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E-FDD高铁隧道覆盖方案探讨

2016-06-16蒋勇

广东通信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隧道口链路损耗

[蒋勇]



LTE-FDD高铁隧道覆盖方案探讨

[蒋勇]

摘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到2040年完成“八连线”。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列车速度的提升和新型车厢的出现带来了高效和舒适,同时对高速环境下通信服务的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铁路无线通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高速移动环境能够在多山、多隧道地形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对LTE-FDD技术一次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LTE-FDD高铁覆盖关键技术高铁方案

蒋勇

北京交通大学在读工程硕士,现就职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分公司,涪城区办事处临时负责人,通信工程师,从事项目管理、新技术创新等工作。

1 关键技术

当移动终端速度达到350km/h以后,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关键技术。第一:传播模型;第二:多普勒频移效应;第三:终端频繁的切换;第四:电波的穿透损耗。

1.1传播模型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移动台不断的移动,传播信道不仅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地形、地物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另外移动系统本身的干扰和外界干扰也不能够忽视。基于移动通信系统以上特性,严格的理论分析很难实现,往往需要对环境进行近似、简化,因此理论模型跟实际模型相比误差较大。

高速铁路覆盖的传播模型以LTE-FDD(1800MHZ)COST231-Hata模型作为基础,适用于1500-2000MHz的无线电波传播损耗预测,作为无线网络规划的传播模型工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数学表达形式是:

其中:Ld:路径传播损耗(dB);f:工作频率(MHz);Hb:基站天线的有效高度(m);Hm:移动台天线高度(m);d: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km);α(Hm):移动台高度修正因子;C为地物校正因子。

根据不同的地物地貌,C的取值如表1。

表1 地物地貌与校正因子对应表

对于实现双向通信的系统来说,上下行链路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同等的话务量和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

1.2多普勒效应

根据多普勒原理,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加,多普勒效应越加明显,甚至在基站上将产生二倍频偏,严重影响基站的解调性能,多谱勒公式:△f=F×V×(cosθ)/C,其中:

F:中心频率,单位Hz;V:列车运行速度,单位:m/s;C:光速=3×108m/s;θ:列车动行方向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的夹角,具体见图1。

图1 多普勒效应示意

当列车动行方向与电磁波传播方向一致时,多谱勒频移最为明显,由此可得出对于各系统,不同的运行速度,产生最大的频率偏差见表2。

表2 时速与频偏对应

通过表2对可以反应出,当列车时速为300km/h时于电信CDMA800M、移动GSM900M等制式,多普勒频移对系统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严重系统仍可以正常工作。虽然3GPP标准协议中定义LTE-FDD的最高移动速度可以达到为500km/h,但是用户的上网速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用户的感知。

1.3小区切换

对于高速移动的终端而言,高速移动会造成终端在小区之间的快速切换。而高速移动的终端频繁的切换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解决在高铁通信建设中的小区切换问题。为保证用户无缝移动性及QoS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保证用户通过切换区域的时间一定要大于切换的处理时间,否则切换流程无法完成,会造成用户因切换不及时而导致掉话,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对于高速移动终端而言,高速的移动会造成小区之间的快速切换。350km/h的最大列车运行速度就是每秒移动97m,以目前高铁沿线的基站密度来说,高速列车经过沿途几百米覆盖范围的小区就只有短短数秒。在这种高速场景下,容易出现脱网、小区选择失败等网络问题。

动车组密闭性良好,穿透损耗大,列车移动过快,造成频繁的小区重选和切换(如图2);现网小区重叠覆盖区不能满足高速移动对覆盖重叠切换区域大小的要求,造成切换失败等问题是高铁对无线网络带来的主要影响。

图2 小区重选和切换

1.4车体穿透损耗的影响

CRH(China RailwayHigh-speed,中国高速铁路列车)分为CRH1、CRH2、CRH3和CRH5等4个种类,其中CRH1、2、5均为200公里级别(营运速度200km/ h,最高速度250km/h),CRH2具有提升至300km/h级别的能力。CRH3为300公里级别(营运速度330km/h,最高速度380km/h)。

高速铁路列车采用密闭箱体设计,车体对无线信号的穿透损耗较高,表3列举了国内几种高速铁路新型列车的车体穿透损耗值。

2 链路预算

表3 各类型车厢静止垂直穿射损耗对应

链路预算是评估无线通信系统覆盖能力的主要方法,通过链路预算,可以估算出各种环境下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从而估算出目标区域需要的LTE覆盖站数。

