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T-CC的理论解释力反思

2016-06-17闫小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闫小斌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福州 350108)



OT-CC的理论解释力反思

闫小斌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州350108)

摘要:OT-CC将推导引入生成器,借助对候选项形式的重新界定和对忠实性制约条件违反次序进行限定的制约条件PREC,可以解释经典优选论无法处理的音系不透明现象。但是,该理论在立论基础方面存在缺陷,致使解释力受限。对候选项链形式渐变性及和谐性提升的要求和PREC表述上类型受限的问题使得OT-CC陷入了新的困境,值得音系学界深入反思。

关键词:优选论; 候选项链; 和谐性提升; 不忠实性映射顺序; 音系不透明现象

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简称OT)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在音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现了以对音系表层形式的制约取代规则推导的理论转向,可以有效克服规则共谋和重复等难题,与经典生成音系学理论相比解释力更强且具有经济性和类型化意义。但是,由于OT摒弃了推导,否认中间形式的存在而对所有候选输出项进行一次性并行评估,从而无法解释音系不透明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著名音系学家McCarthy陆续提出了和应理论、比较标记理论与候选项链理论(Optimality Theory with Candidate Chains,简称OT-CC),对经典OT理论进行尝试性修正,从而为表层形式中不可见的各种音系变化触发因素提供形式化解决方案。其中,OT-CC曾被认为是OT解析音系不透明现象的最简方案。然而,近年来的理论应用研究显示OT-CC对某些音系不透明现象同样无法提供解释。鉴于此,本文拟对该理论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对其解释力进行全面反思,深入剖析其候选项形式和核心制约条件PRECEDENCE(不忠实性映射顺序的制约条件,以下简称PREC)存在的理论缺陷。

一、理论要点及解释力

OT-CC与之前影响较大的单语法串行处理模式、多语法串行处理模式及和应理论一样,均属于带推导性质的理论模式,但它可以同时克服串行处理模式的循环推导-评估机制并解释和应理论无法处理的并存出现的音系不透明现象(马秋武、闫小斌,2008)。从这一意义上讲,OT-CC是针对音系不透明现象提出的OT修正模式中解释力最强的理论尝试。

OT-CC保留了经典OT理论基于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体系的候选项评估机制,但拓展了候选项的概念。候选项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形式,而是一个以完全忠实的链头形式开始、体现不忠实性映射过程的链状序列,其中每一步变化均是基于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体系的和谐性提升过程。有效候选项链的链头是对输入形式完全忠实性的映射,其后相邻形式间的变化仅涉及到一次局部不忠实性映射(Local Unfaithful Mapping,简称LUM)且每一个非链头形式比其前相邻形式更和谐。简言之,有效的候选项链必须满足完全忠实的输入形式、渐变性及局部优化等三个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候选项链形成了一个连续渐变的序列,可以充分体现音系底层形式和表层形式间的推导过程,从而可以解释表层不可见的音系交替现象。候选项链一经确定,评估器中的标记性制约条件和忠实性制约条件对链尾形式进行评估,而LUM发生的次序由一类新的制约条件PREC进行评估。每一次经过局部优化的输出形式再次进入生成器,成为新一次局部优化的输入形式。因为每一形式均需比其前形式更和谐,这使得生成器与评估器之间形成循环性双向交互的作用关系,同时也限制了候选项链的长度和数量,参见以下的OT-CC理论框架:

如上所述,候选项链是探究OT-CC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候选项链体现的是输入到输出的音系映射路径,映射过程必须满足渐变性与和谐性提升的要求。输出形式是输入形式经由一系列步骤产生,其中每一步均对可能的连续变化形式进行筛选,每一步仅涉及一次违反基本忠实性制约条件的情况,非链头的每一形式就特定语言等级排列体系而言均比其前相邻形式更和谐。例如,在同时存在短低元音高元音化和辅音丛插音的贝都恩阿拉伯语中,如果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为*COMP-CODA>>DEP>>PREC(IDENT(low),DEP)>>*aCV>>IDENT(low),从/gabr/到/gabur/的映射需要由一个步骤构成的一个候选项链。诸如/gabr, gibur/类型的候选项链则为无效候选项链, 因为它涉及链尾输出形式与其相邻形式间不止一次的不忠实性映射,同时违反了和谐性提升的要求。

