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同学小小说十篇

2016-06-17邓同学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坛子柳枝大鹏

邓同学

老村长

中原腹地。民风淳朴。

村子不大,二千来口人,但很有特点,这里的农民最先走进城里,干防水工程,一个个都发财了。

大鹏当村干部多年,当干部没有多大油水,大鹏也就出来了。大鹏是基层干部,与人接触很有派头,揽活自然比别人容易。世界真大,真值得走出去瞧瞧。在家里,种一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一二千元,如今,一天也挣三五千呢。干了年把,乡里书记来了,请大鹏回去当村长,兼任支部书记。大鹏不干。书记说,你不回我们就不走了。过些日子,大鹏把工地的活交给大儿子,就回村了。

村民们对大鹏还是称老村长,这一喊,就喊了三十几年。

如果不是一起案件,具体地说,是一起抢劫、盗窃案,村子还是平平静静的。

那年冬天,杨树价格疯涨,外地很多杨树都被伐了。绕村子种有大杨树,村里组织了护林队。风雨交加的夜晚,大鹏不放心,就出门看看。一看,果然有一伙偷树贼,四五个人。大鹏制止他们,见大鹏一个人,偷树贼把大鹏就没有放到眼里。大鹏喊人,偷树贼就打了大鹏。村里人听到大鹏的喊声,纷纷出来。偷树贼一看不妙,四处逃窜,但还是被村民抓住一个。

大鹏住进了医院,电视台记者采访,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慰问大鹏。这一下,村长就出了名。

年底,陆陆续续有人开着小汽车回到村里。豪华小汽车在农村公路上很不适应,坑坑洼洼的土路,让小汽车像喝醉了酒,一晃一晃的。

这条路真该修一修。可是,修路的钱怎么弄?有人建议,村里不是有许多大老板吗?由老村长出面,动员每个人捐一些。大鹏搭车到了北京,找到了村里的二愣。二愣跟村里人吹嘘,好多奥运会工程的防水都是他干的。见老村长来了,二愣在一个酒店宴请,并请来几位官员作陪。那几位官员都是这部那委的司长、处长,论官衔比县长大多了,也给大鹏敬酒。大鹏本来能喝半斤八两的,但架不住敬酒的多,竟醉了。半夜里,肚子疼得打滚,被120车送到医院,说是酒精中毒。大鹏的儿子知道爹喝酒住院的事后,无论如何不让爹再去城里找村里人捐钱了。

村小学校长给出了个主意。年底,许多人陆陆续续回来过春节。大鹏给每一个在外当大老板的打了招呼。大鹏在家设席,请了大厨做菜,邀请村里外出做防水的老板。有人不解,老村长请人喝酒,不会是鸿门宴吧。

大鹏说,打开窗户说亮话。今天,我请老少爷们喝酒,不是白喝的。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村出了不少大老板,都是富翁,哪一家都是几百上千万。我要是不当干部,也不会次于你们哪个。可是,我们村里的路却不成样子。这些年,我在家当干部,没有什么大本事,就是给大家看个门。看在这个份儿上,我建议大家捐点钱,把村里的路修成柏油路,你们再回来走着也好走。再装上路灯,晚上也不用摸瞎乎了。就从我家大儿子开始吧。不愿捐的也不勉强。大鹏的大儿子说,我捐二万。大鹏的二儿子说,我捐一万五。

大家纷纷鼓掌。有人说,老村长做得太好了。我们光顾得在外挣钱,没有顾得自己的家,对不起家乡。有的出一万,有的出八千,还有的出五千。老村长挨个敬酒,自己竟喝醉了。一顿酒捐了二十几万元。

过年后,一开春就动工了,村里主要道路都通了柏油路。县里一位通讯员给写了一篇报道,还有大鹏在新柏油路上的照片。

有一天,大鹏收到一封信,信里有自己和一个光屁股女人的照片,称只要往那个账户上打几万元,就把照片底片寄回,不然,要举报给各级纪委和新闻媒体。大鹏不明白,自己从没有到过寄信的那个城市,更没有在宾馆里和女人发生关系,怎么会有自己的照片呢?

大鹏到公安局报案,信竟是南方一个县里发出的。刑警队长对大鹏说,你的照片上了报纸,搞你的照片还不容易吗?现在的人会一种PS技术,可以把你和别人的照片拼接到一起。对这些东西,你不理他就是了。

大鹏叹了一口气:“哎!”

