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016-06-16王海云
王海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2-0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一条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由“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组成,这种课堂结构虽然步骤清晰,环节紧凑,但是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要构建以“自主、探究”为主导的新型数学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激奋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且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完全吃透教材,才能确定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才能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明确哪些地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确定需要探究的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以独立思考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回顾上面的案例,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引导学生找到常规计算方法以外的方法,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对教材的不熟悉,对学生水平估计不够。
二、创设和谐、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充分创造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必要时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让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又能感受合作的快乐。
三、引而不发,诱思导学,使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体会发现的乐趣。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四、适时点拨,内化新知,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应该垄断教学价,应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我们可以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者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活动,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该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总之,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从而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创性。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多元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