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制造:一场关键性变革应运而生
2016-06-17本刊编辑部
探索智能制造:一场关键性变革应运而生
创新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千军横扫,而当信息化遇上工业化,两者相互交织、融合,智能制造这一场奇妙的变革便应运而生。有人认为,智能革命将引发一场改变时代的变革。毋庸置疑,智能制造将是这一变革曲中,最铿锵的一朵。
“企业变”制造“为”智造“,潜力无限,大有可为。”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在当前经济趋稳的总体态势下,要狠抓项目建设,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重大机遇,引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既要培育顶天立地的企业航母,又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小型巨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产品和企业,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转变。
当“中国制造2025”大旗高举,对位居内陆却敢为人先的长沙来说,无疑等于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个工业总产值已然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正处在蓬勃向上的阶段,却也在为前路而迷茫。智能制造,犹如一盏明灯,为长沙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与强大的原动力。
“智能制造”榜样的力量
在梦洁,从意大利引入的吊挂式智能生产线上,花样繁多的床上用品都有了各自独有的编号,产品智能识别、全流程自动化,成为关上灯也能正常生产的“黑灯工厂”。
在中联重科,通过远程监控服务系统,包括混凝土泵车、挖掘机等51个产品系列、1200多个品种的13万台套设备,每台设备的开工时长、运行轨迹、性能状况等各项数据全部汇集在数据库中,依靠智能制造,中联这头装备制造“大象”正欲腾飞。
“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工业的生产体系,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联姻“,进而把制造业推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时代。”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如是说。
这场“联姻”,也引发出一场制造业的裂变。在这个逐渐智能的世界,传统制造业开始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豪迈地加入这一场变革之中。晟通科技、博世汽车、楚天科技、宇环智能、九芝堂……长沙制造业正发生悄然变化,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纷纷走上转型之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成为传统企业智能之路上的标配。
而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众多新兴产业天生就带着智能的基因。
3D打印,这一新兴技术已渗透进航天航空、建筑、医疗、房屋建筑等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传统制造企业缩短研发、制造产品的时间。”华曙高科常务副总经理陈勃生认为,3D打印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
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华恒机器人厂房内,世界第一条叉车机器人焊接柔性生产线在这里建成,这条生产线配备的工人为20个,而未上生产线之前人工焊接需要焊接技师65人。这只是长沙机器人供需对接的一个缩影。短短两年,长沙市机器人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37家机器人企业入驻,预计2016年可实现“双百工程”的目标,即企业100家、产值100亿元,在全国47个机器人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跻身前列,进入第一方阵。
“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不仅是产业本身,而是它的溢出效应,对整个工业的贡献,对打造长沙制造业升级版有无法估量的价值。”长沙市副市长张迎春认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沙的制造业优势能否保持。
事实上,榜样效应正在释放。
2015年8月,长沙市精选了第一批30家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实施从“长沙制造”到“长沙智造”的战略转型。12月,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也完成了遴选。2016年长沙博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将打造长沙工业4.0的“样板间”。在示范企业的带动下,长沙众多大小企业也纷纷加入智能改造的大潮之中。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要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必须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行动、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服务业倍增等行动,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做大做强。
顶层设计引领智能发展
任何一场变革,方向的引领都至关重要。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远不是制造强国。而有着“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长沙,在制造业领域一度以耀眼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在风云变幻的智能变革潮流中,稍有懈怠,便有可能差之千里。因此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湖南湘江新区3个政策叠加区,这是长沙重大的历史机遇。”长沙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从而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要借势而为,更要逐浪而起。2015年8月21日,“中国制造2025·长沙在行动”正式启动,在国家政策出台仅3个月之后,长沙率全国之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提出到2018年底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频率降低30%。
“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有形之手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邓子畏认为,长沙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需求量大,但因企业生产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制造工艺数字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实施智能制造快速推进难度大,尤其在自主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政府的引领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行动计划》则制定了“顶层规划、协同创新、企业主导、政府引领、政策集成、机制再造、应用示范、分类推广,财政引导、资本运作”的20字方针,成立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打造顶层设计机构。
2015年10-11月,又密集出台了《长沙市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实施细则》、《长沙市智能制造孵化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奖、补、购、投、池”等多环节,以及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方面全领域、全流程构建了智能制造发展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相继落地,政府的行动力、决策力在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充分释放。长沙,显然将眼光盯紧在更为前沿的技术之上,更多地着眼未来谋篇布局,将创新驱动、高端引领、错位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无疑成为经济新常态下长沙制造业腾飞的破局之关键。
探索智能制造的“长沙路径”
制造业是长沙产业的主力,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已进入“万亿俱乐部”,然而如何突破瓶颈,引领“制造”向“智造”转变,长沙也在一直探寻自己独有的路径。
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如何最好的对接,碰撞出最大的能量?“抓”与“放”的维度如何把控?在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激励政策出台之后,如何充分激活政策内在能量,从而延展到市场之中,成为长沙思考的重点。
事实上,纵观全球的制造业变革,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韩国工业3.0”,还是“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都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核心技术和主线。“尽管长沙工程机械、家纺等部分先进企业启动了具有部分智能功能的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的探索,但从整体来看,高端智能装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邓子畏说,要实现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智能制造,必须发力自主创新,大力开发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关键部件、软件及装备是关键。
企业主导、政府引领,一直是长沙市政府确定的智能制造之路的原则之一。《行动计划》公布一月余后,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与此同时,中国电子-IBM联合创新实验室也落户长沙。作为长沙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二者将对长沙现有制造业进行全面调查,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同时,鼓励采取股权量化投资等市场化模式,将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这被称为继《行动计划》之后的又一战略举措。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成立后,长沙将以资金补贴的方式来研发“智造”技术。对于自主研发“智造”技术的,政府会主导组建“智能制造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以支持孵化资金。在“智能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上,相关部门会搭建“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平台”,以补贴方式促进“智造装备”的租赁。同时,将致力于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融资平台,通过多种金融手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政府引领、第三方机构参与执行,市场与企业唱主角,长沙的智能制造探索之路基调已定,帷幕已启,并试图以领先的姿态,开创一条崭新的“长沙路径”。事实上,成绩也有目共睹。去年以来,长沙智能制造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进一步加速,引来全国产业界的注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轻工集团、美国IBM、德国西门子等国内外企业巨头,先后在长沙智能制造产业投入或合作新项目。同时,长沙向智能制造迈进不仅壮大了本土制造企业,也吸引了国外资本的目光。去年8月,德国汉堡经济促进局不远万里来到长沙举办德国投资促进活动,长沙从外商眼中的投资热土渐渐成为重点“招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