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率性而为 法由心生
—— 张文辉书法作品赏析

2016-06-17梁广辉

西江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行草书体张旭

梁广辉



率性而为 法由心生
—— 张文辉书法作品赏析

梁广辉

张文辉在创作书法作品。

也许,在书法界,张文辉还算不上名家,其作品尚不为大家所熟悉。但是,对于张文辉自成一家的书法,我一直颇为欣赏,这并不是因为文辉的书法源自哪位名家,或在哪些书法大赛中得过奖项,我欣赏的恰恰是文辉书法作品的率性而为,一气呵成,纵横按捺间表露出气度非凡,韵味十足。其书法野气、逸气,气气相融;韵味、艺味,味味相通。这就是文辉书法给我的最深印象。

文辉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无论是字体结构、笔划线条、谋篇布局、整体气势,都给人以洒脱豪爽的视觉享受。如其作品中的“听涛”、“行道雅致”、“闲心逸趣”等行草,书迹遒劲有力,结构圆润豪放,赏读其间,感觉如入云端,如跨险峰,如趟流水,在娴熟的运笔中多了一份悟性和慧气,书体的节奏起伏无不为性情所致,平添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要素。文辉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和运用,非刻意仿效所得,这当中也就充分体现了文辉的才气胆识。

文辉的书法作品内容极其讲究,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在德、俭、孝、道方面的崇尚之情和学识修养,以及他对文化内涵的表达意趣,让人于赏读之间多了一份心领神会。如“宽容”、“勤”、“贤达康宁”、“诗书传世、文道持家”、“海纳百川”等,简洁的词语、深刻的内涵,精神气度和书卷意境,在文辉的作品格调中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到“功夫在诗外”的艺术审美。

虽然,文辉在其严父的督导下,孩提时便已开始临帖,且每天要把写毛笔字作为功课来完成,但是,文辉的书法作品没有太多的帖味,也没有哪个名家的痕迹,而正是这点,令我觉得难能可贵,这比起一些着意去临摹学帖的学艺者,更体现出其真性情。最难得的是,文辉上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把书法艺术当回事,可对于农家子弟文辉来说,竟早早想到了要把书法作为自己一技之长。因而,从高中起,文辉就拜当地一位知名老中医为师,耗时三年多,用毛笔小楷手抄全套中医书籍。从那时起,文辉就和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里潮平碧海宽,一帆风顺玉镜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赏读文辉的书法作品,我觉得于书卷气当中还洋溢着一种特有的舒展感觉,正如文辉所说,他尤其喜欢草书,且最仰慕张旭书体,虽无刻意临之却甚为动心。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对张旭草书的赞谓是:“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于此,文辉认为,正是张旭自成一家,富有个性的书体,才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书圣。他认为做人无须张扬,但学艺则须豪放,不为条条框框所限、不受本本帖帖所拘,灵感来时一气呵成,正如中国画艺术的大写意,得有雄浑奔放、恣意浪漫的感觉才行。或许,正由于此,文辉的行草才能够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游刃有余,于继承创新中日益长进。

纵览文辉的书法作品,精到之处还在于他运笔走势的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一收一放的有度把握,赏读之余给我更多的是无垠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视觉享受。

虽然,文辉经常过谦地称其书法“不入格、不出众”,但不少书艺同道,在以艺会友之时,亦对文辉随性而书的行草赞赏有加。

衷心祝愿文辉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越走越顺畅。

诗书传世,文道持家。

春光不负志士,才学常临勤人。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行草书体张旭
学校情境下的学习问题学生干预
陈海良《古人诗》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书法作品
踏莎行草忆饶公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浅谈《行草》中舞蹈艺术与书法的审美融合
浅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打针
论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