OT-CC另一个主要的创新在于它提出了一类新的制约条件PREC对链状序列内不忠实性映射的次序进行评估,PREC明确限定了违反基本不忠实性制约条件的次序,即LUM发生的次序。这里所说的基本忠实性制约条件主要包括反删音制约条件MAX、反插音制约条件DEP、特征一致制约条件IDENT和禁止换位制约条件LINEARITY。PREC中涉及到两个基本忠实性制约条件,其形式为PREC(A, B),要求违反制约条件B的LUM必须在违反制约条件A的LUM之后,不能在其前,而涉及违反PREC(A, B)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以PREC(MAX, DEP)为例,违反DEP的LUM必须发生在违反MAX的LUM之后。违反PREC(MAX, DEP)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DEP被违反但MAX未被违反,则PREC(MAX, DEP)被违反一次;第二,如果DEP被违反后MAX相继被违反,则PREC(MAX, DEP)被违反两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REC(A, B)的核心在于B是否被违反,但其本身并不影响B的违反。“保证这点的唯一途径是限定PREC(A, B)的等级排列不得高于B”(McCarthy, 2007),即B>> PREC(A, B)。

综上,OT-CC的运行机制相对复杂,这主要是来自于候选项的链状序列形式、渐变性与和谐性提升等三方面的限制。经典OT中的候选项是单一的语言形式,而OT-CC中的候选项包括输入项(in)、输出项(out)、LUM集合(L-集合)以及LUM的部分排序(rLUMseq)等四种信息。音系不透明现象主要是借助上文提到的PREC来解释,它不影响候选项链的生成但要求违反忠实性制约条件的音系变化必须遵循某一特定顺序。每一候选项链必须在特定语言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体系中满足和谐性提升的要求;在这一评估体系中,透明的候选项被阻断,音系不透明现象得以解释。具体来讲,对于仅由一个忠实性分析形式组成的候选项链,L-集合与rLUMseq为空集。对于仅涉及到一次不忠实性映射的候选项链,L-集合包含一次LUM,而rLUMseq为空集,因为不涉及到LUM的次序问题。对于涉及到不止一次不忠实性映射的候选项链,rLUMseq中会涉及到音系变化依次违反的制约条件。

二、理论局限性分析

OT-CC将推导引入生成器中,以体现语音渐变的候选项链取代单一的语音形式,可以解释经典OT理论难以处理的体现反馈给与反阻断关系的音变现象。但是,它与之前的推导性OT理论模式一样,不同程度摒弃了经典OT理论中核心的思想和原则,将理论创建之初所抨击的经典音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分析方法及运行机制引入了OT的理论框架内,事实上是以一定程度牺牲理论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严密性为代价换取对部分音系不透明现象的解释力,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理论取向与方法论上的倒行。以下从候选项链、渐变条件、和谐性提升条件、制约条件PREC等OT-CC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分析该理论在立论方式和解释力方面的不足。

首先,对有效候选项链的界定摒弃了经典OT理论中生成器自由分析的原则和评估器一次性并行评估的原则。根据自由分析原则,所生成的候选项在形式、结构、数量等方面均不受任何限制,从而为优选输出项的存在提供保障(李兵,1998)。根据一次性并行评估原则,候选项在同一制约条件等级体系中接受一次性评估,最终优选输出项胜出(李兵,1998)。而在OT-CC中,候选项链的非链头形式与其前相邻形式相比仅涉及一次LUM且需更好地满足H,受到了渐变性与和谐性提升条件的要求。这样的限定同时带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满足条件的候选项在形式多样性与数量方面受到了限制,可能会导致自然语言中确实存在的语言形式无法出现在有效的候选项链中,从而无法成为优选输出项。第二,生成器与评估器之间的单向关系变为循环性双向交互作用的关系,因为生成器需不断参考评估器的机制来确认这一步生成的候选项链中形式是否为渐变且标记性降低的形式,是否可成为下一次LUM的合格输入形式。这种操作模式在理论的经济性方面与一次性评估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而且同时会导致与第一个问题相同的后果。下面以天津话三字组“小上丰阴收阴”发生连读变调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以上两个问题。天津话中,两个阴平相连,前字变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字变阳平; 两个去声相连,前字变阴平;阴平前有去声时,去声变阳平(王嘉龄,2002)。那么,三字组“小上丰阴收阴”涉及的是左向变调,变调结果为“小阳丰上收阴”,参见下面的表述:

(1)天津话三字组“小上丰阴收阴”连读变调

输入形式 小上丰阴收阴

阴平变调 小上丰上收阴第一次映射

上声变调 小阳丰上收阴第二次映射

输出形式 小阳丰上收阴

按照OT-CC的理论,有效候选项和候选项链应该如下:

