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交底儿
2016-06-16朱俊玲
朱俊玲
因为要招聘全职辅导员,某系委托我请别校的几位同行从2+2保研(工作两年后在本校免试读研究生)的学生中推荐几位来面试。没过几天,我邮箱中收到了好几所名校推荐来的简历,打开这些简历,初一浏览,我心中很是喜悦,因为有几个同学的简历着实漂亮。
细细比较他们的简历之后,我发现M同学在这拨人中最出色:工科生,学院学生会主席,GPA成绩年级前10%,两年学工保研经历,四次获得“人民奖学金”,还在校内外演讲比赛和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学业成绩和社会工作能力并重,又符合我校招聘要求的工科背景。看着这份近乎完美的简历,我甚至开始担心他是否会钟情于辅导员这么基础的岗位。做了近10年的就业工作,我知道很多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在个人简历中会把求职范围放宽,但实际考量时却不尽然,因而出现的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纠纷不胜枚举。
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消除心中顾虑,在面试小组共同筛选完简历后,我特意给M打了个电话确认他是否来面试,M在电话中语气坚定地说:“老师,我特别重视这次面试,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准时到达。”
面试安排在上午9点,M比预定的时间早来了半个小时,看到正在为面试做准备的我,他立刻走上前,热情地问:“老师,需要我做些什么吗?”“不用了,同学,你先坐一会,耐心等待面试吧。”我一边微笑回应,心中不由给M评了个分,礼貌、得体,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在面试的礼仪方面也做了功课。
面试开始前,我向相关面试人员介绍了面试的基本情况,重点推荐了M,面试官都是学校各用人部门的负责人,很显然,他们对M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轮到M面试了,个人简介结束后,我暗中观察,有好几位面试官脸上都露出笑容。接下来的问答环节,情况却出现了大逆转。
面试官问:“从简历上看,你本科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动力工程,就业前景都不错,为什么不走专业路子要来应聘辅导员岗位?”
M回答:“我专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机械打交道,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我有两年的学工保研经历,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胜任辅导员这项工作。
“看了你在大学的实践经历,你完全可以去国企或者外企的职能部门,为什么要应聘辅导员这么基层的岗位呢?”很显然,面试官对这种大而化之的回答并不满意,又近一步发问。
“我要留在北京,可现在因为首都功能疏解,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太不好找了,当辅导员是我的首选。”M交了底儿。
面试官问:“你做过两年的兼职辅导员,应该了解辅导员的大致发展路径,你对自己毕业5年后有什么职业规划?”
M回答:“我希望入职后先做两年辅导员,再往行政的路上发展,比如科长、副处长等。”
“如果5年后没有达到你的个人期望,你怎么办?”
“这简单呀,工作3年左右,我先评估一下能不能当上科长,如果不能,就读在职博士,转到教师岗。”M的“坦诚”让面试官们哭笑不得。听得出来,M完全把基层工作当成了“跳板”,选择当辅导员是为了一本北京户口,辅导员工作先干个三五年,晋升机会不大,马上开溜。M对职业发展速度如此强烈的渴望,显然与辅导员岗位要求踏实、扎根、耐心以及专业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接下来的面试中,面试官们不再踊跃提问,临近尾声,一位面试官发问:“你的简历中显示你曾在北京市英才学校学习过,这段经历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清楚,面试官期待M能说出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提升,或者谈谈他经历过的主题活动中得到哪些感悟。这真是一次翻盘的好机会!
M的回答再一次让所有人失望。“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精英,他们都是我宝贵的人脉资源。”好心的面试官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又问了一遍。很可惜,M的回答还是停留在认识了很多优秀同学上。有资源意识,这很好,但作为初涉职场的新人,用人单位更期待看到他在过往社会实践经历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完成情况。
三天后,面试结果出来了,毫无疑问,M落选了。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