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编导技法浅析
2016-06-19王志伟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文/王志伟(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魔术编导技法浅析
文/王志伟(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引言
在广义的舞台表演作品范畴内,近几十年来的实践,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术有专攻的系统工程制作链,如编剧、导演、演员、舞美服化、音乐灯光、道具特效等。其中编导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魔术,由于其神秘性的特征及小众化的形态,一直以来它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相对隐蔽的,即便在魔术圈内,也是相对封闭的。魔术的创作大多是魔术师自己的事情。
当代魔术巨匠大卫·科波菲尔,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创了魔术创作的专业团队协作模式。如今,美国的魔术师克里斯·安吉尔也是以一个整体的专业创作团队在运作,英国魔术师Dynamo的背后也有一个专业的创作团队。在他们的创作中,编导的作用凸显。
由此,本文所要阐述的主旨是:围绕现代大制作的舞台魔术作品,需要建构类似舞台戏剧、舞蹈作品的分工协作机制。其中,魔术编导岗位的确立是重中之重。在当下艺术学院的专科建制中,《魔术编导》专科还没有列在其中,但这并不妨碍对其的探讨,笔者希望能引起重视,为将来魔术艺术学院的建立做个铺垫。
二、概述
魔术是一种时间、空间结合的错觉表现艺术,这其中的主体是魔术师自身。在分析魔术编导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先就魔术师的创作素质做一个前提的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魔术师,首先要学会做一名演员。换句话讲,致力于成为演员所需要的天赋与训练,魔术师同样也需要具备,如:在天赋方面——有演活角色的欲望、直觉感应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对语言和动作天生的节奏感、勇于尝试的渴望;在训练方面(声台形表)——松弛与控制、注意力的训练、想象力、信念与真实感、感受力与适应力、观察与模拟、形体、语言表现力、综合训练等。在此基础上,要成为一名魔术师,还要具备魔术思维、魔术技法、自信和意志力。
进而论及魔术编导的素质——掌握一定的魔术表现技能和魔术理论知识、理解魔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了解旁类表演(戏剧、影视)艺术的艺术特征与形态等。其中,编的能力:魔术技术的认知、魔术流程的设计;导的能力:作品结构的把握、剧场舞美技术的应用。
魔术编导的定位
魔术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魔术师借助身体动作、语言以及道具等来展现违背常理现象的创造性活动。其中,利用智力、艺术能力和技术及各种技术工具帮助魔术师实现这个效果的人或团队,就是魔术编导(团队)。推而广之,凡是涉及魔幻主义题材的戏剧和影视作品,都是魔术编导大显身手的领域。一直以来,对于以个体表现为主的魔术师,大多数是编、导、演为一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魔术师自身艺术特长发挥的空间。应适时做出改变,这也是现代魔术艺术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魔术业态而言,成为魔术编导的前身很可能是一名魔术师或是学表演、编导、主持、舞美等艺术专业的魔术爱好者。(本文仅讨论剧场舞台手彩类魔术形态下的魔术编导技术。电影拍摄及电视录播涉及的魔术编导职责,此处不赘言。魔术相关的剧场舞美技术的应用及音乐伴舞的编排创作,本文也从略。)
魔术编导的技术组成
魔术表演作品的内在构成可归纳为三大要素:动作语言(空间)、节奏(时间)、形式(结构)。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延展出三个技术单元:动作的理解与创造;动作的发展与变化;形式结构片段。
第一,动作的理解与创造
基本概念有三个:动作、造型与连接。动作——是人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过程;造型——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动作)姿态,是动作的瞬间静止的体现;连接——若干动作的衔接。
