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的研发及意义

2016-06-19王建民申莉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研发课题组

杂技与魔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杂技肌腱本体

文、图/王建民、申莉(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研发”课题组)

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的研发及意义

文、图/王建民、申莉(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研发”课题组)

杂技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传承历史的优秀艺术门类之一,但在它的传承发展历史中,本体训练大多依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进行,科学化训练及相应辅助训练装置在近现代才从体育、健身领域引入。如何使杂技本体技能与科学训练发生有机联系,一直是这个艺术门类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的课题。本文从中国杂技团“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设计研发”项目(专项课题资助,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设计之都”建设项目课题编号:Z15100003215003)的成果切入,通过对该装置的分析,对杂技下肢科学训练的概念、对象、内容、影响因素、与传统经验训练的区别等要素进行归纳,并尝试探索杂技本体基本功科学训练的意义。

一、概念综述

1,科学训练

陈正所著《关于“科学训练”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认为:科学训练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揭示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取最佳训练效果为目的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杂技演艺的本质是对人体极限技能的展示,这种人体极限技能的训练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技能训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杂技除了技巧展示外,其舞台演艺属性决定了它需要借鉴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的技艺技能的训练,以实现其在展示杂技本体技能的同时兼顾舞台艺术美的表达。此外,杂技本体的科学训练具有复杂性,需要在遵循杂技艺术中各类节目训练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揭示杂技艺术的普遍训练规律及各类不同节目训练的特色规律,进而创新杂技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实现杂技本体技能的突破创新和获取最佳训练效果。

2,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

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的研发是为改善当前国内杂技演艺行业的专业训练科学化程度低而误伤率高这一问题进行的一次探索。“腰、腿、跟头、顶”是杂技行业进行基础训练的普遍内容,该装置主要针对杂技演艺者“腿功”所需重点训练部位——下肢肌腱进行科学训练而研发的辅助工具。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课题以“人机工程学”和“运动医学”为基础原理,通过对从业者教练、演员和运动医学专家的访谈,对杂技下肢肌腱训练的基础目标需求、常见伤病症状及训练心理状态等进行研究和研发。

二、训练的实施主体与实施对象

在杂技本体训练中,实施主体主要是指训练的主动推行和组织者,通常以杂技教练和能够自主安排自我训练的成年演员为主。实施主体能够掌握杂技本体训练的整体计划,并根据计划组织接受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一定负荷的本体技能训练。实施主体应熟知训练的规律并具有丰富的训练经验,能够为接受者提供有效的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在没有辅助工具的传统经验式训练中,实施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要为接受对象提供外力辅助,以便使其能够逐渐实现预定训练目标。此外,实施主体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运动医学、急救知识,以及操作训练装置所应具备的与本体训练密切相关的综合基础知识,以便主导杂技本体训练的科学性。

实施对象主要是指接受杂技本体技能训练并通过训练实现技能呈现的人,即杂技学员或演员,他们是杂技本体训练的承受者。在下肢肌腱训练中,实施对象要借助外力或辅助工具,在实施主体的要求或自我要求下,展开对下肢肌腱在不同方向和角度的拉伸训练(也就是通常说的“横叉”“竖叉”等以前要由教练施加外力的压腿训练),以满足将来在舞台上本体技能呈现过程中的肢体技能展现需求。实施对象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身体条件,所采用的力度、角度、频率等皆需因人而异。实施对象对自身的耐受力和进度最了解,在实施主体与实施对象非为统一体的情况下,实施对象要与实施主体保持充分沟通,在确保训练进度正常开展的前提下,避免意外受伤。实施对象需要具备积极训练的主观态度,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应急救治的基本常识。

三、训练的内容

1,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杂技的科学训练是相对于传统的师带徒经验式训练而言的。杂技的经验式训练在杂技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现为经验积累传承过程中对训练规律的把握,但这种把握大多停留在口传心授阶段。北京市杂技学校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杂技教程》,它将杂技本体的训练按照表演性质做了翻腾、抛接、平衡、高空等类别的归纳划分,并根据每类节目的训练技巧动作要领进行图文并茂的分解说明,系统归纳了当前绝大多数杂技节目的训练理论,为科学训练提供了较为系统化的理论指导。

杂技本体的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基本功训练和节目特殊技能训练,大多数杂技节目都是在基本功训练技能与节目特殊技能相互叠加、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杂技本体的基础训练内容主要包含“腰、腿、跟头、顶”,这些训练大多以柔韧、力量、平衡、速度为主。每一大类型中又分为若干小类型,如在本文中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所针对的腿部训练,主要以肌腱拉伸的延展训练和柔韧训练为主,因肌腱拉伸的方向不同,腿部的拉伸分为横向、纵向和侧向三种,其中横向拉伸训练在传统训练中称为“横叉搬腿”、纵向拉伸训练称为“竖叉搬腿”,侧向拉伸训练称为“侧向搬腿”。腰部训练主要以腰部肌腱的柔韧训练为主。跟头训练则是以翻腾为主,其中根据动作样式的不同分为蹿毛、拉拉提、虎跳等多种类型。顶功训练主要指倒立技巧,用双手和双臂力量支撑身体,以力量与平衡训练为主,辅以柔韧训练。

在杂技表演者中,几乎所有初学者都要接受全面的基本功训练,并在基础训练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程度后,才能令教练识别出学习者自身条件所真正擅长的训练方向,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和特殊技能技巧的训练,甚至是创新开发。