二孬

二孬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二十好几了,整天游手好闲,还偷鸡摸狗。

村里同龄人大多出去打工去了。二孬也跟人一起出去打工,可是,二孬没有多少文化,下不了苦力,又不能加班,干了没有几个月就回来了。

没有对象,二孬不着急,二孬娘着急。二孬娘见人就说,他婶子,求求你给俺二孬介绍个媳妇吧,俺永远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可是,许多人敷衍二孬娘,好,好,却并不真的介绍。

有一次,在县城的广场上,二孬把手伸进一个人的口袋,已经得手了,厚厚的,感觉有几千元,却见到一双眼睛———那眼睛看着二孬缩回了手。姑娘慈眉善目,但有一双洞穿心灵的眼睛,震撼人心。二孬从没有见过这么纯洁、美丽又有魅力的眼睛,像娘的眼睛,像姥姥的眼睛,又像姐姐的眼睛。对了,二孬终于想起来了,像菩萨的眼睛!二孬记得,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打不过妖怪,请来菩萨。菩萨用手一指,妖怪就现了原形。莫非自己也遇见了菩萨?

二孬在广场转悠。见广场的一角有人拿捐款箱,说是给一个白血病患者募捐。二孬掏了掏口袋,摸出10元钱,投进了募捐箱,志愿者连声说,谢谢!挨着是一个医院的咨询点,是为白血病患者配血型采集血样。不知是什么原因,二孬让人家抽了血。二孬感觉,咱今天活得有点出息了,平日里尽是自己占别人的便宜,亲戚邻居看自己都是看贼一样的眼光。

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二孬也没有记得许多。

二孬在街上正走着,被一个警察拦下。警察说,可把你找到了。二孬说,我可什么坏事也没有干呀。警察说,上车吧,到地方你就明白了。

警察把二孬拉到医院,白血病患儿的家长“扑通”给二孬跪下,求求您,救救俺的儿子吧。原来,二孬那天抽了血,留个电话号码,那个电话后来不用了。警察也是救治白血病患者的志愿者。

医院院长说,白血病患者血型配对是几十万分之一,能配对成功也是一种缘分。但捐献骨髓是自愿的,不勉强,回家与家人商量商量。临走,白血病患儿的家长给二孬买了一堆的礼物。

回到家里,娘看到二孬拿回来那么多东西,说,儿呀,花恁多钱干啥?咱不缺吃不缺穿,你要给自己买几件好衣服。二孬答应着,就是不敢说捐献骨髓的事。

二孬找到姐姐,姐姐说,到医院问问。

姐姐搭车到省城医院,咨询了有关专家。专家说,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大碍。

一家人同意二孬捐献骨髓。

手术很成功,报社、电视台连篇报道,小城又谱写了一曲人间友爱之歌。

医院院长招聘二孬为医院的保安,每个月工资1800元。

电视台要采访二孬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遭到二孬的拒绝。二孬说,俺也要活个人样呀。

不久,二孬得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二人走进婚姻的殿堂。

看着妻子的眼睛,二孬又想起了广场上的那双眼睛,满含着友爱、信任和亲情。自己是一个男子汉,一定要有男子汉的担当。

老槐树

不进村,远远地就望见一棵树,那是华伯家。

与华伯家紧邻的是海娃家。

树是槐树,本地品种。树龄不大,但也有二三百年历史。树冠却很大,一半树枝伸进了海娃家。

华伯听爷爷说,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有了这棵树。有一年,爷爷想把树卖掉,找来了买树人。买树人刚把锯放到树根部,就听见“咔嚓”一声炸雷在头顶响起。大晴天怎么会有雷呢?刚开锯,锯口流出鲜红色的汁液,血一般。买树人从没有见过,树怎么会流血呢?不买了,就收拾家伙回家。回到家,卧床一个多月。俗话说,离地三尺有神灵。经人指点,买树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老槐树下烧了纸钱,回家后病就奇迹般的好了。

爷爷对华伯说,老槐树就是咱家的宝。

华伯的儿子华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在某个单位重要岗位还是一个头头。

海娃的儿子海生没有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去沿海城市打工,这些年挣了好多钱。有了钱,海娃就想修房子。修了房子才能给海生娶媳妇。

海娃找到华伯,说要修房子。

华伯说,你修房子关我什么事?

海娃说,关键是树,他家要造楼房,老槐树占了他家的空间。

华伯说,你怎么修房子我不管,老槐树是我家的,你不能动。

海生找到华伯,说,大伯,你忍心看着我打一辈子光棍?

华伯说,你这孩子怎么说话,我怎么让你打一辈子光棍了?

海生说,我家要造楼房,你家老槐树碍事。

华伯说,你怎么盖楼我不管,老槐树是我家的,你就是不能动。

海娃家的房子还是动工了。

挖地基的时候,挖断了许多槐树根。槐树根真的流出很多很浓的汁液。

二层上板的时候,楼板竟拦腰折断。幸好没有伤到人。卖楼板的不信,说他的楼板从没有出过问题,怎么会断呢?

