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天地一“创客”
2016-06-18谭兵
谭兵
《桃花江是美人窝》,这是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南洋群岛巡演时创作的一首名曲。湖南省桃江县也因境内的桃花江和这首歌而驰名中外。但今天我们要记录的人物,并不是桃花江畔“婷婷袅袅、般般入画”的江南美人,而是一位戴着眼镜、身材微胖、肤色偏黑的中年汉子——人称“汤哥”的桃江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汤湘贤。
玩转“木桶理论”
别看“汤哥”外表斯斯文文,颇有几分书生模样,但做起事来可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上任四年来,他走遍了桃江206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每一个山村旮旯,每年至少要到全县284个村远教站点上门检查一次以上。为啥他要这么拼?看看他刚上任时全县大部分基层站点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一间堆满杂物的房子、一台连开机都要几分钟的老台式电脑、一根用于电话拨号上网的网线……这就是当时远教站点建设基础薄弱的真实写照。“必须尽快升级远教设备,把站点建好!”在调研笔记上,他用力写下了上面这句话。
加强基层站点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小到更换一个水晶头,大到配置一台新电脑,动一动都要花钱。而现实情况是桃江财政十分困难,部里多次向县财政打报告要求安排站点改造资金,但一直没有眉目。对此,汤湘贤没有选择继续向上打报告、磨嘴皮子,而是甩开步子,一口气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级站点。掌握了基本情况后,他按照“好、中、差”的标准对站点进行分类,给领导汇报时说明:“好的、中的可暂时不动,集中力量从差的抓起,先把短板补齐。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资金投入,也避免了一刀切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后,他利用陪县级领导下村调研的机会,邀请财政局的领导和相关股室负责人到远教站点检查指导工作,并当场演示远教培训成果。在场的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同志不仅实地体验了村级远教站点对加强党员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设备落后对工作的影响,当场表态争取在来年预算中优先考虑远教设备升级所需资金。别说,汤湘贤这招棋还真走对了,从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都划拨四十多万元用于全县远教站点的运行维护。
钱的问题解决了,为用好用活这笔资金,汤湘贤在站点改造过程中也严格遵循“先补短板”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村远教站点升级四条标准:支部高度重视、场地宽敞整洁、宽带网络通畅、操作技能熟练。申报改造的站点在哪条标准上不达标,就先自行加强建设,只有全部达标才予以审核通过。2014年,大栗港镇田家村支委班子因班子涣散改选,新上任的班子决定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便积极申报远教站点升级。汤湘贤在审核时了解到该村活动场所宽敞整洁、光纤已入村、新任支委中有会用电脑的,符合改造要求,立即带着技术人员上门安装设备。由于把严了资金出口关,桃江县的远教站点改造才得以齐头并进,全面夯实了基础。
活用“拿来主义”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汤湘贤意识到单靠一网一站组织集中播放已经满足不了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了,于是就琢磨怎么才能将不同媒介的分众传播经验为我所用,开创远程教育全覆盖、立体化宣教的新局面。
理念的创新还需要实践的推动和检验。为了进一步抓好党员教育这项常规工作,汤湘贤在本地公众信息网上开辟了党员教育专栏,在电视台制作了党员教育专题节目,在全县党政机关党员中推广《共产党员》微信、党员教育APP客户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在通过电脑或手机都能学习到最新的政策理论和党课知识,真是太方便了。”基层党员对这些新手段的肯定既让汤湘贤感到高兴,又让他陷入了新的思考。目前探索出的这几种宣传教育方式,是需要互联网、有线网络和智能手机支持的,虽然对县城和部分中心村镇党员来说效果较好,但对不通光纤和有线电视、移动通讯信号不稳定、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以及没有上网习惯的广大农村党员来说,这些教育方式往往还行不通。“看来自己一直都只注重从新兴媒体‘拿来经验,而忽视了传统媒体在农村的天然优势。”想到这儿,汤湘贤决定借助县里已完成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继续扩大远教影响力。他协调桃江广播电台,联合制作了《党建先锋》栏目,将党建动态、党章解读、党员故事等内容巧妙安排其中,利用农村广播网滚动播放,同时县城网、无线网也同步播放,让农村党员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和中央精神,并通过聆听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接受教育。
又到夕阳西下,农家院里升起袅袅炊烟,农民纷纷下田回家。汤湘贤戴着草帽、拎着公文包,缓步走在马迹塘镇罗家洲村的乡村小道上。为了解“远教+广播”的教育效果,他经常在这个时间下乡进村,与农民党员群众促膝长谈,听取反馈。今天他就走进了罗家洲村老党员陈国兴的家里,见老陈正在自家的晒谷坪里眯着眼睛听村头大喇叭的节目,便坐拢过去,递上一支烟,一起听广播里正放的党员故事。烟抽完了,节目也结束了,广播里响起了轻快的音乐。利用这机会,他赶紧与老陈搭话,询问播放的内容怎么样。老陈笑笑说:“这大喇叭多少年俺都不在意了,可自打里面开始播远教节目,俺这还越听越上瘾了呢。要说小汤,你可给俺们这些老人捡回了‘好玩意儿。”
扇动“蝴蝶效应”
“远程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汤湘贤认为要让远程教育在基层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平台的服务功能,哪怕只是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也能够产生撬动全局的强大助力。
2014年2月,春节刚过不久,凛冽的寒风还有些刺脸。武潭镇石桥村年近九旬的老人夏国南找到该村支部书记莫立华,要求申报低保。按以往的办事流程,老人要从村里到二十公里外的镇民政办来回跑两趟。但现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年前汤湘贤就带队来到石桥村,指导该村建好了党员教育多功能系统。只见该村站点操作员迅速通过QQ与镇民政专干小刘联系上,问清所需的材料,并请小刘将申报表格传过来直接打印,然后按程序备齐一应手续,再把相关材料传回给镇民政办。本来要两三天才能走完的工作流程,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全部办结了。夏国南老人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然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可真经不起折腾了。”村支书莫立华笑着说:“您要谢就谢县里的汤主任吧,要不是他年前加班赶工给咱村上系统,您这个事也办不了这么顺利。”“汤主任?你是说那个小汤吧?我知道他。年前他来咱们村还到我家去了一趟,问我大喇叭里现在放的这些东西听得还满意不。”“那您是咋说的,满意吗?”“我有啥不满意的。我不仅满意大喇叭,更满意小汤这个好干部!”
平时在工作中,汤湘贤像这样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手段来赢得群众满意的例子还有很多。他总能针对具体细节提出好点子,从而以点带面,促动远程教育工作全面提效。下乡走访时,他发现升级后的村远教站点虽然硬件设备堪称“豪华”,但教育形式单一、设备利用率不高、学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买来计算机方面的各类书籍钻研学习,还经常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设计,他提出了“一平台、多用途,小系统、大服务”的理念,探索建立集电子村务、会议直播、远程交流、网上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教育多功能系统,在充分提升党员教育效果的同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多功能系统开通的当年就获得了益阳市“组织工作实践创新奖”,并得到上级组织部门的高度肯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汤湘贤又引领着桃江县的远程教育事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求索。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