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然后呢?

2016-06-20

第一财经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教授大学教育

中国的高校教育不怎么样。

别瞪眼,我说的是一个总体印象,而非个体—优秀的教授和学生—在我们谈论这个市场的面貌时,中国的大学基本上还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

教育也是一种消费品,你可以选择,当然是在你的智力和财力可触及的范畴内。

今年,江苏高考生源再创新低,按照官方的说法,比去年减少了3.25万人,降幅为8.27%。人口下降什么的理由属于自欺欺人,这已经是连续第7年下跌,而另一个吓人的数据是,对比7年前,江苏高考报名人数已经减少了近1/3。截至2016年5月28日,中国有13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国的高校正在丧失竞争力。这听上去耸人听闻,但却是事实。

随着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信息的透明,会有更多家长把子女送到更理想的教育地。可选择的范围拓宽了,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高校。我们谈到消费升级,教育消费当属一大宗。

传统的教育体制仍为人诟病。中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那么多贪腐的大学校长和学术造假的教授的。教材老化、教授知识体系脱离市场、毕业生不能满足职场需求,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究其体制,校长兼任官职,其手中权力过大且缺乏监督、教授KPI向论文看齐……分析此事,不必排斥市场和竞争这些词汇。与医疗一样,教育也需要国力支撑,政府必须发挥作用以确保社会公平。然而中国对这两个领域的投入都不够理想,与大国体量不符。

大学也是企业,社会企业,虽为非盈利机构,却也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吸收优质学生和优秀教授,扩大影响力,再把赚得的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尽管这跟一个公司追求的利益目标不同,但也需要科学管理,比如成立校董会约束。中国高校落后的根源在于—它们像国企一样缺乏效率。

竞争就在眼前了。

如本期封面故事提到的,一些美国及英国的大学已经来到中国合资办学,这一领域进入门槛虽高,却也充满吸引力—一个全新的大学可以让教授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也确实需要优质教育与之配套,要是提到中国父母,没什么比投资子女更让他们舍得花钱,看看畸形的学区房价格和火热的儿童培训市场就能知道。

在采访中,这些学校毫不掩饰自己的创业者心态。而实际上,对于如何运作一个大学,它们在国外已有十分成熟的套路—就像记者黄瀚玉提到的,这感觉类似于授权和加盟。你无法仅用金钱来衡量,教授们飞来飞去授课,满怀热忱,某种意义上他们就像19世纪来中国传教的林乐知们一样。这是个有趣的故事。

这些新大学和它们的教授们必须战胜创业的快与教育的长期目标之间的矛盾。更大的挑战则可能在于中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急于成功、把一切教育归为有用论的二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教授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大学》
刘排教授简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