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数学学法指导

2016-06-16周素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法例题主体

周素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5-01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2.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三、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四、应重点指导的两个学习方法

1.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非就是说教师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事实上,教师是全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

猜你喜欢

学法例题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