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6-06-16申志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考心理素质

申志颖

【摘要】唱歌是一个人表达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许多学生为了考试,到专门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以后,因为太过重视歌唱技巧,使唱歌变得不再自然,甚至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歌唱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除了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以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自身心理上的原因。因此,本文将结合声乐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重点对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音乐老师和音乐考生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考 声乐教学 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8-01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音乐老师和学生都会把精力集中放在音乐技能和音乐技巧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对唱歌和教学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唱歌作为一种动作机制和动作机能,通过生理事实引起心理反应,反之,心理反应又对生理动作起着指导作用和影响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音乐老师就要结合声乐教学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应用感官、联想、意识等心理手段,调节和控制学生歌唱方面的生理技能,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在高考声乐考试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表现相当不错,唱歌时能够做到收放自如,轻松驾驭各种歌唱技巧和歌唱技能。可是在高考声乐测试时,则完全不能控制自身情况,各种不良心理因素导致考试时身体情况莫名变得很糟糕,诸如,心跳加快,身体变得僵硬,四肢打颤、气息不稳定,面部肌肉僵硬,口干舌燥、声音不稳;严重者,站到台上时,脑中的记忆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要唱什么,上台和下台都是在恍惚中度过的。那么,产生这些不良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声乐教学,使学生没有过多的演出经验,或者是有过演唱失败的经历,都极易导致学生在面对正式地演出场合时,没有足够的自信心,面对老师和专家具有怯场的心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家长和老师错误地将高考作为唯一的出路和途径,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因为太过担心高考成绩,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使得学生产生考前焦虑症。要想使得学生在面对高考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同时,还能够具有健康的演唱心理,需要学生和老师从学习和教授两个方面一起努力。

二、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措施

(一)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更加愉悦

一个人要想学好音乐,唱好一首歌,无疑技巧是很重要的,老话说技艺高了,人的胆子自然也就大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比较早,许多学生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声乐训练了。到了高中以后,具有音乐演唱能力,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在高考声乐考试中大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而对于那些接触音乐的时间比较晚,或者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心理极易出现波动,产生不良情绪。针对这些学生,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课+个别学生辅导”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放松快乐地学习。同时,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穿插视频播放,激发学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观看、参与艺术表演,增强学生表演欲望

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声乐以后,声乐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观摩表演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搭建“艺术舞台”,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上台表现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发育都比较成熟了,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旺盛,都有着很大的表现欲望,但是又有着害羞的心理存在,怕自身太过主动被同学说成是爱出风头的人。渴望成功,但是又恐惧失败。声乐老师通过搭建舞台,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许多不敢上台的同学发展为踊跃上台表演;让许多不敢开口唱歌的同学发展为不仅会开口唱,还放开了唱;让许多一开始从没有表情的歌唱发展为轻松自如地歌唱,并越来越具有台上歌唱家的风范,能够在特殊场合下对歌曲内容进行驾驭。声乐老师在第一次搭建舞台,组织学生观看和参与时,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喜爱的小歌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上台表演,成功地开口唱出来。在每一个学生表演的时候,老师还要注意在台下给予学生鼓励,通过点头示意、目光赞扬等方式给予学生表演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展现了自身,逐渐就会适应上台表演这种方式。

(三)让学生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学生控制歌曲的信心和能力

声乐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拥有丰厚坚实的文学功底,这是使学生提升歌曲控制的信心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因为,唱歌的本质其实就是学生的文学功底展现。作为学生,要想驾驭和控制好一首歌曲,不仅要具有相关的唱歌技巧,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学修养。如果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文学修养,成为一个真正有品位的人,那么学生的歌唱表演就被赋予了文化修养,歌声有了内在的魅力,富含生命色彩,能够撞击他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四)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唱歌就是通过心理活动对歌唱器官的肌肉运动进行调整。只有当唱歌的人在对歌唱器官进行调整这一过程中,心理活动处于一个较为积极和稳定的正常状态时,歌唱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稍有变化和紊乱,歌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声乐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消除不良因素,让声乐教学顺利开展。在具体教学中,将艺术表现形式和学生的技能情况、身体状态、心理情况以及好奇心相结合,利用完整连贯的教学环节将其实现综合的交流和沟通,合理地、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唱歌的感觉与过程,让学生的歌唱心理得到充分的体验和磨练,使其具备优秀的唱歌技能状态以及艺术表现状态,为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极易出现各种歌唱的心理障碍。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可控的,需要老师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更加愉悦;组织学生观看、参与艺术表演,增强学生表演欲望;让学生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学生控制歌曲的信心和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克服心理障碍,在高考测试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业梅.浅谈高考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4:21.

[2]王娅.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探究[J].艺术研究,2010,04:102-103.

[3]孙玉芳.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09:80.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高考心理素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