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三种能力”

2016-06-18聂立清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阵地舆论师生

聂立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和根本性的工作。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打造创新能力、融合能力、外宣能力。

一是增强党性意识。增强党性意识,依照党性原则来处理和对待新闻舆论工作,要求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原则和敏锐的政治自觉,具有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切实提升高校的新闻舆论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政治方向和坚定立场,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现实中有诸多影响和干扰新闻舆论的因素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推卸工作的借口,都不应该成为忽视新闻舆论工作的托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生长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引导力,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战斗力从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

三是阵地意识。阵地意识在高校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本身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二是高校要建设好自身的新闻舆论阵地。高校把握和建设新闻舆论阵地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自身阵地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要有受众意识,关心和关注师生的诉求,搞好供给侧改革。要改变过去“我办你看”的僵化模式,通过吸引师生参与等多种方法来推进阵地建设,提升阵地建设水平。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还须在上述三种意识的引导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三种能力。

一是创新能力。首先要抓活动载体创新,即抓阵地建设创新、抓队伍建设创新、抓工作内容创新。其次,要充分体现文化的传承创新。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创造,支持师生自我教育和文化自觉,要通过对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度报道和宣传,营造氛围,挖掘经验,让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涌流。

二是融合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多元媒体建设融合已成为趋势,微传播已经开启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微传播”和“泛关联”的新常态,增强媒体运营和新闻舆论工作的融合能力。

三是外宣能力。要提高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对外宣传能力,就要牢牢抓住学校的特色、优势和典型人物不放松,树立学校的品牌,扩大学校对外形象,营造学校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深入基层,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关注师生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及时宣传报道亮点;要把握宣传规律,注重宣传时效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媒体在信息的传递中了解学校、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知名度。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个大课题,特别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创新方法,解决新情况,开辟新天地,从而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责编:英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阵地舆论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