范围密切相关。在办公自动化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开展的实时审计,审计范围不单纯是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而是一系列经营活动和交易信息等组成的多元、动态、实时的信息系统。
实时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①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工艺流程,经营成果及在同行业中的地位;②审计对象的主营业务、经营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企业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③审计对象业务数据变化的规律及其合理性,各项制度的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实时审计的具体应用
2.1明确审计目标
随着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持续发展,审计目标也随之演变。审计目标由最初的查错揭弊发展到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演变为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目前,实时审计目标已全面向企业管理领域渗透,目标在于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措施,从而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
2.2突出审计重点
在开展实时审计时,必须突出重点,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预警、监督和导向作用。实时审计的重点包括:一是突出系统性。实时审计应统筹兼顾,重点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整个流程。从重大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转化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审计。二是突出效益性。实时审计的工作重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效益审计成为审计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企业内控制度评价及风险控制,更好地发挥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程的评价、监督作用。实时审计应充分发挥即时性优势,实现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再控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3注重手段创新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会计处理乃至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审计必须创新手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1)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资源和外部交易行为都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经济业务从发生到会计报表、账册生成,都是由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实时审计信息系统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共享基础之上,先将企业经济活动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然后建立企业经营业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数据访问接口,满足审计部门、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等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2)创新数据采集方法。实时审计在采集企业经济业务相关数据时,要关注电子数据易逝性特征。审计人员在实际采集数据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方法束缚,创新数据采集方法,通过网络数据交换,实时取得最新可靠的经济业务数据,并对企业电子商务有关交易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评价。从信息系统技术分层方面分析,在对企业交易有关数据进行采集时,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对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接口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等不同层次进行。
(3)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审计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实时审计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工作的重心从会计核算转向信息化管理,实时审计的监督、管理、服务等功能也必须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时审计的主要模式和手段将演变为在线实质性测试和实时控制测试。
3.实时审计应用的完善
3.1夯实管理基础
当前,实时审计的有效推进还面临诸多困难,夯实管理基础势在必行。首先,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完整、高效的制度,确保实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应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最后,应建立先进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总之实时审计必须以企业业务信息管理网络化、实时化为基础,从而获取大量准确、实时的原始数据,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提高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审计工作队伍是实时审计有效开展并发挥作用的保证。对此,为夯实队伍组成、提高人员素质,应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要提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审计任务分派时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冲突,重要岗位应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使审计人员保持形式上的客观性。同时,应当着力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尊荣感,使审计人员保持精神上的客观性。二是要强化审计人员培训。经常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如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等。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经济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承接重大审计课题,参加专题研讨,拓宽审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审计工作质效。三是要改善审计队伍结构。适当增加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专业人员比重,形成宽领域、多层次、专业化、复合型的审计工作队伍。四是要建立业绩考评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体系和规范科学的激励机制,体现审计人员的人生价值,增强其成就感和归属感,为实时审计提供强大动力。
3.3强化技术支撑
实时审计的有效推进和成功应用,必须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实时审计的发展要和国家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改革等大环境相适应,和企业经营发展水平相一致,同时注重引进国际先进审计技术和模式。实时审计必须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信息查询系统发现疑点、寻找线索、锁定目标。根据审计对象业务数据变动的规律,评价其信息的一致性、遵循性和合理性,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从技术层面考量,实时审计要注重非现场审计的作用,强化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非现场审计掌握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全面梳理和逻辑分析,发现审计线索,及时调整完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力量,突出审计工作重点,节约有限的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提升现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