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2016-06-17张多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创新

张多顺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加强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和潜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0-02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很多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觉学习难度比较大。加上高考升学等压力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唯一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在创新力、创造力以及数学学习情感等素质的培养相对忽视。同时,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数学教师倾向于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探索、创造等内在需求,从而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鉴于此,有必要结合新课改的有利契机,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以应试为导向的标准化、统一化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关于教学模式创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成为世界的潮流,世界各国纷纷以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同样也不例外。

高中生正处于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任务,要把传统教学领域改革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给予更高的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对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起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使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较好地结合,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实施新课程、步入课改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但是,从课改以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因循守旧,放不开手脚。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教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因此,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接下来将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1.赋予学生的自主权、探究权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必须首先肯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数学教师要更多的充当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并在数学课堂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探究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及时引导学生端正数学学习动机,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此外,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热情,可以创设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的难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时,就可以导入生活化的问题教学情境:小孙跟老板借钱2000元,老板要求他分批还钱,即每天还老板1元、2元、4元、8元,还够2周时间,问小孙该不该借?答案是小孙拒绝了,请同学们选择答案。如此一来,有的学生开始按照每天的钱数累加,可以说是费时费力,而通过等比数列公式就非常简单和容易多了。即:=8192

2.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互动与合作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还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教学和学生“单打独斗”的课堂局面,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集体性的学习活动中,在互动与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与学生要互为主体,根据高中生的学龄特征,在数学课堂上给高中生更多的互动学习空间,多安排一些互动性、合作性强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与合作意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让高中数学教师更好的了解学情,改进数学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出集体性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学生凝聚力,让学生懂得互帮互助和相互借鉴,培养学生的学习交际能力。

例如,若方程 |x|+2=m有四个不同的根,试求实数的m取值范围。

对于该题的解答,大部分学生通过常规手段很难获取正确答案,数学教师为了有效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小组成员展开互动讨论与合作,做到集思广益。如有的小组在经过讨论后就想到了利用化归与转化的方法进行解题,即函数 y= |x|+2与 y=m的图形有四个不同的交点,然后结合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接下来的解题也就容易多了,学生在互助与合作中也就实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级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呈现出较大差异。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中上游学生而言的,下游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常常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成绩也常常很难得到有效改观。同时,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是在短时内就能提升的,还与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这都迫切要求数学教师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前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接受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处理好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下”的矛盾问题,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实现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例如,“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有的学生则反映课上能听懂,但是在解题实践中却常常无从下手,面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高中数学教师要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如:判断函数f(x)=在区间的奇偶性。

对于此题目,数学教师可以要求班级上所有学生都进行解答,大部分学生会根据f(x)= f(-x)得到f(x)的奇偶性。此时教师可以针对班级中上游的学生接着导入新问题: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时,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此时中上游学生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发现当a=2或a=1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此时函数为奇函数。中下游学生即便一开始得不出答案,也容易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及时向中上游学生学习。这样富有层次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长生.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师),2010,(11).

[2] 李昊. 基于问题探究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 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7).

[3] 姜世武. 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 学苑教育, 2011,(15) .

[4] 刘田. 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 快乐阅读,2011,(06).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创新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