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崖洞:精明发展守住老城记忆

2016-06-18王婷

当代党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崖洞吊脚楼风貌

王婷

古重庆城有“九开八闭”十七道门,其中有一闭门,名曰“洪崖门”。

此门附近,临江崖壁上有一天然崖洞,名叫洪崖洞。

因“洪崖滴翠”的盛景,此洞位列“巴渝十二景”之一,成为重庆久远城市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岁月辗转来到21世纪,经历了衰败与重生的洪崖洞,再一次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传奇。

黯淡

在金治兰眼里,关于旧时洪崖洞的记忆并不美好。

重庆解放伊始,金治兰从外地迁入洪崖洞片区,在临江门一带的码头经营豆腐生意。

因为地势缘故,整个重庆城都依山而建。独特而险峻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崖壁上的洪崖洞片区,就是重叠交错的吊脚楼。

山坡上的楼群和狭窄的小巷、蜿蜒的石梯一起,描绘出老重庆最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那时,重庆城的功能区垂直分布,从江边到城中高地,依次分布着沿江棚户区、沿江商贸区、教育区、高级住宅区等。

而吊脚楼,就是沿江棚户区的主要建筑。

金治兰一家7口,就挤在一间30平方米的吊脚楼里。

“每个小房间都得放两张床,挤得很。”金治兰说。

吊脚楼残破不堪,附近环境也不怎么好。

“那时候没有下水道,臭水沟常年污水四溢。”

“每天夜里,街道治安委员都会提醒各家各户防火防盗。”

“涨洪水时,有的吊脚楼会被洪水淹没,有的会被大船经过时掀起的浪子冲垮,临江家家户户都要搬到高地过夜。”

…………

在各种不爽各种烦的生活中,金治兰一家度过了三十几年光阴。

改革开放后,那些临江而立的吊脚楼,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雨后,成了危房。

居住在此的“金治兰”们,做梦都想逃离。

存续

上世纪90年代,渝中区开始修建嘉陵江滨江路。

因已不能满足城市生活需要且残破不堪,洪崖洞片区的居民将要整体拆迁了。

因为能住进新楼房了,“金治兰们”很开心。

因为老重庆唯一的吊脚楼群将被拆除,也有不少人心存留恋。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钟纪明就是其中一人。

从小,他就对吊脚楼情有独钟。

儿时,钟纪明常去磁器口耍。

从河边拾阶而上,苍郁的古树、蜿蜒的小道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这样的画面,成了钟纪明挥之不去的记忆。

长大后,他的画笔就一直流连于吊脚楼之间。

在他眼中,吊脚楼有种特别的味道,那是母城的记忆、故乡的根。

和钟纪明一样,为吊脚楼焦虑的还有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何永智。

“那段时间,我晚上做梦都梦到吊脚楼。”何永智说。

这片山崖上的吊脚楼,见证了老重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却迟迟找不到和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有专家预言:21世纪,重庆将见不到原汁原味的吊脚楼了。

就在这时,好消息传来。

“为山城传统民居留出空间。”时任渝中区副区长何智亚说,“重庆的吊脚楼理应在现代都市占一席之地。”

保住吊脚楼,保住重庆的老建筑,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其提升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当整座城市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时,洪崖洞从历史的传承中站了出来。

传承

洪崖洞项目一出,何永智动心了。

2001年,何永智决定向这块落差达75米的地块投标。

结果,集团董事会7人中有5人反对。

“我太希望得到这个项目了!”何永智说。

出于对巴渝文化的热爱,对故乡的深情眷念,何永智不愿放弃这次竞标。

她亲自写标书,并在标书中阐述了一个理念:洪崖洞项目不仅是房地产开发,还包括对巴渝文化的挖掘和再现。

最后,小天鹅集团在洪崖洞项目上一举中标。

“再有特色的建筑都只是一个外壳,是符号、是象征、是一件衣裳——关键要素在于内涵。”何永智说。

于是,洪崖洞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元素——

建筑,以青石板、小青瓦、古门窗等巴渝传统民居风格为主基调,以最具巴渝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而建。

景观,修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明代城墙等大部分历史遗迹,以码头文化为补充,用雕塑、浮雕,充分展现重庆特有的码头文化。

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保留了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

2006年6月,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开街了。

在保持原有山城民居特色的同时,洪崖洞实现建筑与天然山岩的完美融合,曾经破烂不堪的吊脚楼,重新加入了电梯、现代雕塑等时尚元素。

看到拔地而起的洪崖洞,重庆大学教授郭选昌感慨不已。

“这是传统吊脚楼生命的延续。”郭选昌说。

效益

2015年夏天,江西女孩姚远和朋友来重庆旅游。

洪崖洞是她们游玩的第一站。

“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老重庆的样子,触摸城市的历史脉搏。”姚远说。

自洪崖洞开街以来,名声大噪,成为外地人来重庆非去不可的地方。

但是,在何永智看来,洪崖洞仅保留重庆的传统建筑形式还不够。

小天鹅集团积极招商,充分吸引容纳了巴渝名小吃、古玩店、中药坊等民俗业态,让巴渝文化在此绵延。

一次,何永智请外地朋友到洪崖洞吃火锅。

结果,火锅店大包房全部都客满了。

“我们13个人只好挤了一张10人桌。”何永智说,“连我自己订位置都难。”

洪崖洞的人气可见一斑,开业第一年,就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曾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人人嫌弃的棚户区,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看来,洪崖洞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成功典范。

“从巴渝美食文化、建筑文化、演艺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产业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正是需要找到这样贴切的角度。”罗兹柏说。

洪崖洞以“吊脚楼”建筑风格和璀璨的灯饰景观,极具特色的巴渝文化,成为重庆的一张新“城市名片”。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还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美食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猜你喜欢

崖洞吊脚楼风貌
刘俊
美丽的洪崖洞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洪崖洞这个超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仙居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探析重庆吊脚楼对山地建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