华伯给儿子华明打电话,说海生盖房子,要把他家上方的树枝搞掉,让华明回来。

华明说,树枝碍事,就让海生搞掉吧,咱家的树枝长在人家院里,还能有什么说的。再说,这一段搞反腐倡廉,回不去。过一段,把你接来省城住一阵子。

华伯说,他哪也不去,他要在家里看护老槐树。

海生真的动手把他家屋上方的槐树枝搞掉。

华伯急了,就骂海生。

海生下来与华伯理论。华伯去打海生的时候,海生躲闪中拳头碰到华伯的面部,流了好多血。

接到报警,派出所小刘警官出警,把华伯送医院治疗。

听说爹被人打了,华明请假回来照顾爹。

经法医鉴定,华伯的伤构成轻伤。

派出所要拘留海生,海生还是提前跑了。

海娃到医院看望华伯,说,老哥哥,我家陪你医疗费,放过孩子一马,行不?

华伯说,我有钱,不要你赔医疗费。要么把你家楼房扒掉,要么让你家海生尝尝蹲监狱的滋味。

华明劝爹,就不要与海生计较了,他想怎么盖房子就让他盖好了。华伯说,老子的事不用你管。华明也觉得窝囊,自己好歹在省城机关里也是个处级干部,家里老人被人打了住进医院,实在没有面子。

县委书记和县长到省城办事找过华明,听说华明回到家乡,就到医院看望华明爹,并请华明吃饭。

小刘警官接到局长的电话,县里领导对华伯被打伤一事很关注,指示一定要处理好这个案子。

小刘警官迅速给海生办理刑事拘留,并上网通缉。不久,海生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小刘警官将海生带回,刑事拘留。很快,海生被人民检察院批捕。

有了县里领导的关注,村子被选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要给村里修柏油路。

村主任忙活起来了。

经调解,海生一次性包赔华伯医疗费三万元,取得华伯的谅解。

海生被取保候审。

村委会要建一个文化广场,需要征收华伯和海娃家的宅基地。说明白一点,就是换。村委会在现在的村部给华伯和海娃家各建三间二层小楼,华伯家房子和海娃家新建的小楼归村委会。

经过一次官司,海娃家痛快地答应了。

华伯说,他哪里也不去,就守着老槐树。

小刘警官说,他打保票,没有人敢动大槐树。

小刘警官领着华伯到海南、北京及普陀山几个地方玩了一圈,华伯竟同意村委会的房屋置换方案。

没有想到,置换房屋遭到华明的反对,因为怕人说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村主任说,用房子换的是你家的老槐树。

举行全体村民会议,一致通过了房屋置换方案。

华伯和海娃都搬到村委会给建的地方。

华伯的老屋被拆掉,村委会的牌子挂在海娃家的二层楼前。

小刘警官认真处理群众纠纷,避免了信访案件的发生,被县里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后被提拔为副局长。有人说小刘警官省里有人,小刘警官一笑了之。

逢年过节,小刘副局长到村里看望华伯,像待自己的亲爹。

钱多多

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没有混上一官半职,工资不多,基本上够养家糊口的。倒是村上几个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小伙伴,外出打工,很挣钱。说实话,他们挣的钱让我眼气。

钱多多就是其中的一位。

钱多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时的一件事。那时候,钱多多的爹是生产队的牲口把式,给生产队犁地。犁红薯地时,总能从田里翻出拳头大小的红薯。钱多多能跟在爹身后拾红薯,其他人没有这个份。那天放学,正碰上钱多多爷俩。钱多多的爹说,你们上学是瞎念书,浪费钱。念一年还不顶多多一篮子红薯。是啊,那年月,多一篮子红薯,全家的日子就好过一些。

整天背书,做数学题。我在班上的成绩占前几名,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圣贤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看不到读书有什么好处。上个高中还要生产队干部推荐,生产队干部不推荐,上高中就没有份。

改革开放后,村里很多人就出去打工了。钱多多也去打工了,听说混得还不错,在一个工厂里当小头头,大概是班长吧,每个月比其他人多拿千儿八百的。几年下来,攒了一二十万元,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家电一应俱全。钱多多对爹说,地不要种了,让给邻居种,他手指头漏的钱比种二亩地的收成还多。

我因工作的原因,平日很少回乡下的老家,就过年的时候回去一两天。那天,钱多多把我请到他家喝酒。一同被请的有童年的好伙伴,还有村干部。多多说,年前买了一头猪,自家杀了,猪下水是最好的下酒菜。买了一个羊,几十斤牛肉。光鞭炮就买了几百元的。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原先喝20元一斤的酒就不错了,多多拿出的是100多元1瓶的好酒。几个人喝1件,880元。钱多多的爹也在,大家给多多的爹敬酒。我也敬了。我说,算是给大叔拜年了。多多的爹说,生产队时盼着过年,如今天天有肉,天天像过年。

酒后,有人离去,多多留我,说再玩会儿。玩什么?有人说,打麻将。我说,我不会。多多问,你会什么?我说,我只会玩扑克牌。过节玩扑克,不弄个彩头没有刺激。我们就玩起了扑克牌。谁当庄家,赢了赢10元,输了输5元,鼓励当庄家。过了几局,多多说,没有意思,换个玩法。于是,就推五公。我说我不会,趁机退出牌局。多多留我在边上看。先押钱,庄家发牌,每人5张,然后比点。输赢都翻倍。先是10元、20元地押,不多会儿,就50、100地押。多多押100元,一局就赢600元。我看得很刺激。多多调侃说,小赌养家糊口,大赌发家致富。还一套一套的,我乐了。