2,训练工具

国内杂技本体基本功训练除在体能素质训练方面引入部分体育及健身器材如动作捕捉设备、跑步机等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出现针对杂技本体专用的辅助器材。未能实现训练工具的专业化研究,一方面是因为杂技理论及研发人才的稀缺,导致杂技专业训练工具的开发迟滞;另一方面是当前杂技本体基础训练的实施主体和实施对象,在与训练相关的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总结方面较为薄弱,一线训练人员对理论研究与专业设备研发的实践经验贡献支撑有限,尚未见到一线训练人员(教练和学员)对此提出需求。致使传统杂技本体基本功的训练长期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不仅无法进一步突破训练方法,而且难以提高训练效率。

由北京市科委“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设计研发”专项课题资助的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很可能是填补了杂技本体科学训练中用于实施对象(演员和学员)的专业训练工具的空白。

该装置左右侧主体结构运用“中心铰链折叠”和“手轮与丝杠横向微调”的设计,以“杠杆按压卡销锁档位控制左右侧主体动杆长度”等多种创新发明的技术组合,进行装置的角度跟随调整、压力跟随与压力调整;采用杠杆式受力传导结构,结合压力显示仪等外围设备,显示肌腱的拉伸力;采用电机、减速机、曲轴、连杆、角度转换杠杆等结构与机构,提供压力幅度与压力频率的调整,给予受力体合适的能量压力。

该装置可实现施力角度渐进,实现施力强度和施力频度在人体肌腱不同受力程度阶段进行训练幅度的有效范围计算,通过对施力角度和施压强度的数据监测和数据显示,以及其它数据化处理,将各种数据记录以备继续进行探索研究。

该装置还可应用232接口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将其多个训练装置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同时传给计算机,为杂技科学训练的远距离多组数据实时记录、多组变量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提供了条件。

该装置在折叠便携、易操作和使用舒适等功能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发。

四、关联学科

1,运动学

在杂技本体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引入运动学的理论指导和器材的应用。例如:陈正认为:“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与体力消耗是成正比、同步发展的,即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越高, 运动员机体就有能力接受更大负荷的刺激, 训练过程就越在接近人体所能承担负荷极限的水平上进行, 负荷安排就越大, 体力消耗也就越大。体能类项目尤其如此。技能类项目同样遵循这一法则。”这种理论研究成果也能为杂技本体技能训练的进度和节奏的科学合理安排,提供直接有效的理论指导。

2,运动医学

在杂技本体的科学化训练发展中,运动医学也应发挥其积极的支撑作用。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的研发就得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有关专家的专业理论支持和专业临床建议。肌腱在训练中的受伤因素大多是由于对肌腱施力的角度、力度、频率等出现较大偏差或超负荷等问题所致。要对实施对象进行安全有效的训练,首先要对人体下肢肌腱的结构、受力及生理成长规律等有基础的了解,并结合杂技的专业压腿训练经验,对训练过程实施循序渐进的开展。

3,心理学

心理学是传统杂技本体训练参与者最容易忽视的学科知识。杂技本体训练是一种极限训练,往往要伴随大运动量负荷的产生,超出人体的常规耐受程度,训练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厌烦的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训练的成效与进度。

由于心理障碍往往产生负面消极情绪,从而造成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知觉失调,动作迟缓,四肢僵硬,保护性反射强烈,此时常会伴随有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加、精神过度紧张等症状发生。主观因素主要是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遇到动作失败或伤害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引起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抑制,影响动作的正确完成。

传统的杂技本体训练,实施主体往往不考虑实施对象的身心感受而直接进入经验训练,在这种生硬的训练模式下,往往意外频发,伤病不仅直接影响训练进度,严重者还容易导致伤残,影响训练者的职业生涯甚至正常生活。伤病对实施对象而言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因素,严重者将直接影响实施对象的心理健康。

五、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的研发意义

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科学技术方法,改良杂技下肢肌腱训练传统经验模式的有效工具。

1,操作安全可靠,提高训练的科学性

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能够帮助使用者实现角度、力度和方向的调节,并能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传感设备,对数据进行实时的记录、及时的统计和有效的监控。有了运动医学的理论指导,在尊重人体生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能在满足实际训练需求的同时,弥补教练在高难身体技能训练方面关联知识的不足,进行可量化、可监控、可调节的下肢肌腱训练,减少训练误伤几率,提升训练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2,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由于受训者因演出项目不同,其常规训练无法完全在教练监督下完成,通过装置的相关技术设计,能够为受训者的自觉训练和远程监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在技术层面确保受训者在安全训练前提下的训练数量和质量,进而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此外,装置的可复制性解放了教练在训练中的教学效率,从以教练为主“一对一”式压腿训练模式,转变为以教练为辅导、辅助和监督为主,受训人员自助、自主操作展开训练。在装置的辅助下,能够实现教练“一对多”的训练,有助于训练效率的提升。

3,减缓训练对象的心理障碍

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是杂技本体训练的辅助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所具备的数据量化技术,能够为训练者提供可信赖的心理依靠和安全训练的基础条件与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装置是自动、电子和手动操作等功能的复合体,实施对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掌控施力的方向、力量与频率,这将为实施对象带来更强的安全感,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训练的心理障碍,进而从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达到自觉提高训练效率的目的。

“杂技专业下肢肌腱量化训练装置设计研发”初衷针对杂技本体训练,是杂技领域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结合的创新成果,相对于杂技艺术口传心授的经验式训练,该装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代表中国杂技本体科学化训练进程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8

2.陈正.关于“科学训练”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91-94

3.吴贻刚.科学训练演变的历史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0,2,1-4,7

4.王文生.杂技教程[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李玉磊.竞技体操教学训练辅助器械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4

猜你喜欢

杂技肌腱本体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老鼠演杂技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