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观

2016-06-17赵影春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叶圣陶主体教学方式

赵影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0-01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园地耕耘了六十多年,他对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用中肯平实之言辞作了分析和评价,其涉及面很广。可以说,他在语文教育领域探索的广泛性,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至今还无人能及。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境地而提高效率,这是困扰语文教育者的难题。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关键就在于将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阅读教学过程的共创性

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这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承担者、体现者是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不会因为学生是主体而退居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这一观念具体表现为两个“要不得”。一是教师就像往口袋里放东西一样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不得;二是仅仅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让学生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课堂教学也是要不得的。他说:“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样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叶圣陶先生反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那么他主张什么呢?他指出:“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它们……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予帮助。”叶圣陶先生很明白地指出每个阅读教学环节的进行,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即教师和学生,他们的完美结合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试去理解”“揣摩”在前,教师的“帮助”──学生揣摩不出之后的帮助在后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阅读教学过程的师生共创

二、教学策略的探究性

所谓教学策略的探究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体验为基本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主体。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学习活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讲,学生听,则主动、被动之势判然。苟教师不讲,惟为简要之启发与指点,俾学生由是而自求得之,则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倡导和反对的教学策略各是什么。

1.反对“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聆受”的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方法”,因为“这方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一篇文章、一本书,学生本身不甚了解的,坐在教室里听教师逐句讲解之后,就大概了解了(听了一回二回讲解,实际上决不会彻底了解,只能说‘大概),这其间需要运用心力的,只有跟着教师的语言来记忆,来理会,此外没有别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逐句讲解”让学生只是茫然地记忆,而没有进行独立地判断、分析、总结等环节,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他以文学欣赏课为例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单教学生逐句听讲,那末,纵使教师的讲解尽是欣赏的妙旨,在学生只是听教师欣赏文学罢了。”用学生主体教学论来考察的话,这一论断包含如下内容:其一,教学方式是教师只管自己倾倒知识;其二,学生接受被动性。这样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有意义的话,那也只是学生记住了老师欣赏的语词。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抛入一种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学生几乎成了一个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个体。因此,逐句讲解的教学策略必须抛弃。

2.主张讨论法

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讨论。他说:“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他还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这里所说的“讨论”如果用后现代课程观来观照的话,那便是对话。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形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示。”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多重的,并且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这种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综上所述,叶圣陶先生为了实现学生“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目的,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他的文章中处处隐含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对当前中学的语文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Q

猜你喜欢

叶圣陶主体教学方式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霜的工作
何谓“主体间性”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燕子,住下吧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