从老家回来,我的脑海里一直盘算着多多等人赌博的事。我不能理解,他们在赌场上咋都是英雄呢?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眨眼间就进了别人的腰包。幸好那天我没有参赌。要不,几局下来,口袋里输光了,多寒碜人。

又过了几天,钱多多的爹给我打电话,说多多因赌博被派出所拘留了。我去拘留所看了多多。见到多多,多多依旧笑容满面,没有任何遗憾和后悔。多多说,眼看假期就要到了,让我找找人,看能不能提前解除拘留,哪怕花几个钱。

我找了派出所长,派出所长说,不行。

我又到拘留所,给多多说,没有办成。多多说,算了。对我跑前跑后表示感谢。多多借用我的手机,给厂长打了电话,说他爹病了,住进医院,要续几天假。厂长说,尽管在家里照顾父亲。什么时候老父亲出院,什么时候回厂上班。

多多搭车走那天,特意向我告别。多多说,明年春节回来,咱哥们再喝个痛快。

我想知道,钱多多在那边做什么工作,赌钱眼都不眨。

会飞的钱

柳枝嫁给二合,就成了二合家的女人。

柳枝给生下一个胖小子,全家全高兴得合不上嘴。村里人都说二合有福,娶了个好女人。

二合和爹外出打工,家里的几亩责任田交给娘和柳枝打理。到春节回来,二人能拿回二万多元钱。

地里的活柳枝包了,很少让婆婆到地里劳作。婆婆不忍心,跟柳枝一起下地,庄稼该种时种,该收时收。二合寄回家的钱,都是柳枝放着。柳枝放钱的地方很保险,不是放柜子里,也不是放桌子里,而是放麦囤子里。

柳枝娘家哥来借一万元钱,说是要修房子,给柳枝娶侄媳妇。柳枝从麦囤子里扒出一万元钱,给了娘家哥。娘家哥数也没有数,拿着钱走了。

娘家哥打来电话,说借的钱不够一万元,是九千九百元,差一百元。

柳枝说,我亲手从银行里取的,数了两遍,整整一万元呀。

娘家哥说,算了。

柳枝想不通,怎么会少一百元呢?

柳枝问婆婆,娘,你拿我放的钱了吗?婆婆说,我就不知道你把钱放到啥地方。

二合又寄回五千元钱,柳枝从银行里取回,放到麦囤子里。在放钱的地方用手指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十字,在十字的中心放了一粒玉米。手指画过的地方,麦子就凹了下去。

又过了一段日子,柳枝发现麦囤子放钱的地方有点异样,手指印痕和玉米粒还在,就是少了一百元。

柳枝质问婆婆,咱家又没有外人来过,钱咋又少一百元呢?钱会飞吗?

婆婆说,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柳枝说,你看你的钱多不多。

婆婆拿出自己存钱的匣子。柳枝平时给她一些零花钱,她舍不得花,都攒着,存了六百多块哩。

柳枝数了婆婆的钱,整整多出二百元。而且,有一张新一百元的与麦囤子里钱是连号的。

柳枝的猜疑让婆婆很委屈,婆婆一下子喝了半瓶农药。幸亏发现及时,送到医院,经抢救捡回一条命。

二合听说娘喝了农药,立即搭火车回来。二合埋怨柳枝,不该让娘受委屈。不就是一百元吗?又不是多。柳枝说,娘要是需用钱,我会给她的。再说,她也没有花钱的地方。为什么她放麦囤子里的钱会到娘钱匣子里呢?这个事在她心里憋着,是个疙瘩。

派出所开展大走访,小邓警官走进二合家,与二合拉家常。

二合向小邓警官诉说了家里发生的蹊跷事。

不是什么案件,但撩起小邓警官的好奇心。

小邓警官让柳枝回忆,有谁知道她在麦囤子里藏钱。柳枝说,她放钱的地方,谁都不知道。小邓警官问,有谁向你家借钱没有?柳枝说,二娘来家借过钱,她没有借给二娘。

二娘曾过来借五千元钱,说给儿子下聘礼,要好几万。秋收后,卖了粮食就还上。柳枝说,家里没有钱。不信,你问俺娘。婆婆心领神会,点头说,就是,家里没有钱。二合过年走了,就没有寄回钱。其实,前不久,二合寄回了钱。乡投递员给柳枝送汇款单时,碰到二娘,所以二娘知道柳枝家有钱。

小邓警官到二娘家走访。小邓警官对二娘说,有人为调拨婆媳关系,偷偷地将媳妇的钱放到婆婆藏钱的匣子里,引起婆媳矛盾,婆婆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差点要了命。

二娘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邓警官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比如,有人杀了人,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不承认。到公安局一做测谎,就什么都说了。差点闹出人命,这事还小吗?

