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与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06-18黄文
黄文
忠孝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掘教科书中忠孝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忠孝教育。
一、忠孝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忠孝”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忠孝、父母之忠孝、祖国之忠孝、社会之忠孝等。
(一)自然之忠孝。大自然不仅保证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人类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学生,生养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学生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抚慰,得到小憩。
(二)父母之忠孝。“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教科书从多角度表达了对父母的忠孝: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父与子的深情,等等。
(三)祖国之忠孝。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学生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历史中感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忠孝情。
(四)社会之忠孝。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忠孝,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忠孝,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忠孝。
二、忠孝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忠孝。忠孝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忠孝。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忠孝,感什么忠孝。表现大自然之忠孝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忠孝。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忠孝、祖国之忠孝、社会之忠孝。
(二)情感体验——感忠孝。没有情感体验的忠孝教育是肤浅的,教师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忠孝教育有刻骨铭心的记忆。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忠孝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忠孝情和深深的感恩之情。因此,在知忠孝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忠孝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忠孝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只有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才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能使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学生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如,《向往奥运》,让学生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倾诉衷肠——报忠孝。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忠孝、感忠孝,在此基础上,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忠孝和施忠孝的层面。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忠孝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忠孝、感忠孝、报忠孝和施忠孝,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