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思考
2016-06-18裴迅
裴迅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确保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央多次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对于盐城来说,“十三五”时期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看能不能发力供给侧,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件大事抓好抓实。为此,盐城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精准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对提高全市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出全新探索。
把调整“三大结构”作为改革主攻方向
深层次看,盐城经济发展诸多问题都是源于经济结构出了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应该对准优化结构这个核心。
结合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能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布局调整。主要是做好“三个一批”:升级一批传统产业,支持钢铁、水泥、光伏等重点行业内的企业改造工艺、提升质量。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对那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企业和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坚决淘汰,实现市场出清,盘活存量资产。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创造新的有效产能。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盐城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产业创新十大工程,紧盯重大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替代已经衰减的传统产业。
结合深化改革完善要素结构。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是今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应加大要素市场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依据市情实际,建立健全由市场决定的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特别是要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机制,推进城市资金、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进入农村,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注入城市,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结合消费升级顺应需求结构。抓住消费升级机遇,利用盐城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包括健康、美容、体检、养老等产业在内的健康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加快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将盐城建设成为长三角新兴的滨海休闲与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健康服务基地、江苏省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东部沿海商贸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加大政府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创新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合作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健全“三种体系”为供给侧发力保驾护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
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改革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是一个关键角色,五大任务中件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去杠杆、降成本更是与金融直接相关。“去杠杆”的实质就是要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把资金引导到生产领域,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加强金融创新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盐城市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已经出现“距离感”,2015年全市银行新增贷款中约80%以上贷给了各国有平台公司,而新增制造业贷款仅为2014年的一半。全市实体经济正面临沉重压力,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对国家计划开展的投贷联动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农村“两权”抵质押贷款试点,要积极主动对接,争取先行先试。要进一步完善促进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推进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健全创新支撑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就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盐城能否在“十三五”时期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成功打造产业“升级版”,主要就看盐城能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必须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等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对接、主动作为,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研究院所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十大创新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布局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提高盐城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握好改革的整体节奏,注重时间、空间、方向、动力的科学配置,高度重视政府债务、农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立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科学“接力”机制,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平稳转换;处理好改革力度与地方财力的关系,防止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发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基金和风险救助基金,帮助企业共渡过难关。
补齐“三块短板”,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盐城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许多“短板”,严重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就是要在一些被忽视或滞后的领域增加有效供给。重点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以脱贫攻坚补齐贫困人口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在巩固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通过繁荣镇村经济、加强基本保障、消除村级债务、夯实基层组织等途径,提高标准、聚焦重点、丰富内涵、织牢底线,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以全民创业补上居民收入的短板。盐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低于江苏平均水平,收入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经营性增收渠道还不宽,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对此,要把鼓励全民创业作为城乡富民根本路径,实施创业带就业,推进八大主体创业,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深入实施鼓励全民创业40条政策措施,实行进入无门槛、工商零收费、注册零首付,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同时,要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拓宽入股分红、资产租售等多种渠道,扩大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提高转移性收入水平,全面实施托底救助,逐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补贴标准。
以工匠精神补上品牌质量的短板。供给侧改革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更要有产品质量意识,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供给的质量效益。目前盐城除了汽车产业一枝独秀外,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缺少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旗舰型领军企业,缺少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品牌。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战略,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一方面,应推动盐城的企业实施聚焦战略,专注自己擅长的行业,生产经营中要坚持抓研发投入,以“工匠精神”抓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和产品从低端仿造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通过行业影响力带动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另一方面需要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如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样,建立倡导“工匠精神”的市场氛围,推动制造业、本土品牌的创新升级。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