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小龙:2018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将达6.4万亿美元
2016-06-20
《中国经济周刊》:什么是清真产业?全球和中国清真产业的现状如何?
李小龙:清真产业,在国际上一般是指生产符合穆斯林民众生活习俗的食品、生活用品等的产业。它是穆斯林消费者智慧和文明的具体表现,也是伊斯兰民族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从狭义上看,清真产业是指在符合伊斯兰教法基础上,依照伊斯兰教义教规和信教群众风俗习惯加工、制作的食品和用品等;从广义上区分,清真产业即是由穆斯林主导,或被穆斯林认可、接受的行业。我国将清真食品的概念界定为穆斯林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为促进清真食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超过60%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因此国际清真产业的潜力巨大,清真产业发展的空间广阔。根据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数据,2014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3.2万亿美元,仅清真食品年贸易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根据预测,2018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将增长至6.4万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清真产业呈现长足的发展态势,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14年至今,中国与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清真产业占据份额同比增加约16%。同时,清真食品以安全、洁净、健康的优良品质,亦受到了世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与全球市场的庞大规模相比,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仍相对滞后:中国的清真食品年出口贸易额仅2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比例极低,这与我国已经具有1300多年清真食品生产和拥有2300万穆斯林人口规模的历史和现实极不相配。
总之,微小的市场份额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而正是这巨大的差距极大地刺激着我国清真产业必须寻找新契机、探索新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关于清真食品一直有很多认识误区,它的准确内涵是什么?
李小龙:“清真食品”内涵的定义重点在于阐述“清真”概念的内涵,清真顾名思义“内清外洁、拒伪存真”。清真食品除食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两个关键特征:一个是要满足伊斯兰教规定,另一个是要具有明显的清真标志。目前,在国外清真食品统一使用的清真标志为“HALAL”(哈俩里),意思是符合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合法或允许的”,清真食品是以清真文化为载体,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是物化了的文化。
《中国经济周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对中国清真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李小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各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有17个伊斯兰国家,人口超过20亿,是全球穆斯林人口主要的聚居区域,目前该区域80%的清真食品依赖进口,市场庞大,是一片期待中国企业开发的巨大“蓝海”,将对国内清真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环境为清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临夏、宁夏吴忠、青海西宁等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首先受益,它们既有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缘优势,又与阿拉伯、东南亚等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有着习俗相近、宗教相同、人文相通的天然联系,同时又具备西北地区重要畜产品集散地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或特色产业。
如何将“先天”优势转化为“后发”动力,是这些地区将清真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