二娘说,俺错了。当初,柳枝有钱不借给俺,俺心里别扭,就想着报复柳枝,让她家也不得消停。就把柳枝藏在麦囤子里的钱每次抽出一百元,放到柳枝婆婆藏钱的匣子里。

二娘求小邓警官,她不想进公安局,也不要给她说出来。要是村里人知道是她做的,在村里她一辈子也抬不起头。

小邓警官问,柳枝放钱的地方有手指印痕,没有动过,又是怎么回事?

二娘说,她也在麦囤子里藏过钱,在上方做个暗记,一般别人不会发现。她想,柳枝也会把钱藏到麦囤子里,就趁柳枝家中无人,把柳枝的钱抽出一百元,放到婆婆钱匣子里,又恢复麦子上面的暗记。

小邓警官对柳枝说,你的钱不是你婆婆拿的。

小邓警官又对婆婆说,柳枝放钱的地方你也不知道。

柳枝和婆婆问,那到底怎么回事?

小邓警官说,是你家的一只老鼠精,把柳枝的钱放到了婆婆的钱匣子里。

柳枝和婆婆哈哈大笑,原来有这事?

影子人

村里人都说吴老六命好。

吴老六兄弟六人,排行第六,人唤吴老六,连原名字也让人忘记了。

吴老六娶妻,连生两个丫头,一个叫大妮,一个叫二妮。吴老六还想要一个儿子,就把二丫头的出生给瞒下了。那年月,有个小品《超生游击队》,很流行。乡下人无论如何也要生个儿子,总觉得养老才有指望,才甘心。吴老六的妻子又怀孕了,终于生了儿子,取名金磊。吴老六儿女双全,在村里也人五人六的。

乡下人重男轻女,对男娃上学十分呵护,对女娃上不上学并不上心。儿子金磊争气,用心读书,上了高中,又考上了一所大学。两个姐姐不上学了,就到外地打工,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深圳,一年能挣下几万元。

吴老六的两个女儿出落得十分漂亮。大妮寻了对象,邻村的。下聘礼那天,吴老六去村主任家请村主任作陪,正巧派出所民警小邓警官在村里走访,就一起邀请小邓警官。小邓警官不去。但村子离派出所十几公里,小邓警官要吃泡面,村主任无论如何不愿意。请示所长,可以到吴老六家吃饭,但不能喝酒,吃过饭要付20元饭钱。

到了年底,所长想提拔,独出心裁,让民警到各村摸治安信息,走访一户,要知道户主名字,家里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

小邓警官认为所长的这一套都是作秀。作秀就作秀,毕竟民警下乡也的确能了解一些治安信息。在村民家里吃饭,也能增进与村民的感情。

正巧,又碰上吴老六亲家来会亲。所谓会亲,就是两亲家商量结婚的事。但农村人办什么事都图个热闹,亲家来了八个人,吴老六光陪客就请十六人,连上自家人,共摆了四桌。

小邓警官被让到主桌上,显示出吴老六对小邓警官的尊重。

吴老六与亲家交谈,商量着大女儿出嫁的事。

墙上有块玻璃镜框,镜框里夹着许多照片。有一张全家福,前排是吴老六夫妇,后排是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小邓警官想,派出所户口信息显示吴老六家四口人,怎么现在是五口人?

一下子问到吴老六的痛处。吴老六说,四口也对,五口也对。

为什么呢?小邓警官纳闷。

客人及陪客都没有喝醉。送走客人,吴老六请客人和小邓警官留步。吴老六让两个女儿出来见小邓警官。吴老六的两个女儿的确漂亮。聊在外地打工的见闻,大妮说,我是妹妹的影子,二妮说,我是姐姐的影子。弄得小邓警官一头雾水。

小邓警官终于弄明白了,吴老六一家有五口人,户口本上只有四口人。次女二妮拿着户口本到派出所办理了居民身份证,用的是姐姐的名字。大妮再去派出所办理居民身份证,派出所民警说已经办过,就不给办理了。就这样,两个人外出打工,二妮拿着姐姐名字的身份证,大妮只能拿着户口本。两个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吴老六正为两个女儿一个户口发愁呢。

