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
2016-06-16高院李明
高院+李明
大众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阶段创新的载体,本文以甘孜州为例,分析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客源市场,历程概要,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全域旅游试点区提供参考借鉴。
在中国藏区,甘孜州可谓首个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2012年6月,根据甘孜州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了相应原则和旅游发展目标。2013年3月27日中共甘孜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提出全力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在《2014—2016年全域旅游发展推进计划》中,甘孜州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推进措施和职责要求。转瞬2016年1月2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3月26日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全域旅游与媒体融合峰会在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海南举行,会议确定了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内的262个试点区。值此探析甘孜全域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其他试点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一、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格局全面优化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川、滇、藏、青四省区六地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地理坐标东经98°-102°,北纬28°-34°,位于全国五大藏区交汇地带,是康巴藏区的核心区,被喻为“藏羌彝民族走廊”,自然的神奇造化、文化的悠久绵长,赋与了甘孜大地大量自然人文景观。目前,全州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大熊猫栖息地、色达彩绘石刻、德格雕版印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单位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0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海螺沟、木格措、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已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500余处。公路交通方面,自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实施以来,全州实现建设里程3050公里,通车里程2700余公里,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航空交通方面,甘孜州目前已通航机场2个(康定机场、亚丁机场),在建机场1个(格萨尔机场);高速公路及铁路方面,甘孜州第一条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川藏铁路已陆续开工兴建。川藏公路上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工程等建成,将甘孜州乃至西藏地区与长江沿岸经济圈连接起来,是新时期实施由东至西,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梯度川藏经济走廊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扶贫开发提出了“三个一”部署。甘孜州整体纳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域旅游不仅是甘孜州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促进促进对外开放、增进民族团结、实现藏区稳定的政治模式,旅游产业将培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州的重要抓手。
二、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
甘孜州国内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川、渝、滇、京、沪、粤及港奥台地区,客源地多集中于省内、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其中川、渝两地游客最多,约占总数的50%,其余的客源以滇西北、珠三角、沿渤海等地为主。游客中,散客占有较大比例,自驾车游客约占游客总量50%以上,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国内旅游者增长速度较快,但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游览地主要分布于康东海螺沟、塔公草原,康南稻城亚丁景区等知名景点,游客平均花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甘孜州国际客源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其中美、英、法、德等欧美远程市场是主要市场,约占69.3%,日、韩市场位居其次,约占9.6%。相较之下国际游客超过了港澳台市场比重。甘孜州国际旅游市场呈现游客总量偏少,增速较快,总体发展较好的态势。入境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以探险、观光为主,尤其是偏好独特的高原景观和民族风情,并表现出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强烈关注。游客性别特征方面,国内男性比例稍高于女性,入境游客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年龄特征方面,国内游客明显集中于26-45岁之间,而入境游客多集中于26岁以上,且入境游客年龄均数高于国内游客。
据统计2014年甘孜州接待国内游客792万人次,入境游客9.43万人次,较2012年分别增长53.73%和17.42%。全州旅游总收入从36亿元上升到80.3亿元,年均增长40.76%,增幅高于全省(29.75%)11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居全省第5位;2015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076万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幅达192.7%,旅游创收104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0.1%,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15.1%,市场前景优势明显,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愈加凸显。
三、甘孜州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历程概要
全域旅游,甘孜州起步较早,并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渗透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促进全州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康巴文化传承发扬,农牧民增收致富,全州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旅游发展历程概括起来集中于以下七点:
(一)深化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夯实思想基础、交通基础、城镇基础和人力基础。
(三)打造特色精品,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酒店和精品剧目,积极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村寨、特色节庆和红色旅游产品。
(四)加力宣传营销,巩固和拓展国内客源市场,做实成渝、巩固华南、开辟华东,进军北京客源市场,有效开展入境旅游宣传。
(五)加大建设投入,大力实施重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六)加强行业管理,贯彻落实《旅游法》,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七)创新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完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推进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四、甘孜州全域旅游经验总结
结合3月26日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全域旅游与媒体融合峰会确定的除甘孜外的261个试点区,笔者认为总结甘孜州全域旅游的成功经验对试点区有现实的借鉴参考价值。
(一)战略层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合力。甘孜州委、州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构建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优化、机制创新,聚集融合各类资源,强化州内三大板块资源整合与共同开发,拓展与国内其他区域的旅游联动,促进国际旅游合作发展以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两年多来,初步形成了全州旅游规划体系,总投资51亿元实施重大旅游项目65个,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制度层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体系。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确立了“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信息化、旅游保障、旅游产品及线路等体系。制定了《关于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甘孜州优先发展旅游业实施方案(2013~2015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三)建构层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旅游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和提升甘孜州旅游业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平台。时值“十三五”开局之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已纳入全域旅游示范点建设,新起点、新机遇、新征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有力推进重点项目,厚积薄发推动甘孜州旅游事业再创新高。
(四)营销方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营宣氛围。通过实施“巩固广东、开辟浙江、走进北京”营销战略,组织“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北京“甘孜文化周”、深圳文博会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现场参观人数近10余万人,网络访问量超过500万次。在2014年度中国自驾游行业“奥斯卡”网络评选活动中甘孜州旅游线路高居榜首,色达---灵魂苏醒的地方、康定——藏地寻情之旅、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3条线路荣获金奖,甘孜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甘孜旅游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