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分析

2016-06-17吴冬玮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生活化小学生

吴冬玮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小学生 生活化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9-02

从道德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就是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就处于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人生第二级阶段。按照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来分析,小学生是不能离开道德实践活动的,因此道德实践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小学阶段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唯一途径和衡量标准。所以本文提出基于生活化优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希望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角度出发,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较为轻松的实现对他们生活学习道德品质的提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内涵

所谓“生活化”对小学品德社会教育来说就是富于创造性的利用小学教材内容,为课本与社会生活搭建桥梁,将教学内容开放化,进而解决小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化是希望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体验实践,将知识切实融入到生活中,实现“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的全新教育观念,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

在新课改后,国内教材功能内容就逐渐趋向于“激活”二字,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自我发展、建构与完善能力的激活,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堂内容学习来确立自己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与人格意识。例如广东佛山的南海师范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来设立不同的教学课题内容。

在低年级,教师会以动物为基础,开设《我与动物做朋友》课程,培养小学生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品德意识。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出保护小动物的图片,并为他们讲故事,主要讲述动物为人类所带来的好处等等。其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在听课过程中给学生听动物的声音,并让他们猜是哪一种动物,或者欣赏拍摄动物的纪录片录像,甚至可以将小动物带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另外,教师也会将学生带到课堂以外,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的动物园参观活动,与各种动物面对面,更形象生动的教授小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要保护动物的行为意识。

这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就是从生活中挖掘资源,进而将其自然的融入到教材当中,以便于小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与吸收知识,最终演变为一种思想意识来指正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处事行为,这就是教学生活化所要展现的基本内涵[1]。

二、不同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越来越多,也因为在不同年龄阶段他们所受到的行为情境约束也有所不同。本文以两个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来阐述在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年级阶段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过程,寄希望深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与理解能力。

(一)《品德与生活》二年级生活化教学案例——谈成长

这一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经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畅谈自己在学说话、走路、识字、画画等方面的经历,与大家交流成长心得。而教师为了激励学生,也可以设置“看谁的成长经历最精彩”板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积极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认为最有趣的事情和最难忘的经历。在大家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搬出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展示在生活中所学会的各种技巧。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做饭、乐器弹奏、唱歌、舞蹈以及各种特长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建立自信。

通过这样一个畅谈“成长”的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也回忆了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并彼此了解了同在一班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增进了班级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2]。

(二)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生活化教学案例——餐桌上的变化

将《品德与社会》中的《餐桌上的变化》课文导入到板书中,让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中餐桌上的变化。

首先教师设计“从饮食看餐桌上的变化”活动,对学生展开调查,询问学生在家中三代不同亲人的饮食变化。调查后播放三个不同年代中人们饮食的变化视频资料。

看完视频后,为学生开设讨论环节,讨论内容就是“你看到我国餐桌上饮食的哪些变化?”以及“这些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为学生分组并展开讨论。讨论过后,全班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适时的穿插教学内容,向学生科普在不同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内容和状况。最后,教师应该作出总结,教育学生我们餐桌上饮食变化如此之大是因为祖国在农业上的快速蓬勃发展,是国家的进步所带来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思想与社会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比如让他们在课下生活中参观自家周围的农贸市场、超市来观察各种粮食食品,并通过查阅网络资料来了解我国在建国以来农业的发展,进而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社会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潜移默化的实现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生活化[3]。

总结:从本文所阐述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见得,将品德社会教育生活化其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活化所要求的是更多的理论学习与体验实践,只有这样,作为教育者才能站在更宏观开阔的视野立场上来思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要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化,更能深入学生的生活及内心,更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2]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11-28.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