小邓警官把吴老六两个女儿一个户口的事向所长作了汇报,所长又向县局汇报。经局领导批准,户政部门为吴大妮办理了户口信息更正,为吴二妮办理了户口补录。

几个月后,吴老六的两个女儿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居民身份证。

吴大妮说,我有自己的影子了。

吴二妮说,我也有自己的影子了。

养老金

春天,油菜花开了。

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点缀在路边及麦垄上,一片片绿色中镶嵌着一道道金黄。

胖婶走在麦田里,她要给丈夫上坟,诉说心中的不快。

丈夫赵玉田,生前在村里当民办教师,村里人都唤他赵老师。二十年间,赵老师送走近千名学生。赵老师教初中语文,尤其是讲古典文,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让赵老师得意的是自己的学生有三分之一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有的当上了团委书记,有的当上了乡长,有的当上了厂长、经理,还有一个在省城当了大官,相当于县长级别。逢年过节,有学生来看望,让赵老师很是自豪。赵老师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转为国家教师。没有想到,那年,癌症夺去了赵老师宝贵的生命。自然,赵老师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乡中心校的马校长把一个银行存折交给胖婶,说是赵老师的民办教师养老金,就像工资本一样,每个月都有钱。胖婶拿着存折,当即来到赵老师坟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赵老师。

赵老师走后,胖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孩子们各忙各的事,平时很少到跟前。胖婶也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病,赵老师的养老金虽不多,也够她买药的,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

可是,过了大半年,家里来了干部,说是赵老师的养老金本给发错了,应该给另一个活着的赵玉田。胖婶说,俺老赵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一辈子,人死了国家还想着俺,那是党和政府对俺老赵工作的肯定,养老金是俺应该享受的,谁要也不给。胖婶把来人撵出了家门。

原来,乡里有两个赵玉田,都是民办教师。那一个赵玉田,又叫小赵玉田老师。申报民办教师养老金的,就是小赵玉田老师。当然,小赵玉田老师没有大赵玉田老师名气大,发养老金存折时,乡中心校的马校长把赵玉田的给了胖婶。小赵玉田老师到县里上访,县里让乡里解决。

胖婶想,还是那个女副乡长说话中听,人长得很好看,像自家闺女似的。来后代表乡政府道歉,对赵老师关心不够,家长里短地拉家常,说话实在,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就是不提养老金本的事。尤其是女副乡长还带来了一种本地见都没有见过的洋水果。胖婶明白,女副乡长是为了赵老师养老金本的事来的。

来到赵老师坟前,胖婶把洋水果等供品摆出,点上一支香烟,燃上纸钱。胖婶说,老赵啊,你走了,国家给了咱养老金,那是你奉献教育事业的结果呀。可是,人家公家人说了,养老金存折发错了。怎么会错了呢?这明明写着你老赵的名字呀!你曾告诉我,人要善良,不要斤斤计较。就像你,拿自己的工资给娃们交学费,俺没有半句怨言。你说,是咱的,咱要;不是咱的,一分钱也不能要。你说,做人要坦坦荡荡,不能让人背后戳咱脊梁骨。看来,俺还是把这养老金本还给人家吧。

阳光正灿烂。田野里静寂了,没有一丝风。只有胖婶一个人的诉说,没有回答,没有回声。

胖婶把写着赵老师名字的养老金存折还给了女副乡长。胖婶说,存折上的钱她花了。等麦子收了,卖了麦子,把钱还给人家。

女副乡长说,感谢大娘,用过的钱你就不用还了。

胖婶把养老金存折交了,村里人都说胖婶明白事理。

年底,女副乡长慰问上访户,破例到胖婶家看望,送去了一袋面粉,一壶油,十斤猪肉。

宝坛

省电视台“鉴宝”栏目要来本地,让整个小县沸腾了。

我们这里不是皇城相府,也不是达官贵地,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能有什么宝呢?

媒体的报道很煽情。远古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近古,才形成陆地。很多人对这里曾是一片大海表示怀疑。但怀疑归怀疑,人们还是翘首以盼“鉴宝”栏目的早日到来。

文静想起来自家也曾有一个宝贝,就是爸爸曾给他说过的咸鸭蛋坛子。坛子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据说有几百年了。坛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腌咸鸭蛋时,不放盐,不放水。只要把鸭蛋往坛子里一放,什么时候想吃取就是了。坛子里永远有吃不完的咸鸭蛋。在三年困难时期,食物短缺,别说吃肉,连粮食都不够吃。爸爸每次伸手都能从坛子里取出咸鸭蛋来,尽管多年没有往里边放鸭蛋了。

文静兄妹俩,哥哥娶了嫂子后,她也嫁到邻村。爹娘去世后,哥嫂就是最亲的娘家人。文静找到哥嫂,说起“鉴宝”栏目要来的事,想到家里的那个咸鸭蛋坛子,让专家鉴定一下,看是不是宝贝。人家的一个碗、一个碟就值几万、几十万,说不定咱家的坛子也值个百儿八十万的。文静说,她就想上回电视,专家鉴定后,就还给哥嫂。

嫂子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专家鉴定坛子值个百儿八十万的,你还会送回来?鬼才信呢。到那时不还怎么办,还能上法院打官司?嫂子说,坛子让你哥埋地下了。哥说,你?嫂子说,挖吧。那就挖。兄妹俩把院子翻了个遍,也没有见到坛子。

