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造业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
2016-06-17撰文曾梅丽
撰文/曾梅丽
基于制造业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
撰文/曾梅丽
随着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及企业的发展,在流水线模式下,如何提高产线的整体效率,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以及追求同步化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利用基础工业工程(IE)的方法对产线平衡的研究对作业进行优化,提高产线作业效率及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线平衡;作业效率;基础IE;作业细分
■545100柳州方盛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目前,生产线平衡问题已被认为是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制造业的生产多是在进行细分化后的多工序连续流水作业,细化分工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提高,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工序间作业负荷的不均衡。
1 基础IE与生产线平衡
J公司是国内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供应多家汽车企业配件,产品种类少、批量大,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运用基础IE的方法研究并改善J公司的生产线平衡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及能力非常必要。
2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制造企业生产线平衡与基础IE的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线实际,改善生产中影响作业效率的因素,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使我国企业能够重视基础IE方法的研究,从而为现代IE方法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1改善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分为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分别按从宏观到微观、从粗略到具体的步骤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实施要点和实务,为生产线的改进提供指导。
(1)程序分析: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地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通过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2)作业分析: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
(3)动作分析: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记录图表化,通过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分析,删除其无效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2.2消除影响生产线平衡的主要因素
通过标准作业指导书(SOP)规定生产线的工序划分、作业流程、作业人员应完成的作业内容,指导作业人员按一定顺序完成作业,按SOP要求对生产线进行安排和布置,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浪费、时间浪费及品质异常、生产排程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产线平衡及效率的目的。
3 J公司总装配线生产线现状分析
①各工序作业时间差异较大,在制品积压过多,堆放混乱,混料生产时有发生。②生产线场地狭小,操作者作业空间不足。③物料、工具摆放无要求,随意摆放。④换线时工具不齐全,寻找工具造成时间浪费。⑤一工序为线外作业,物流搬运路线较长,且为人工搬运。
4 J公司总装配生产线解决方案
①按工艺路线重新对产线进行布局,用U型代替原有I型布置,缩短产线物流布局,增加作业空间。②运用ECRS原则进行产线工序改善,消除多余动作,重排作业,优化产线。③分析瓶颈工序工艺,增设工装,将原四次作业动作合并为一次作业,消除平静,提高产线平衡。④编制产线各产品SOP,按SOP设计物料、工具摆放标准,定容定量定置。⑤投入自动送料小车,供线外作业工序转运使用,大大缩短物料搬运时间。
结合J公司装配线实际,运用基础IE的方法,重新确定了工时,并按照工序节拍均衡的原则,通过对IE理论中ECRS的运用,调整工序内容,使各工序节拍趋于一致,精减了部分站位,消除产线中各种不均衡现象,优化作业流程,缩短作业时间,节省了人力、设备成本,并使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降低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
5 结论
生产线平衡是现场IE的一种管理手法,也是解决生产线负荷均衡化这一影响生产线效率关键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企业在不投资或者少投资的情况下,不增加甚至是降低劳动强度,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精简了人员,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些对于生产线平衡的改善经验,对企业深入掌握IE理论和方法,提高企业工业化基础及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参考:
[1]郭伏,李森.作业测定技术应用中的问题研究[J].工业工程,2003,05
[2] 吴晓艳.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孙建华,高广章,蒋志强.生产线平衡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