(2)有效候选项链及其LUM

a. <小上丰阴收阴><>

b. *<小上丰阴收阴, 小上丰上收阴>

c. *<小上丰阴收阴, 小上丰上收阴, 小阳丰上收阴>√ < IDENT-T@1,IDENT-T@2>

(3)OT-CC的候选项

a. (/小上丰阴收阴/, 小上丰阴收阴, Ø, Ø)

b.* (/小上丰阴收阴/, 小上丰上收阴, {IDENT-T@2}, Ø)

c. * (/小上丰阴收阴/, 小阳丰上收阴, {IDENT-T@1, IDENT-T@2}, {IDENT-T@2, IDENT-T@1})√

但是,天津话不允许出现上上相连的形式,因此(3)中包含<小上丰阴收阴, 小上丰上收阴>序列的候选项链b、c由于没有满足和谐性提升的条件均为无效候选项链(例中以“*”表示)。结果,“小上丰阴收阴”的实际变调形式(例中以“√”表示)“小阳丰上收阴”被排除而无法胜出。然而,这一现象却可以很容易地在经典OT理论中得以解释,参见下表:

(4)经典OT理论的优选项竞选表

表1 韩中日FTA竞争现状

上表显示,借助Rm- IDENT-T(最右调不变)、OCP(禁止阴平相连、上声相连、去声相连)、OCP’(禁止去阴相连)和IDENT-T(声调特征不变)可以解释“小上丰阴收阴”的变调结果。但是,分析机制更复杂的OT-CC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其次,由OT-CC预测不存在的某些音系过程却在一些语言中事实存在着。在OT-CC的理论框架内,相互馈给、相互反馈给与馈给-反馈给三种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乌拉尔语中的冻土涅涅茨语里存在馈给-反馈给的关系(Kavistskaya、 Staroverov,2010),主要涉及非口腔音化(debuccalization)和词尾脱落(apocope)两种音变现象。词末/t/、/d/、/s/、/n/、//变为喉塞音//,失去原来发音部位特征,即非口腔音化(参见例5)。另外,词尾或喉塞音//前的元音//脱落,即词尾脱落(参见例6和例7)。

(5)非口腔音化

输入形式/sjin/

非口腔音化sji映射过程

输出形式sji

输出形式tjimj

(8)冻土涅涅茨语中的馈给-反馈给关系

馈给反馈给

输入形式/tjimjs/xad

非口腔音化tjimj---

词尾脱落tjimjxad

输出形式tjimjxad

在引入PREC之前,确定有效候选项链主要借助以下制约条件:

(9)

*C-PL]PRWD:禁止韵律词右边界处体现辅音部位特征。

*LowSon-PL]PRWD:禁止韵律词右边界处出现低响度元音。

MAXV:禁止删除元音。

MAXCOR:禁止删除舌冠音的部位特征。

但是,根据Kavitskaya和Staroverov(2010)的分析,其中制约条件*C-Pl]PRWD与*LowSon-PL]PRWD如保持相同排序无法解释馈给-反馈给相互作用的关系。以[tjimjs, tjimj, tjimj]的推导过程为例,如若保证形式序列中反映非口腔音化的部分为有效候选项链,则需要*C-PL]PRWD>> *LowSon-PL]PRWD的排序;如若为了保证形式序列中反映词尾脱落的部分有效,则需要*LowSon-PL]PRWD>>*C-PL]PRWD的排序。前后两种情况中,这两个制约条件的顺序是互相冲突的。那么,在单一制约条件体系中无法成为有效候选项链。可见,OT-CC无法预测和解释馈给-反馈给相互作用。

除了以上两点外,在OT-CC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制约条件PREC也面临着理论分析的困境。根据该理论,PREC中的制约条件仅限于基本忠实性制约条件,而不能是特定位置制约条件,因为前者与后者构成紧要关系,违反后者的LUM一定违反前者。很明显,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LUM违反忠实性制约条件的严重程度被重复性评估。这意味着PREC(A, B)中的A与B不得相同。具体来讲,A与B可以类型不同,比如前文提到的PREC(MAX, DEP);也可以类型相同但内容不同,比如PREC(IDENT-[PLACE],IDENT -[NASAL])。在前例中,MAX禁止删音, DEP禁止插音,二者类型不同;在后例中,两个制约条件都是特征一致制约条件,但IDENT-[PLACE]关注音系成分的[部位],IDENT-[NASAL]关注音系成分的[鼻音性],二者类型相同但内容不同。然而,汉语连读变调中却普遍存在着现有PREC无法处理的音系映射现象。下面以汉语普通话三字组连读变调的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10)汉语普通话三字组“手上表上厂上”连读变调

输入形式 手上表上厂上

上声变调 手阳表上厂上第一次映射

上声变调 手阳表阳厂上第二次映射

输出形式 手阳表阳厂上

如(10)所示,普通话三字组“手上表上厂上”经过两次映射,连读变调结果为“手阳表阳厂上”,表层形式中出现了“阳阳”组合的形式。上声变调规则把“手”从上声变成了阳平,接着把“表”也从上声变成了阳平,变调形式“手阳”没有出现在触发变调的上声(即“表上”)之前,而出现在同为阳平的形式“表阳”之前,触发第一次映射的因素在表层形式中是不可见的。上声变调规则触发第一次映射后,由于同一规则的循环应用,它在第一次映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掩盖。这类变调结果属于Kiparsky (1973)提出的“表层非显”形式,代表的是反阻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以OT-CC为基础,上述三字组连读变调的有效候选项链和候选项如下:

(11)有效候选项链及其LUM

a. <手上表上厂上> <>

b. <手上表上厂上, 手阳表上厂上>

c. <手上表上厂上, 手上表阳厂上>< IDENT-T@2>

d. *<手上表上厂上, 手阳表上厂上, 手阳表阳厂上>√< IDENT-T@1, IDENT-T@2>

(12)OT-CC的候选项

a. (/手上表上厂上/, 手上表上厂上, Ø, Ø)

b. (/手上表上厂上/, 手阳表上厂上, {IDENT-T@1}, Ø)

c. (/手上表上厂上/, 手上表阳厂上, {IDENT-T@2}, Ø)

d.* (/手上表上厂上/, 手阳表阳厂上, {IDENT-T@1, IDENT-T@2}, {IDENT-T@1, IDENT-T@2}>√

(11)和(12)呈现的分别是OT-CC的候选项链和候选项,从中可以看出为了使得不透明形式手阳表阳厂上打破透明形式手上表阳厂上对其的和谐限定,需要PREC规定违反IDENT-T@1的LUM必须发生在违反IDENT-T@2的LUM之前,即PREC(IDENT-T, IDENT-T)。那么,体现音系映射次序的PREC及其等级排序为:IDENT-T >> PREC(IDENT-T, IDENT-T)。

这里的音系不透明现象似乎解决了,但问题是PREC中涉及的两个制约条件为同一个制约条件IDENT-T,这违反了上述OT-CC有关PREC形式的规定。据此,以上提到的PREC(IDENT-T, IDENT-T)不是合格的制约条件,也就无法为不透明的变调过程提供解释。该例表明OT-CC无法解释语言中涉及到位置不同,但类型和内容相同的音系映射,这种在汉语变调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向OT-CC的理论解释力提出了挑战。

三、结语

OT-CC对音系不透明现象的解释力主要来自于包含链状形式序列的候选项与打破透明项和谐限定的制约条件PREC。然而,深入研究显示OT-CC无法完整预测造成音系不透明现象的音系过程作用关系,而且对常见的涉及反馈给与反阻断关系的音变现象并不具备普遍的解释力。对候选项链形式渐变性与和谐性提升的限制过于苛刻,对制约条件PREC中所涉及的两类制约条件未能涵盖相同类别、相同内容但不同位置的情况。文中来自于冻土涅涅茨语和汉语普通话及天津话中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凸显了OT-CC的以上理论局限性。事实上,OT-CC在以导致新的理论困境为代价来试图解决原来的难题,结果进入了循环的理论怪圈,在理论的严密性方面存在不足,解释力和预测力均存在局限性,值得整个语言学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李兵. 1998. 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J].现代外语 (2): 77-78.

马秋武,闫小斌. 2008. 优选论与音系不透明现象[J]. 外语研究 (2): 12-14.

王嘉龄. 2002. 优选论和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及轻声[J].中国语文 (4): 363.

KAVISTSKAYA DARYA, PETER STAROVEROV. 2010. When an Interaction is Both Opaque and Transparent: the Paradox of Fed Counterfeeding[J]. Phonology (27): 255-288.KIPARSKY PAUL. 1973.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C]∥OSAMU FUJIMURA. Three Dimensions of Linguistic Theory. Tokyo: Taikusha.

MCCARTHY JOHN J. 2007. Hidden Generalizations: Phonological Opacity in Optimality Theory[M]. London: Equinox Publishing.

[责任编辑:许莲华]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OT-CC

YAN Xiaob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Abstract:OT-CC is supposed to account for phonological opacity which fails the classic OT theory, since it integrates derivation into GEN. The explanatory power at the core comes from the candidate chain and PREC that restrains the order of violating faithfulness constraints. However, the explanatory power is also restricted in terms of these important aspects. The requirements of minimal change at one time and of harmony improving as well as the limited category of PREC are among the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difficulty that OT-CC is plunged into deserves critical reflection in the phonological research field.

Key words:optimality theory; candidate chain; harmony improving; the order of unfaithful mapping; phonological opacity

收稿日期:2015-03-3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候选项链理论对汉语双向性变调的解释力研究”(11YJC740124);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长汀客家话连读变调之谜研究”(2011B101);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优选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研究”(JA13082S);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优选论与变调域构建中的形态-句法因素”(JBS10053)。

作者简介:闫小斌(1979-),男,山西侯马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音学。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6)01-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