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秋翰墨 万世师表

2016-06-18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碑孔庙陈列馆

春夏之交,我第三次漫步在小城曲阜街头,杨柳枝叶厚厚的浮尘,古老而有些陈旧的建筑,让人心中颇有些沧桑的感觉。曲阜曾为鲁国故城,史书记载,周灭商,大封天下,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为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灭。而它名扬天下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孔子故里。

走近古城,高大厚重的城墙上书“万仞宫墙”,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为进入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其后为棂星门、“太和元气”石坊和“至圣庙”,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弘道门是明朝时孔庙正门,乾隆题写,这些有着特殊含义的名字,无疑是对孔子最高的褒奖。往前即到孔庙的藏书楼奎文阁,这个院落也被人们称为“碑院”,院内有十三座“御碑亭”,记述历代帝王拜祭孔庙的情况。穿过大成门、“先师手植桧”和孔子当年设教聚徒讲学的“杏坛”,就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了。殿内供有孔子的神位,悬挂有康熙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的“斯文在兹”等清朝历代皇帝题写的匾额。

参观完大成殿,就去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汉魏碑刻陈列馆了。曲阜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有历代碑刻6000余块,汉魏碑刻陈列馆陈列其中最精华部分,现存西汉至民国碑刻131块,石雕6尊,其中汉碑数量为全国之冠,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是首屈一指。《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被称为“汉碑三珍”“汉碑三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陈列馆的匾额由黄苗子题写,院中央是“汉石人亭”,北侧汉魏、齐、隋展区是陈列馆最重要的部分,东西两侧是唐、宋、元的碑刻,南侧嵌有明、清墓志。北面屋子铁栅栏里面饱经沧桑的一排碑石高低错落,比起御碑亭里那些高大上的丰碑有些灰头土脸不太起眼,但却是全中国汉魏碑刻最精华的所在。

猛抬头迎面就是1800多岁的《史晨碑》,被长期锤拓过的碑面黑如铁石,碑没有巨大的形制和豪华的外表,非常朴素,笔势含蓄,端庄典雅,清人王澍认为学隶书应从学此碑开始,取其严谨和“古厚之气”。

《乙瑛碑》稍小,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是孔庙东汉碑刻中最早的,碑两侧刻有图案,书法方整平正,法度严谨,波磔分明,有雍容之气。

《礼器碑》立于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在前述两块碑之间,与《史晨碑》大小相近,略窄稍高。书风细劲雄健,端严俊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一向被认为是汉碑经典之作。王澍认为它“无美不备……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

这三块碑貌不惊人,有的甚至没有碑额,却出身高贵,从立碑之初直到现在,它们就一直没有离开孔庙半步,置于曲阜孔庙这样庄重的场所,其书体风格和儒家的中庸思想相符合。同处于汉魏碑刻陈列馆中,这三碑既不像西汉《五凤刻石》那样古拙恣肆、质朴自然,也不像北魏《张猛龙碑》那样奇正相生、意态跳宕。这三块碑刻,遒逸俊健、端庄典雅,是隶书“中和之美”的典范。可以想象,1800多年前,那些书家一丝不苟地趴在碑石之上虔敬书写的情景。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一副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在这万世师表的景仰之地,摩挲千秋翰墨,思绪穿越古今,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像一位博学儒雅、饱经沧桑的长者,心平气和地向你讲述着远古的故事,见证着书法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吴勇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协副主席,南京市青年书协主席)

猜你喜欢

汉碑孔庙陈列馆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