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6-06-17晏妤婕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古寺牢笼佛学

晏妤婕

最近有幸读加措活佛的著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开篇引入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一句箴言:“既不要扰乱他人的心,也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心。”试想,若按此规谏劝戒之言生活,人生将达何等超然的境界。

然而,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又有几人能真正达到这种内清外静的境界呢?在我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修心,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从而破除牢笼。在此,我想引用一句喜欢的名言:“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我将带着这句至理名言去探访岳阳市圣安古寺,寻求古寺佛法的教义。

清晨八点,我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集合出发,并顺利抵达了圣安古寺。正式踏入古寺佛门前,我们在圣安广场停驻,这里引发了我对于此次考察的诸多遐想。此地依山傍水,广场外就是波光粼粼的湖泊,隐隐约约能看见围墙外高低起伏的山丘。进入圣安山门,往前便是圣安牌坊。此处便可清晰望见古寺里里外外的植被葱茏繁茂,就算这沉重的阴天,也好似掩盖不了万物勃发的生机。日光虽没有出现,但轻轻闭上眼却好似有一缕强光照耀着我心中的高树之林。

圣安寺总共有四座主殿和一座佛塔,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圣安法堂、观音殿和地处高坡上的岳阳塔。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参观的岳阳塔,此乃镇山、镇寺之塔。初见佛塔外观不一定会让你震撼,但是佛塔中凝聚着多位得道僧人的智慧之光,相信这一定会让众生喟叹。佛塔入口处,有一位在此修行的僧人为我们耐心讲解着什么是佛学。他特别提到,佛学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教育——智慧的教育;只是我们现代化的社会痴迷于人生命运探测,从而衍生出算命、抽签等迷信思想;有的人信佛不是心中有佛,而是被身心疾病困扰折磨而不得已来求佛;佛学也不是形而上的、仰望不可即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我们或许无法达到佛门弟子剃发修行、吃斋念佛的境界,但若真正能在生活中修行修心,这就会达到破除我执牢笼的自由境界。

虽然我慧根尚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而枝叶生长恰恰就像我们心之所向的佛法境地,那么你的枝叶愈是繁茂,就愈能遮风挡雨,也愈能沐浴阳光,最终达到为他人留一片栖身之所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普度众生。而我此刻正沐浴在这片佛法的光亮之中,我似乎成为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渴望风雨的力量,也盼求阳光的温暖。

佛陀曾开示众生说:“执取名相,执我为本,乐亦为苦;看破名相,放下自我,苦亦为乐。”人生是苦,苦中有乐,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原来所谓的苦乐无常,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历经苦难、备受折磨,偶尔又会莫名喜悦乐不释怀,于是我们都陷入了一次次的己悲物喜之中。最好的方法便是在生活中修行修心,不困于苦,不痴于乐,自主自在,破除心中的执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拥有无限勇气的人,才能体悟到佛法的智慧。如果我们非得执迷于所谓的何苦何乐,那便成了执迷不悟。

离开前阳光好似露出脸来,普照着我们。我望着草地上的片片落叶,竟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春天来了,新叶长出,旧叶依依不舍地飘落在地。我们无法阻止叶去叶落,但我们还来得及感动这一场“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归宿和使命。生命虽无常,我们却自有来去的归宿和选择苦乐相依的自由。

在整个生命旅途中,我们要从心灵出发——既不扰乱他人,也不动摇自己,把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投射为外在的行动,彻底破除牢笼。于是,我终于解除了内心的疑问,也更加理解了王勃留下的名句。

点评│

相信很多同学都写过游记,但大部分同学在写游记时,往往只局限于描绘沿途景色的优美、山河的壮丽,而忽略了游记类文章最重要的实质——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本文作者不落俗套地把个人对佛法、佛理的灵动感悟融入到美景之中(见文中画线处的句子),借圣安古寺之景,抒发人生感悟:不困于苦,不痴于乐,只有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彻底冲破人生的牢笼。文章言浅意深,充满了禅意,堪称佳作。

猜你喜欢

古寺牢笼佛学
深山藏古寺
——写作中的含蓄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蕅益智旭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深山藏古寺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心中的牢笼等5则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