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受访者希望践行八项规定能持之以恒
2016-06-18杜园春
杜园春
八项规定工作内容中,
受访者最关注改进会风
本次调查显示,八项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受关注程度依次为: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精简活动(60.4%);改进调研,不安排宴请(59.1%);严守廉政,严格执行住房用车等规定(49.3%);规范出访,严控出访随行人员和交通工具(46.1%);改进文风,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37.5%);改进报道,是否报道要看新闻价值(34.7%);改进警卫,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32.7%);文稿发表,除安排外不得题词出书(17.0%)。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相关数据显示,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934起,处理人数138867人,其中5528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处理的人员中,乡科级处理人数达130793人,省部级处理人数共7人,另有678名地厅级干部和7389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处分。
据《中国纪委监察报》报道,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度中央决算数据显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1.35亿元,下降16.2%;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下降17.8%。“三公”支出创近年最大降幅。
调查中,56.6%的受访者对当前八项规定的践行情况表示满意,33.0%的受访者满意度一般,仅9.3%的受访者不满意,1.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身边哪些违反八项规定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受访者看来,首先是违规公款吃喝(60.1%),其他依次为:违规配备使用公车(44.5%),大办婚丧典礼(44.4%),违规收送礼品礼金(42.2%),公款国内旅游(35.1%),公款出国境旅游(33.9%),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27.4%),违规出入私人会所(24.1%),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23.8%),接受或提供超标准接待(17.9%),领导干部住房违规问题(17.2%),楼堂馆所违规问题(17.0%)。
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认为,当前全国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已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名片效应。八项规定是十八大新一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发的一张“名片”。二是“四风”问题好转效应。高价烟酒价格应声而降,高级会所门可罗雀;高档消费风光不再,公款吃喝大大减少等现象是最好的证明。三是不敢腐的收敛成效。打虎拍蝇同时推进,露头就打,处理人数不断上升,不良风气有效改善。四是纪律前置的成效,即把纪律挺在前面的成效。五是公信力逐步恢复的成效。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提升了党心、军心、民心,逐渐恢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61.5%受访者认为改革仍任重而道远
中央纪委网站的数据显示,在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中,违规使用公车、大办婚丧喜庆、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排在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主要类型的前四位。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20295件;大办婚丧典礼8662件;违规公款吃喝5305件;违规收送礼品礼金4790件。
对当下八项规定践行的成果,人们有何具体评价?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仍任重而道远;33.8%的受访者表示成果显著,基本上已经遏制不良风气;4.7%的受访者没什么看法。
李永忠表示,当前各地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仍处在治标为主阶段、齐头并进的平推阶段、枪打出头鸟的阶段。他认为,中央的八项规定,是为全面深化改革铺路和奠基的。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把工作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上。须实现“三抓”:一抓坚持防反弹。二抓精神避庸俗。三抓改革促发展。
李永忠认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由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而只有制度反腐,才能真正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三不机制。
在八项工作的落实上,66.5%的受访者希望八项规定的实施持之以恒,使之成为官员的习惯;63.5%的受访者建议监察机关进一步拓宽监督举报渠道;60.5%的受访者认为该着力注重基层的腐败问题;54.0%的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惩戒问责力度。
本次调查中,事业单位人员占14.0%,国有企业人员占19.4%,三资企业人员占11.6%,民营企业人员占36.0%,自主创业人员占6.1%,学生占7.6%,农民工占1.3%,农民占0.8%,其他从业者占3.0%。
(摘自《时代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