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测算分析

2016-06-20刘战伟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耦合

刘战伟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测算分析

刘战伟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在分析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耦合理论,构建了三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测算了2001-2014年间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

关键词: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耦合协调度中图分类号:F490.3;F299.21;F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6)03-0095-05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3.025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提高城镇化率,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中面临信息化水平低、新型工业化进程受到阻力、城镇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率远低于工业化率等问题,如何改变这些问题,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推动河南省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未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解决三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及不相协调等矛盾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因此,对河南省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对于河南省实现统筹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国外学者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研究较早,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如刘易斯[1]的二元经济理论、巴顿[2]提出的发展空间经济理论、库兹涅茨[3]的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开始有部分学者对信息化问题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其运作机理和关系展开,为我国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价值。国内学者一方面对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侧重于对其中两个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研究[4-5]、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研究[6-8]以及对信息化和城镇化的研究[9-10]。整体研究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之间协调关系的如:姜爱林[11]系统研究了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何敏[12]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全国1978-2012年的时序数据,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两两之间关系的研究,而系统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的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层面上集中在国家、省级层面,缺乏对地市层面的研究。

本文试图对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拓展,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在分析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探讨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和规律,为河南省实现三者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1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各个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缺少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使经济发展达到最大效率。在这三个系统中,工业化是动力,信息化是核心,城镇化是载体。

1.1工业化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首先,工业化发展是推动城镇化的加速器。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城镇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物质和人才保障,推动了知识、技术的集聚与扩散,为城镇化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依托。其次,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后的必然产物,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信息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工业化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工业化对信息化不断产生新需求,促进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1.2信息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

一方面,信息化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是工业化增长的“引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工业的升级转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工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倍增器。城镇化的进程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信息化能够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产业、就业结构,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合理规划、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控。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改变了城市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模式,从而转变了城镇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城镇化向集约、循环、低碳的“绿色模式”发展。

1.3城镇化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载体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和充足的生产要素,同时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必备的人才保障。城镇化推动了新型市场的形成,拉动了工业产品的需求潜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之成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信息产业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发展场所和活动空间,而城镇化的发展则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模型、变量与数据

2.1协调发展的耦合度模型

根据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理论,得到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设变量ui(i=1,2,……,n)表示各个子系统的评价函数,则多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Cn={(u1,u2,…,un)/∏(ui+uj)}n。

(1)

本研究涉及三个系统,当n=3时,令u1=f(x),u2=g(y),u3=h(z),其中f(x),g(x),h(z)分别表示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评价函数。根据耦合度的概念及耦合机制,则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的耦合度公式为:

C={f(x)g(y)h(z)/[(f(x)+g(x)+h(z))/3]3}3。

(2)

式(2)中,C(0≤C≤1)表示耦合度,反映了在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为使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复合效益最大,三者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C值越大,说明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当C=1时,三个系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当C=0时,三个系统处于无关状态。

2.2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只是反映了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作用强度,有可能会出现三者协同耦合都较高的假象。为了更好地反映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需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其公式如下:

(3)

式(3)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α,β,χ为待定系数,由于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三个系统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工业化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力,而信息化、城镇化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取α,β,χ的值分别为0.3,0.3和0.4。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T∈(0,1),从而保证D∈(0,1),以便于更好地测量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关系。

2.3变量与样本数据

衡量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时,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选取如下指标。①信息化水平指标。本文参考郑子龙[10]对信息化水平的研究,选取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即邮电业务总量与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信息化水平。②城镇化指标。借鉴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的普遍做法,采用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③工业化指标。目前普遍使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衡量,本文根据“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的研究,采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从而消除工业化偏差的影响[13]。本文选取2001-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河南统计年鉴》。

3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1-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面板数据,测算了河南省及各地市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如表1所示。

整体来看,2001-2014年间,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393,说明了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三个系统之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互动作用关系,但由于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倒数第6位,城镇化率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导致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比较低,表明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刚刚跨入初级协调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考察期内,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0.198增长到2014年的0.524,增幅达到62.21%,这说明了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度越来越好,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河南省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信息化为核心、工业化为驱动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领三者走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

从各地市来看,考察期内郑州市、鹤壁市、焦作市、三门峡市、洛阳市、济源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等地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处于相对较优水平,说明了这些地市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吸引了较多优秀企业的投资,进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提高,同时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使得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开封市、安阳市、漯河市、濮阳市、许昌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等地市耦合协调度较低,这些地市在技术条件、市场环境方面不如前面8个地市,而且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没有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导致这些地市耦合协调度较低。周口市和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其技术水平、经济基础都不及北部和中部地区,而且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因素制约了两市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平。2011-2013年郑州市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都达到了0.75以上水平,其他地区表现较差,如果落后地市能够多学习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管理理念和协调发展思想,河南省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性必将得到较大改善,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势必会有更大的提高。

表1 河南省各地市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值(2001-2014年)

为了考察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借鉴《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的研究方法,把河南省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其中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9个地市,豫北地区包括安阳、濮阳、鹤壁等3个地市,豫西地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2个地市,黄淮地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等4地市[14]。四大区域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及变动趋势见图1。

图1 河南省各区域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变动趋势图

由图1可知,考察期内河南省四大区域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原城市群大于豫北地区,豫北地区大于豫西地区,黄淮地区最低,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特别是郑州、洛阳、焦作等地,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部分原因是由于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优势和互补效应,从而推动了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豫北地区和豫西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最低,均值仅为0.291,明显落后全省平均水平和其他三个地区。黄淮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但机械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转移率较低,使得城镇化和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同时受到制度、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发展缓慢,也限制了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总体来说,河南省四大区域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测量模型,进而探索了2001-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个系统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考察期内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考察期内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郑州市最高,周口市最低。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在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整体水平发展不足。

根据以上结论,河南省要实现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消除区域差异性,首先,必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不断强化和完善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其次,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清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实现一体化发展。再次,要优化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促进工业集中发展区、战略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成为推进协调的主要支撑点,逐步构建配套产业园、主导产业功能区、特色产业点梯级互动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最后,要以信息化带动融合。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并为其提供强大支持。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业,尤其是要加快开发部署电信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由此带动产业链之间的协调,促进三者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

[2]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与思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朱海玲,袭曙明.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和互动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3):112-114.

[5]高志刚,华淑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5(9):121-126.

[6]张亚斌,艾洪山.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分析——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测度与比较[J].财经研究,2012(8):96-108.

[7]张轶龙,崔强.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3(4):43-49.

[8]王瑜炜,秦辉.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格局及其变化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4(2):93-100.

[9]杨淑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7(2):28-31.

[10]郑子龙.我国信息化对城镇化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政研究,2013(8):48-51.

[11]姜爱林.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2(7):36-41.

[12]何敏.我国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13]“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课题组.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44-55.[14]刘其涛.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3-437.

(责任编校:李秀荣)

An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U Zhan-wei

(School of Busines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constructed a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model with the theory of system coupling and calculate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between 2001 and 2014.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in the period under study, the coordina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demonstrated a rising trend, but still in a primary stage,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in Henan Province varies, with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s, North Henan, West Henan and Huang-Huai in a descending order.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coordination degree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9021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gh218);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05027)

作者简介:刘战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耦合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家乡的城镇化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