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需堵上五个黑洞
2016-06-18任玉岭
任玉岭
1.需堵上金融管理的黑洞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要确保新常态健康运行,就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使金融的管理做到公正公平、服务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但从金融管理的现状看,这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要取得供给侧改革的胜利,必须要堵上金融管理的黑洞。这些年来,金融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为国家经济的运行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用“问题意识的镜子”照一下,就会发现金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最近出现的证券管理的窝案,作为管理者的监守自盗,不仅造成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也严重地扰乱了证券市场,而且严重地伤害了股民利益,打击了股民对国家证券的信任。又如我们的银行贷款,长期奉行嫌贫爱富的理念、贷大不贷小的做法,严重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金融内部的蛀虫们内外勾结,靠放贷谋私利的行为,既给银行引出了一批坏账、呆账,也暴富了这些蛀虫和被施贷的老板。近期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P2P兴起后,银行的资金大量流向这些单位,他们放贷利息高达20%~30%以上,在银行和这些新生金融载体都瞄准高额利润工作时,却不顾资金的实际走向,很多贷款用在了还息转贷上,使一些问题企业杠杆风险进一步增加。所有以上问题,不仅是有害于经济发展,企业进步,而且暴富了少数人群,拉大了收入差距,造成基尼系数(0.47)居高不下,让1%的人占据了中国30%的财富,使我们的协调发展、共享发展遇到了更多阻力。为此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战略高度,加强金融管理的改革、堵上金融黑洞。
2.需堵上矿山开发的黑洞
矿山是国家的财富,中国地域辽阔,地貌多样,为我们国家聚集了大批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我们搞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支柱。但是,须知我们有13亿人口,人均矿产资源在世界上仍属紧缺国家,煤炭是最丰富的,但按人均计算,也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煤炭的1/2。再说现在已出现的一些资源枯竭城市,大多还是煤资源枯竭所酿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放宽了矿产资源开发政策,为国家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由此出现了一些人用手中权力大搞寻租,更有一些人钻国家政策空子,通过贿赂手段,花小钱赚大钱,造成很多国家矿山资源以极低价格流入少数人之手。且不说山西矿产资源引发的诸多问题,仅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就将一个市值500亿的铅锌矿,以10亿元出让给刘汉集团。实际上这只是矿山管理的一个侧面,类似的问题有多少,不得而知。实际上很多人的暴富是利用了大量的矿山资源管理黑洞而致的。因为很多矿山归地方所有,矿山的开发是少数权力大的人说了算,监督起来比较困难。就以白恩培案件为例,为什么如此巨大的“让利”腐败问题,要靠一位90多岁的省级干部杨维骏走进北京信访办将其揭出?这不正说明如此的管理是何等的难以攻破吗?为此,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于保护国家资源、搞好对矿山管理的改革,坚决堵上矿山管理黑洞。
3.需堵上土地供应黑洞
土地是财富之母,在国外,土地多为私人所有,土地的使用和购买一般不会有黑洞生成。但在中国不同,土地在农村属集体所有,有时候被扭曲成土地的出让权归少数乡、村干部所有。他想卖谁就卖谁,想多少钱卖出就多少钱卖出。很多村干部就此寻租和受贿不知肥了多少人。不久前曝出的村干部可以贪腐几千万,作为土地问题的冰山一角,便可以使我们对土地黑洞做到管中窥豹了。另外,农村的土地一旦进入城镇,就会几倍、几十倍的升值,这又给土地的供给带来更大的黑洞。有人统计近20年因土地供给问题,流向某些私人和贪官的财富就高达数万亿元,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克杰被判死刑就是因为在土地的管理上受贿多达4000万元。土地的黑洞,还表现在一些国有工程以极低廉的价格购买农村土地,然后又向亲属、朋友进行利益输送。还有一些企业老板,囤积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来土地是不允许私人转卖的,但实际上这种通过关系进行土地囤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问题是广为存在的。如此,不仅严重破坏了土地管理制度,而且也成了社会两极分化的潜在原因。据此,供给侧改革必须认真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堵上土地黑洞。
4.需堵上房地产管理的黑洞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改革以来,我国的房地产迎来了空前绝后的大发展。人均住房已经从几平方米上升到30平方米以上。但是在为房地产大发展叫好之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此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特别是住房建设的黑洞必须堵上,否则,我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就无法实现。房地产出问题是从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和经营城市的主体及政府财政收益的主要来源开始的。并且由于土地黑洞在房地产中的存在,使房地产成了投资、投机的平台,也是国外热钱追踪的重点。于是,很多房地产商白手起家或靠很少投入,不几年就成了亿万富翁、百亿富翁、几百亿富翁。虽然房地产是80年代末才正式起步,但进入新世纪后,胡润榜靠前的名次多是房地产商。房地产靠炒作,将其售价越推越高,城市中的高房价把入城门槛抬到了望洋兴叹的地步,给我们的城市化、农民变市民带来了巨大困难。直至去年11月,我去沿海某三线城市调研时,一位房地产商告诉我,他去年营业额达13亿元,其成本只有5亿~6亿元,由此看出,房地产在三线城市的利润还有100%。很多年前我在全国调研时,不少房地产商都讲到利润在100%以上,但那时,他们多抱怨说,要拿出50%以上利润打点各方。也正是打点的结果,很多主管部门都说房地产利润只有7%,从而该控的无人控,该管的无人管。今天虽然已有很多官员涉及房地产受贿而被关押,但这并不等于房地产的黑洞就已经堵上了。房地产管理混乱,房价继续高企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真正推进和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真正解决住有所居和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必须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深化房地产发展供给侧改革,堵上房地产黑洞。
5.需堵上“跑部钱进”的黑洞
供给侧改革能否取得全胜,关键在国家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向上能否与中央既定的全面小康的目标保持一致。三十几年的经验证明,“跑部钱进”对一些地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得不看到,“跑部钱进”的地方,多是富裕的地方,有钱才能跑部,跑部才能进钱,结果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迭起,锦上添花、花上垒花层出不穷。事实上“跑部钱进”是要靠熟人、靠关系的,有熟人、有关系才能跑部,才能钱进。鉴于跑部钱进,往往是一本万利的,因此,这当中的腐败也是严重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连续几任司长成为巨贪,国家能源局一处长家中就能搜出上亿的现金,这表明“跑部钱进”“跑部要政策”的做法是存在着巨大黑洞的。我在欠发达地区工作过,因为欠发达,拿不出跑部的路费,也无钱在跑部时“上贡”,所以那里尽管是需要雪中送炭的,但却连一点薪柴也得不到。就以教育为例,某省有7000万人,在敲定重点学校时,因教育部的领导是熟人,所以这个省就拿到12所“985”和“211”高校,而中部另外一个省虽然有1亿人,但只拿到一所“211”高校。连同清华大学一起用庚子赔款于1912年建起的名校,和具有百年以上校史的高校都不能进入部管学校。重点高校经费主要由国家支出,重点学校多,自然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国家投入。相反重点高校只有一所的一亿人口的大省,只能靠自有财政支持高校建设,由此导致这个省的中小学投入十分紧缺。我们最近调研时,发现该省一些中小学的大班额最大高达150人,学校厕所是80人一蹲位,上厕所要排长队。不能说这不是“跑部钱进”惹的祸,钱都去“花上垒花”了,还哪来钱去“雪中送炭”呢?因此,为了全面小康建设,我们必须重视人口经济学,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必须反对“跑部钱进”造成的不公正和不公平,堵上“跑部钱进”的黑洞。
(摘自《改革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