文静说,哥,妹子求你了,我就想上一回电视,鉴宝后立即还你。我给你打借条,行不?哥说,让你嫂子给藏起来了,他也不知道在哪里。文静气呼呼地回了。

鉴宝节目如期举行,在市中心的人民会堂。门前的广场上又出现××电视台主持人那张熟悉的脸。文超夫妻出现在主持人面前。主持人问,你今天带来的是什么宝贝呀?文超说,一个多年的咸鸭蛋坛子。坛子又黑又旧。主持人笑了,祝你好运。文静也出现了,质问哥嫂,你们不是说坛子埋起来了吗?嫂子说,那后来我们又找到了呀。两口子喜滋滋地走进鉴宝现场。

文超向专家讲了咸鸭蛋坛子的故事。专家笑了,你编的故事很美,从理论上讲,那是不可能的。但这个坛子的确是有年代的。从花纹上看,是明朝的,距今有200多年了。但它就是一个家庭用的坛子。品相完好,能保存到现在也不容易。最后专家给出的参考价二万元人民币。

文静跟哥说,把宝贝放她家里一段时间,说不定对小孩的学习有帮助,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鉴宝结束,哥嫂痛快地答应了。不就是个坛子吗?拿走吧。有人找到文静,要买那个坛子,出价5万元。文静说,还是俺哥嫂说了算。嫂子说,10万元。最后以8万元成交。哥嫂挺大方,8万元兄妹平分,每人4万元。文静不要,嫂子说,这是祖上留给咱的福,收下吧。4万元不多,将来孩子考上大学还济一点事。

失传多年的瓮坛重现江湖!其实,即便考古专业的人,也很少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故事。只是在《皇家籍录》有记载,某年某月皇室丢失瓮坛一只。瓮坛,是景德镇的一位烧陶匠穷一辈子的工夫,得此一宝物,献给皇帝。就是流传到文超文静家的咸鸭蛋坛子。不久,该文物流传到香港,拍卖出1000万元的天价,被一富豪收藏。

只是已不能从坛子里取出取不完的咸鸭蛋了。只能济困,不能济世。

可是,文超祖上是干什么的?那个瓮坛为什么会流传到他家呢?人们想到,这里出了一个皇帝,一个直隶总督,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一百元假钞

侯七是个生意精,看准了的就干,没有赔过钱。

侯七感觉村头自家责任田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侯七在责任田里盖了几间房子,挂出了侯七饭店的招牌。

侯七没有请大厨,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大厨。侯七不请人,就不担心给别人工资的事了。用侯七的话说,肉烂了都在锅里。

侯七亲自掌勺,妻子和儿媳负责招呼客人,倒水,上菜。侯七没有上过厨师培训班,但做出的农家菜却很地道。尤其是红烧肘子,肥而不腻。乡里乡亲谁家下聘礼,生小孩,或过生日,就在饭店里摆上三两桌,不用在家里麻烦了。由于离镇子不远,侯七饭店的生意一直不错。

农历六月初九,天气异常闷热。下午,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侯七想,晚上不会有客人了,就在门口看雨。

不一会儿,从大雨中钻出几个人,原来是本村的李老拐领几个人吃饭。李老拐也是生意人,在镇上卖摩托车,赚大发了。经常见李老拐与狐朋狗友喝得醉醺醺的。

李老拐点了六个菜,从家里拎的酒。菜钱142元,2元零头不要了,付140元。李老拐摸出二张百元钞,侯七找回60元。200元钱随手放裤子屁股兜里了。

第二天,侯七去镇上买菜,来到肉架子前买肉,屠夫砍下一个猪后腿,称过,侯七从口袋里掏钱。侯七把手伸进口袋里,感觉不对劲,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有一张假钱,幸亏没有拿出来。

从集市上回来,侯七拿出那张假钱,对着太阳照了又照,并用验钞机验过几次,认定就是假钱,而且是头天晚上收的,李老拐给的。妻子说,找李老拐说理去。侯七说,就100元,不值当哩,算了。

中午,李老拐又来饭店吃饭,付账时又拿出一张假钱。侯七说,请换一张。李老拐说,有什么问题吗?侯七说,都是乡里乡亲,换一张吧。李老拐换了一张真钱。侯七说,你昨晚上还给我一张假钱呢,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昨晚上就你一桌客人。李老拐说,怎么会呢?又自言自语说,可能是人家买摩托车给他的,他也没有在意。就是不提换回假钱的话。

李老拐再来饭店吃饭,明明是房间都空着,侯七却说,房间已订满,请到别处去吧。李老拐悻悻地走了。

侯七把那张假钱贴在吧台旁的墙上,用透明胶粘牢,下面还有一行字,写某年某月某日收。每每有人问,这张钱为啥贴这里,侯七便把故事讲一遍。问,到底是谁干的?侯七说,都是爷们。就是不提李老拐的名字。