2.1隧道外链路

按照1.8GHz频段系统前向链路预算参数设置,得到LTE-FDD最大链路损耗的重要参数,见表4。

表4 LTE-FDD链路预算参数表

采用2*2MIMO,LTE下行580Kbps业务(10RB)的路径损耗为118dB,考虑FDD LTE的工作频率为1.8GHz,基站天线有效高度30m,移动台有效高度1.5m,通过校正的无线传播可知采用2天线时,建议密集城区站间距约为410~450m,一般城区站间距约为500~540m,郊区及农村站间距约为800~1 000m。

2.2隧道内链路

同样1.8GHz频段系统前向链,以常用的13/8”辐射型漏缆为传输介质,得到各系统制式的重要链路损耗参数如表5。

根据以上参数计算得到在隧道覆盖中允许的最大单方向传输距离为585m。

3 解决方案

3.1采用链路自适应校正频点偏移

由于高速移动的用户,多普勒频偏往往非常大,对于基站接收机来说,估计和发射机之间的频率误差并完成频率误差校正是接收机必须完成的功能,否则将对链路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基站接收机还需要应对频偏快速变化的问题,即保证能够迅速跟上频偏变化速度并进行有效的补偿。适应频偏校正算法,能在基带层面实时地检测出当前子帧频率偏移的相关信息,然后对频偏造成的基带信号相位偏移予以校正,提升基带解调性能。

为了将多普勒频移的影响降低到足够低的水平,应将子载波间隔设置在11kHz以上。在假设理想信道估计的参数配置下,350km/h移动速度下的系统吞吐量只比30km/h下的系统吞吐量下降0.5Mbit/s。如果是假设真实信道估计,较小子载波间隔(10kHz以下)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就较为严重。但是,只要将子载波间隔保持在11kHz以上,多普勒频移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就与在理想信道估计条件下一样,是轻微的。

表5 使用泄漏电缆情况下的链路预算

图3 漏电覆盖距离

引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轻多普勒频移的负面影响。在采用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合并的HARQ系统中,在低速移动情况下,如果将子载波间隔设置为13kHz和15kHz,则系统相对6.65kHz子载波间隔的系统分别有3%和5%的系统吞吐量损失;如果将子载波间隔设置为11.25kHz和15.75kHz,则系统相对6.65kHz子载波间隔的系统,CP开销从4%分别增大到6%和8%,性能的下降和开销的提高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在高速移动(350km/h)情况下,只要子载波间隔大于11kHz,多普勒频移就不会造成严重的性能下降。因此,将子载波间隔设置在11~15kHz对LTE系统是比较合适的。由于15kHz可以使E-UTRA系统和UTRA系统具有相同的码片速率,从而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因此LTE最终决定在单播(Unicast)系统中采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相应的符号长度为66.67μs(不包括CP)。

3.2采用单小区多RRU级联技术

为了保证用户的感知,就必须减少小区之间切换、增加小区的覆盖范围。为了扩大小区覆盖范围,可采用基带池+RRU(射频拉远单元)的网络覆盖方案,利用基带合并技术将多个RRU合并成一个小区。沿着高铁线路的多个RRU合并成同一小区,从而减少切换频率来提高网络性能,如图3。在下行方向,基站相当于多个站点同频分集发射,每个RRU的发射信号是相同的。手机可以在多RRU的覆盖重叠区得到接收增益,增强了下行信号的接收效果。上行方向,基站相当于多路接收,处于多个RRU覆盖重叠区手机的上行信号,由多个RRU的天线同时接收到,接收数据通过光纤传递到基带池之后,基带处理板实现多路合并分集接收,提高了上行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图4 单小区多RRU级联

高铁列车车体有较强的屏蔽效果,需要足够的覆盖信号强度,这样便限制了覆盖区域的不能太大。当属于同一逻辑小区的多个RRU,覆盖区域部分重叠连环相连之后,构成一个狭长地带的高信号强度的适合铁路沿线的小区覆盖方案,有利于增加覆盖信号强度。

目前已有设备厂家支持12RRU合并能力,可以最大限制保障高速用户业务体验:用户在时速350km的高速移动场景下,平均60s左右切换一次,用户体验优于宏网普通用户感知(目前测试平均40s左右切换一次)。

3.3隧道外站点方案

由于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左右,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如图4:

站点布局原则如下:

