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促进发展

2016-06-16沈明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数学教学发展

【摘要】在实施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练习教学技能时兴致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尝试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数学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3-02

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指导学生掌握盲校和聋校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但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欠缺,盲校、聋校需花费较长时间培训才能让其胜任教学工作 ,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现有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教学需要?因此于2012年申报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教学研究》,希望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合格特殊教育教师,必须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根据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的岗位任务和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提出

在实施新世纪教改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每次写教案、上课、说课、评课时,存在不认真撰写教案、教案简单、教案不符合要求、抄袭现象严重、不按照教案上课,教学重难点不明显、上课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情况。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意识很低,总是马虎准备、应付了事,让老师感到十分头疼。反思原因,可能与一线机构教学接触少有关,见习时以看为主,实践操作少,对听障、视障学生特点了解少,数学教学经验不足有关,另外模拟教学时没有特殊儿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致,只能机械使用教学技能。学生到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实习,实习单位反馈学生教学技能技能没有掌握,存在不写教案、教案撰写简单、重难点把握不住、教学方法不足等情况。

二、问题解决

鉴于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课程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尝试采取多种方式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种。

同课异构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同课异构是避免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将自己课前设计与课堂的实施做一番回顾比较、审视与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使教师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如果这种同课异构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比较有利于教师自我发展,有利于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1] 。这是普通中小学常用的形式,近两年南宁市盲聋哑学校也采用这种形式,与南宁市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切磋教学技能,推动南宁市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他们的启发,我们也尝试采用同课异构形式,希望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不同教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能够引发听课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2],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于是2013-2014年春季学期,利用学生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见习期间机会,与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共同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

(一)布置任务

“ 同课异构”活动分两周进行,一班第一周,二班第二周,授课内容由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老师确定,要求每周一节小学语文和一节小学数学,盲聋生不限,第一周是盲生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聋生的《触摸春天》,第二周是聋生的《笔算除法》、盲生的《月球之谜》。将教材发给学生,要求每个每个学生都必须根据教材撰写教案,另外每门课选派一个代表授课,盲聋哑学校也各自派优秀教师授课。学生代表写好教案,交予本校教学法专任教师修改,并在校内模拟练习上课。

(二)现场赛课

上课安排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会议厅,第一周是盲生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聋生的《触摸春天》,第二周是聋生的《笔算除法》、盲生的《月球之谜》。学生和盲聋哑学校老师就同一内容进行先后顺序上课。

(三)师生互评

授课结束后安排师生共同点评。首先由上课师生分别作反思,然后由其他师生点评。学生们非常活跃,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上课的看法,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分别每节课作点评。

三、案例反思

这次“同课异构”本来只是一个尝试,但是实施之后,本校教师和盲聋哑学校的老师们觉得这个尝试效果不错。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与普通中小学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在职教师们之间的对比,旗鼓相当。而我们是在校学生与在职教师之间的对比,也就是新手与老手之间的比较。这对于学生挑战很大,虽然学生还未出茅庐,上课技能和经验都很缺乏,但是学生代表在讲台上的淡定自如获得了南宁市盲聋哑学校老师们的认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激励;南宁市盲聋哑学校上课老师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为我们学生展示了四节优质课,让学生受益匪浅;新手和老手之间的比较,让学生们看到了差距,明白今后的学习方向。相信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对学生今后工作和学习有很大促进。

(二)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结束后,我们专业教师的收获并不比学生少。以往上课都是闭门造车多,这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实战演练。从指导学生教案、模拟上课到点评,我们都有切身经历,将以往的纸上谈兵转变为具体实践,不再是宏观考虑,而是细致到点上。

(三)促进见习单位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其实会给见习单位带来负担,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但是没有想到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不仅选派优秀教师上课,而非常认真规划和组织整个活动,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是对本校特殊教育专业极大的支持,而且也体现了盲聋哑学校作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的示范性作用。虽然他们的老师面对的是连新手都算不上的在校学校生,但是她们都做精心准备,不断调整教学状态,这对于老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同课异构是建立在科学的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教学观的基础上,顺应了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对于改变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的课堂痢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可以作为一种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3],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校本研究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4]。同课异构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性的发展,当笔者大胆尝试将同课异构形式运用在高校教学法教学过程,也充份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课程、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从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发现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用于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允.“同课”缘何“异构”——“同课异构”的理据分析[J].中国教师.2008(9).

[2]姜木兰.从“同课异构”活动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9).

[3]王更飞.同课异构促发展[J].化学教学.2012(01).

[4]周晓燕.“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的突破口[J].广西教育.2012(7).

作者简介:

沈明翠,讲师,广东湛江人,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自闭症教育。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数学教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