有时,李老拐与侯七及侯七家人在路上遇到,头一低就过去啦,也不说话。

从此,李老拐再没有走进侯七饭店。

记忆力

大宝没有考上高中,让老师很失望。

在老师眼里,大宝是有特长的。有一次,在乡里数理化竞赛中,大宝一口气背下圆周率π小数点后的200位。π小数点后数字,让一般人头疼,但大宝却能背了下来。大宝的爹却不以为然,说自家孩子不是上学的料。本来老师动员大宝再复习一年,大宝不想复习,爹也不支持,就算了。

小小年纪,大宝跟村里人到南方打工。人家说他不到18岁,是童工,不要。大宝说,他出生于那年那月以及属相。人家问他为什么长得那么瘦小,他说小时候得了一种病,影响了发育,人家就信了。大宝打工的是一家民营电器企业,生产节能灯泡。大宝的工作就是往里边放钨丝,要求非常精细。放错了,灯泡就不亮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开始,大宝有点吃不消,想爹,想娘,想回家。有人告诉他,现在回去,一分钱也拿不到。到了年底才能结账,再坚持坚持吧。大宝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平时,大宝不赌牌,不喝酒,很少花钱,到了年底,给爹拿回家几千元。看到儿子拿回的钱,高兴得不得了。儿子一个月挣的钱抵上一亩地一年的收成。他杀了一头大肥猪,用猪头敬奉菩萨,又放了一场电影。爹自豪地说,这比上大学实惠得多,大学毕业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找不到工作。

几年下来,大宝挣了数万元,爹用这钱盖了二层小楼,家里添了平面直角的彩电,堂屋还弄了鱼缸,里面放了越南红鱼,非常好看。娘说,她想抱孙子了。大宝说,不急不急。其实,娘托人给大宝介绍了几个姑娘,大宝说没有感觉。娘问,要什么感觉?大宝说,放电的感觉。娘无语。

那年,老家的大巴客车来厂里接人,大宝和老乡一起坐大巴回了家。路上,吃饭时,他见一个妇女坐在地上哭。原来,那个妇女也是搭车的,停车吃饭时,她吃饭后又去了趟卫生间,因身子不舒服,耽误了时间,车就开走了。她没有记住车牌号,车上还有她的行李。大宝不忍心,掏出100元钱,让她搭车回去。在车上,大宝与司机聊天,知道车上有专人“跟车”,负责途中上下人,清点人数。途中落下人,是“跟车的”责任。一般的,长途客车有两个司机,可以轮换开车,在车上休息。大宝说,他想跟车,就给司机师傅留了电话号码。

三六九,往外走。正月初八,开车师傅打来电话,让大宝跟车去。大宝去了,与车主交谈。车主说,跑北京,三天一个班次,可以休息一天,一个月工资1500元,比司机少500元。少就少吧,因为司机责任更大。检票时,原来的跟车的在一个本子上记下途中有几个下车的,还有哪个买了票没有上车。大宝一看全明白了,这与前天在家与堂兄打扑克何其相似。正月初,人都闲,串亲戚,喝酒,打牌,耍小钱。有一个堂兄是盲人,小时候害病瞎了眼睛,但脑子好使。堂兄去盲人按摩学校学习后,就被一个单位聘了去,一个月1000多块哩。起牌的时候,堂兄让人告诉他是张什么牌,然后放入手中。出牌时,让人告诉他别人出的什么牌,他随意从手中抽出牌,从没有出错过一张。大宝问,哥,你咋不出错呢?哥说,我记心里了。大宝佩服堂哥的记忆力。跟车的与车主说,他只能带大宝一趟。车主想让那人再带大宝两次,大宝说,不用了。不就记上几个,下几个,比考大学容易多了。大宝跟车,心里一下子亮堂了。不用在本子上记,心里就记下了。一上车,他就记下上车多少男的,多少女的,有几个老人,几个孩子,都在哪个座位上。包括谁带了几个包,大包还是小包,放在哪里。尤其是途中下车解手时,下来几个人,他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有一个人晕在厕所里,他去厕所把人喊出来。

一次,从北京回,下车后,一个妇女喊,自己的钱包被人偷了。可是,中途有人下车,上哪去找偷钱包的人?派出所的民警来了,问了情况,不了了之。大宝想,可能有人夜里趁人熟睡之际下手的。又一次,有两个熟悉的面孔上了大宝跟的车。坐好后,大宝悄悄地走到那二人的跟前,说,哥们,昭子放亮些。那人答,堆上哩。大宝问,根上的还是梢上的?那人说,梢上的。原来是新手。几句黑话,二人不再下手,也不再上大宝跟的车。

自大宝跟车后,开车师傅再不用操旅客的心了。一年时间,没有被旅客投诉过。

车主说,给大宝加工资,与司机一样,每个月都是2000元。这在整个县城客运行业里还是头一份。

猜你喜欢

坛子柳枝大鹏
卖坛子
推理:柳枝篱笆墙
生命力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柳枝词
刘业伟、王大鹏设计作品
盲人买坛子
坛子菜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