(1)交错站点布局:为了保障两车交会时车厢内两侧用户的覆盖质量,高铁站点应尽量交错分布于铁路两侧,以助于改善和优化切换区域,并利于车厢内两侧用户接收信号质量相对均匀。

(2)站点离铁路距离:为了降低入射角对高铁穿透损耗的影响以及对频偏的影响,基站覆盖方向和轨道方向夹角建议在10度左右,可得站点离铁路在100m左右;同时考虑高铁网络站间距以及与周边宏网基站干扰问题,建议站点离铁路距离不超过300m。

(3)站点高度:为保障高铁线路覆盖,高架线路场景建议天面距离地面高度25-40m,即天线相对铁轨高度在15-30m左右(高铁架高10m)。

(4)拐角站点布局:拐角区域应选择拐角内布局站点,有助于减小基站覆盖方向和轨道方向夹角,减小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3.4隧道及隧道口覆盖方案

针对隧道覆盖,可采用天线覆盖或泄漏电缆覆盖两种方案。采用泄漏电缆覆盖方式时,隧道出入口需要通过设置天线外打的方式与外部信号实现良好衔接。

3.4.1短隧道覆盖方案

覆盖方案采用隧道两端RRU共小区,在隧道口两端建设RRU站点,采用高低不同的天线挂高,低挂高天线直射隧道口对隧道内部进行覆盖,高挂高天线覆盖隧道相反的方向。覆盖方式如图5。

图5 穿透损耗

3.4.2长隧道覆盖方案

泄露电缆的覆盖距离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漏缆覆盖距离={导频功率-(跳线损耗+功分合路损耗+漏缆耦合损耗+车体损耗+人体损耗+隧道宽度因子及余量)}/每百米损耗

根据链路预算得出,FDD-LTE的覆盖单向距离为585m左右。因为隧道中一般单边每隔500m一个避车洞可放置RRU等设备,因此FDD-LTE需要每500m放置RRU。

长隧道覆盖如图6。

图6 短隧道覆盖

图7 长隧道覆盖

连续隧道覆盖如图7。

图8 连续隧道覆盖

隧道中的漏缆可以仅隧道一侧安装一根,也可以两侧各安装一根,两侧各安装一根则会导致造价成倍提高,一般不建议两侧同时安装。

3.4.3隧道口覆盖方案

为保证列车进出隧道口的时候用户能够顺利切换,通常有下列两种方式。

(1)隧道口高增益天线向外覆盖(图8);

(2)隧道外放置高增益天线向隧道方向覆盖(图9)。

图9 隧道口覆盖方式一

图10 隧道口覆盖方式二

前者适用于隧道口可以安装天线的情况,在隧道口发生切换;后者适用于隧道口没有合适位置安装天线的情况,隧道口出来以后仍然延续隧道内同一小区的信号,经过一个基站缓冲后,与其它小区发生切换。

第一种方式选址有一定困难,第二种方式设备级联能力要求更高,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3.4.4车站覆盖方案

车站高速覆盖时,重点考虑公网和专网的切换原则和对应关系,能够保证公网用户顺利切入高铁专网用户,同时保证离开站台时,拒绝乒乓位置更新,减少公网用户干扰专网。

为控制公网与专网之间的互操作,需要在高铁车站建立过渡小区,而过渡小区是通过车站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如果缺少室分系统进行公网与高铁专网的隔离,很难兼顾高铁和非高铁用户的进出专网,因此车站室内覆盖需要同步建设,具体如图11:

图11 车站覆盖

参考文献

1李玉洁、陈俊雷.高速铁路环境下LTE组网技术研究.信息通信,2014,1:250-251

2陈刚等.多山、多隧道地形下的高铁覆盖方案.通信与信息技术,2014,2:53-56

3李觐等.浅谈高铁场景下的TD-LTE覆盖.通信与信息技术,2014,5:64-70

4樊磊.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覆盖分析.信息通信,2014,3:177

5程鸿雁等.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DOI:10.3969/j.issn.1006-6403.2016.05.011

收稿日期:(2016-04-01)

猜你喜欢

隧道口链路损耗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多中继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
隧道口减光设施对照明的影响探讨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时间自主恢复策略
一种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公路架桥机的研究与应用
节能评估中变压器损耗的简化计算方法探究
基于降低损耗和控制投资的变压器容量选择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侧式地铁站隧道口边界条件替代方案研究
关于公路隧道口路段设置监控预警显示系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