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学案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及破解之策

2016-06-16李永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李永久

【摘要】学案课堂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运用学案引导教学各个环节,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完成教育教学的既定目标。阜阳四中独具特色的“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渗透课改精神,达到课堂的活力及魅力,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作具体分析,得出破解对策,即精心设计学案,落实目标导航;打破模式束缚,彰显独特风格;追求课堂真谛,淡化形式浮华;打造智慧课堂,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案课堂教学 纵深发展 瓶颈问题 破解之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3-02

学案课堂教学以导学案为媒介,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阜阳四中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凸显,广大师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创建的富有特色的“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彰显了课改下课堂的活力与魅力。

一、制约学案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学案设计粗糙,没有做到循序渐进,事半功倍

导学案是学案课堂教学的抓手及载体,学案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至关重要。但是,在导学案设计制作中,常出现内容肤浅,重难点不突出,探究题设置不注意其典型及代表性,显得内容非常单薄,不足以涵盖让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学案内容安排不注重循序渐进,探究题之间没做到逐层提高,知识点间的衔接过渡突兀,整张导学案没有真正起到导航引领的作用,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上尽情表现,而在具体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上并不理想,甚至没有达标,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空洞。

(二)拘泥于模式陷阱,没有做到因势而变,与时俱进

政治课堂具有政治课堂的特点,即在学校“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要做到具体细节的变化,而学校政治组教师在授课时却简单套用该模式的流程,即课前5分钟学生讨论交流,中间30分钟师生互动,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拨补充,每个政治老师的课堂都是一样的,教师个性风采、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特点得不到体现,以至于在每次教研活动课的听讲及点评中,大家都流于表面形式,中青年教师成长较慢。鉴于此情况,我们政治组申请了关于政治学案课堂教学内容的市级课题,正在积极研究探寻中,目的就是通过研究,从模式陷阱中找到突破口让每位教师打造适合自己特色的课堂。

(三)课堂流程粗犷,没有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一节好课不仅需要形式新颖、引人入胜,而且需要课堂各个时段都要富有内涵及活力,但是学案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点在于合作探究,即通过师生合作把预设的知识点掌握好,比如:在运用“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前5分钟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学情调查,到底学生应该交流什么,教师应该重点检查什么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向前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往往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思考,互动借鉴成了不独立思考的理由,评价环节中念一下展示的内容,把它与自己导学案上结果简单作比较,达不到质疑、拓展的效果,教师引导如果再不及时,整个课堂就是一节习题课堂了。

(四)课堂气氛表面活跃,没有做到表里如一,激发潜能

思维的活跃是课堂的主体,而气氛活跃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缀。但是,多数老师把课堂弄得很热闹,很活跃作为追求目标。为了提高课堂的气氛,充满激情,讲有趣的故事,逗人发笑,让学生的发言声音洪亮,制造表面的热闹,整体上轰轰烈烈的场面,也就似乎有了课堂效果,活跃程度已成为了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准。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有些教学环节纯粹只是热闹而已,对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没有帮助,学生并无所得,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气氛活跃是课堂教学的表面现象,思维活跃才是课堂教学的要旨。

二、破解制约学案课堂教学瓶颈问题的对策

(一)精心设计学案 落实目标导航

学案要达到科学有序、内容涵盖适度、可操作性强、实用高效等特点,要求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做到:一是整合优化教材,把教材二次挖掘,不流于表层的取舍;二是备好学情,因材施教,落实层次教学,不要奢望一劳永逸;三是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逐级而上,避免习题简单累加;四是发挥集体力量,加强校本研讨,碰出思想火花;五是利用网络资源,借鉴他山之石,实现优势互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反思,才可能编制和使用高质量的、高效能的导学案。

(二)打破模式束缚 彰显独特风格

教学模式是为落实课改理念,规范课型及教学行为的一种框架,模式背景下的课堂被科学的分为不同的时段,每一时段具体采取哪种手段进行什么学习内容,这似乎约定俗成的。一节课下来,显得教学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很强。阜阳四中“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了上述优点及长处。比如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内容,本身就抽象、难以理解,那么在课前5分钟讨论环节中,我就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微课视频,变枯燥知识形象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部分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改变学生在形式化的要求下,做肤浅的交流与讨论。

(三)追求课堂真谛 淡化形式浮华

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一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真谛。但是,往往教师在学案导航课堂上会出现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运用多媒体盲目化、小组合作形式化、师生合作频繁化,一节课下来多次鼓掌,学生变换多种听课姿势,教师学生劳动量很大,但是效果不明显,知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因此,教学应根据师生共同的性格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课堂,无需刻意模仿别人如何激情四射、火力爆发的,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采到知识浪花,就是摒弃外观的浮华,回归朴素、落实教育规律。

(四)打造智慧课堂 促进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其中涉及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进步、教学心态的从容,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因此,作为以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探究评价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多读书,多观摩课,多于明师交流,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学习借鉴,在实践中渗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寻出适合本校、本班及本人的授课风格,让课堂充满智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做课堂的主人,师生共同努力打造民主、和谐、智慧、发展的课堂,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