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2016-06-18胡宝平徐之顺

群众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乡农村文化

胡宝平+徐之顺

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是消除城乡文化二元结构、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江苏尤其是苏南在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站在“十三五”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契机,赋予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新的内涵和新的动力,加快形成城乡文化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喜人局面。

着力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和主体作用。多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以城带乡、文化帮扶等举措,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有效缩减了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但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有余,而农民的主体作用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下乡难以契合农民需求,文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等现象。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和主体作用,发挥主体创新这一农村文化复兴的根本力量,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必须大力支持农民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发挥扎根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群众文化团体是推动群众文化参与、文化体验、文化创造的重要依靠力量,他们在文化活动中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满足,发挥了专业文化团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形成了农村文化发展中真正的内生力量。要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鼓励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通过举办竞赛类活动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供培训以及文化志愿者的帮助,鼓励他们保持文化创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均衡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一直是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主要矛盾。城市文化凭借工商资本和政策优势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而农村文化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文化则在资本劣势和政策匮乏的双重压力下发展乏力,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应在补短、看齐上下功夫。要更加注重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抓手是大力实施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片面追求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偏好,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不断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好省级标准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争取省域全覆盖。更加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农村文化生活则显得单调、陈旧、缺少活力。如何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努力向城市文化生活水准看齐,这是实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难题。要充分发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文化反哺”机制,推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乡,改造提升乡村文化,使之融入现代元素,更好地适应现代农民生活。培育农村公共文化多元化供给力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干预,充分激发企业、社团、事业单位和农民自身等社会力量办文化的积极性。

着力坚持发展与保护相统一,走绿色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挑战,不是短期内实现更高的城市化率,而是要破解如何在发展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保护好乡村文明,形成城市与乡村两元文明共生、互补的绿色发展方式。为此,要积极倡导城乡居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生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培育,体现于市民公约、村民公约之中,贯穿于城乡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内化为价值判断,外化为行动准则。要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现代再生,不断呈现乡村文化之美。大力推进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城乡发展系统谋划、统一规划,城市要建成现代化的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乡村要建成现代化的令人留恋的乡村,城乡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着力形成城乡文化相互开放、包容的新局面。目前我省一些地方推进城乡一体化演变成了以城市为主体的一种同质化发展,城市的标准和偏好成为改造乡村的尺度,城里人和乡下人从衣食住行,到兴趣、口味、爱好等表现为惊人的一致,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也显示出极大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同质化是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也构成现代化的驱动力,但它与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形成尖锐冲突,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基础。如何避免城镇化中出现的城乡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必须确立文化开放、包容发展的理念,把它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实践路径,从而构建一种新型城乡文化关系。一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居民交往互动,增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互动包容、接纳欣赏。在政府层面,积极搭建以城带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市场层面,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开辟城乡交往市场;在舆论宣传层面,加大城乡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多创作生产有利于城乡居民交际交流的媒介产品;在社会层面,以社区为平台,以增进外来人口归属感为目标,积极推进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努力实现城乡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提升。让乡村优秀文化走进城市,提供别样文化之美,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城市要拆除无形的围墙,以包容的心态友好接纳进城农民工,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建设格局,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

着力实现城乡居民文化民生的共建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贯彻共享原则,重要的是以“利益共享”化解城乡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一要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决策、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避免决策随意、资金滥用、设施闲置毁损,做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二要探索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途径。按照《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精神,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兴媒体等,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远程服务能力,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三要建立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群众文化团体为主体,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这条纽带,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农民工,培育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外来农民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和谐、友爱等价值观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城乡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谁远谁近?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