动作:每一个形体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表演者的心理动机(操控),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存在。每一个完整的形体动作都包括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在心理上接受表演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流动性”是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舞台魔术视觉呈现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逻辑延展(清晰和连贯)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造型:是构成魔术形象的基础。造型的特征:真实性、创造性、奇特性。造型要具有质感,进而突出魔幻表现的力量。在动作过程中,造型要完成得干净、结实。
连接:重点是要关注动作运动的路线,在连接中要特别注意魔术动作的“进”和“出”以及“转换”与“遮掩”。设计独特与自然的连接,可以错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按照连接的顺序与逻辑理解魔术作品的内容,从而起到引导和暗示观众思想的作用。
第二、动作的发展与变化
1. 动作的时间认识与变化。动作通过慢速、中速、快速和节奏等技术的变化来呈现魔幻表现。在实践中有五种常用的速度:很慢、慢速、中速、快速、极快。动作长短的变化是节奏的基本特征。节奏变化需要强调动作的对比和重复,才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对魔术表演者动作节奏长短快慢表现的分寸掌控,是魔术编导要做的一项重要功课。独特的节奏变化可以起到强化魔术主题动作的作用,同时它也使形体动作的质感和语言感随之改变,使其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舞台范儿。
2. 动作的空间认识与变化。空间,有自然空间和主体空间之分。通常空间有低、中、高(也称一、二、三度空间),还有方向上的变化;舞台空间有三维:高度、宽度、深度;空间还包括线形、环形等运动线路的舞台调度等,这些统称为空间,都是在动作变化中可以使用的。
魔术编导要建立起动作的空间意识。空间本身是有距离感、穿透力的,任何形体动作都有可以在任何空间发展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魔术编导对表演者的每一组动作进行分析,确定对目标观众的引导性。同时,魔术编导要指导表演者,使其在动作形成过程中,学会通过眼睛来体现动作空间变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内在意识的强调作用。表演者眼神的专注、凝聚或涣散会直接导致动作的魔幻质感(“魔感”)发生变化。
3. 动作的力量认识与变化。力量变化的最好呈现方式是形成两极对比,如轻、重,缓、急,跳、跃等。力量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对于魔术编导来讲,最好的技术参照体系是中国的太极拳套路。
第三、形式结构片段
魔术片段一般是指较短、尚未成熟的魔术艺术表现形式,长度一般为3~5分钟,在结构上相对完整。形式结构片段指的是魔术的表现形式结构上具有完整性,不求在主题立意、魔术效果、魔幻意境等方面的表现,强调的是结构的合理有效。
对任何一个魔术片段作品,都应具有符合魔术思维的结构形式。结构不会直观体现在作品的表面,却是作品内容能否有效地传达给观众的内在决定因素。一个作品的结构是否“立得住”决定了作品内在价值高低;对于一个作品的结构设计、调整是考验一位成熟魔术编导的重要筹码。
在这其中,首先是对该片段魔术效果指向和动机的选择把握。确认了动机后,如同在作画时确定了要突出表现的色彩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如何突出强化你所想要表达的色彩点进行构图。其次是对结构的理解与构建。魔术的内在形式结构(流程)都由“暗示”产生效果。在结构魔术片段时,要学会对虚实关系进行划分,分析其内在联系与暗示方式。对比到了极致就产生了形式上的魔幻性:前后、左右、正反、大小、高低、轻重,这些相对概念相互转换形成真假难辨的形式结构。再次是与音乐元素的结合。简单地讲,在第一层面,是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第二层面,则是在形式结构与音乐结构层面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魔术音乐的二度创作。从魔术编导的专业技能角度来说,形式结构、内容结构和音乐结构的把控技法是需要编导下大力气的地方。换句话讲,魔术作品的结构设计是最能体现编导魔术专业水准的。
三、小结
本文的立意是为《魔术编导》专科能够在艺术学院里建立做一个前期的学术铺垫。就本文而言,它还仅仅是围绕魔术编导应该掌握的基础编导技术做的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论述,并未涉及魔术编导教学,即学员如何在课堂上训练并掌握相关技术。围绕魔术编导所需要的教学大纲及课件将是下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
本人认为,魔术编导专科的建构,将是魔术艺术系统发展所需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为以魔术编导或魔幻艺术指导为职业的学生提供一条相对有效的学习途径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