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06-16陈冯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社团辅导员

陈冯涛

【摘要】现今,“90后”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群体,在信息快速传播、社会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更新工作观念、方法、状态,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37-01

现今,“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加快,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信息轰炸、思潮泛滥,这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和更多的挑战,需要以新的工作观念、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状态去迎接挑战,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薄弱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与学生比例失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脚步加快,高等学校近几年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而高校辅导员的编制却在相对地不断缩减。教育部的规定是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低于1:200,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例在1:30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500。严重失衡的师生比例,让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对乏力。

2.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太重

高校辅导员普遍反映平时忙于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当中。无法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同时,这也导致辅导员自身不能很好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能力提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3.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高校辅导员有专、兼职之分,但以专职为主。高校辅导员的晋升之路有限,一是科研成果不足,二是学历不够。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职称低、工资和岗位津贴也相对较低,但是工作投入的时间却相对较多。而高校对辅导员缺少必要的选用、管理、培养、使用、竞争、激励等有效机制。辅导员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最终流向社会或是高校的其它行政岗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不足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落后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宏观,过分强调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接受能力不相匹配,并往往流于形式。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讲授、规劝、训诫、奖惩等形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灌输为主导的权威主义教育模式,个体往往是被动接受,缺乏必要的主动思考。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缺乏创新

“90后”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网络信息已经完全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由于落后于时代,缺乏创新。在网络信息面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显得软弱无力,传统的“阵地”正在逐渐丧失,如何准确地、高效地占领网络阵地,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作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同时,应该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切实转变教育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首先,辅导员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表达观点、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其次,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再次,发挥学生主动性,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利用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激发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其一,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逐步完善贫困生经济保障体系,形成了“奖、助、贷、勤、补”的资助体系,为贫困生解决困难。然而,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能力、做好他们的感恩诚信教育。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到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任务。作为辅导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关注有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学生。

(三)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园环境

1.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和网络两大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占领高地,要切实利用好学生密度较大的学生社团以及网络这两大阵地。学生社团制度严密同时易于管理,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中。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新平台,辅导员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网络群体,用正确的导向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利用网络渠道,实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类活动当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论为指导,但是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也很重要,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辅导员应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团队意识,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90后”大学生的特性,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同时也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其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户国栋.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意识——规律意识、资源意识、网络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2]邓文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贫困生社团辅导员
缤纷社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K-BOT拼插社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