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养生探秘
2016-06-16康玉琨
康玉琨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拳种之一,永春白鹤拳的健身、防身与传承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5年11月份,在福建泉州各地先后举办了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活动,其中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来自波兰、德国、俄罗斯、美国、摩尔多瓦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白鹤拳师和学者们,探讨更多的则是白鹤拳的健身与养生问题。
当今社会,一些武术世家的后人练武的动力,可能更多源自传承的责任,因为他们不愿意祖传的武艺在自己这一代失传。而其他的武术爱好者,除了兴趣与防身以外,无疑更多的是想达到健身与养生的目的。
诚然,许多体育运动也是可以健身的,“生命在于运动”嘛。不过,武术的健身效果明显更好,且大多没有副作用。不像一些体育项目,只是把身体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同时,却也给身体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不少体育运动员年龄不大就疾病缠身就是明证。
武术运动员,尤其像白鹤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传人,除拥有高强的武功外,还往往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且大多因之得以延年益寿、寿终正寝。
比如,永春县著名白鹤拳师郑文存老先生,90岁高龄时,表演起“八分寸劲”来,还是招沉力猛、形神兼备。
笔者发表于《搏击》(2013年第7期)的《低调的白鹤拳师老黄》一文写到的“老黄”,也因修习白鹤拳而让自己的身体受益匪浅,在同一批患尘肺病的病友中,他是活到最后的一个。
永春白鹤拳等武术为什么会有显著的养生效果?主要在于其把身体当作一个整体,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比如《方七娘拳祖》、《桃源拳术》等白鹤拳古籍就认为,白鹤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飞禽。白鹤拳既是象形拳,又是内家拳。在外形上,要重视吞吐浮沉,做到吞如老猫等鼠,吐如虎子伸腰,浮如白鹤欲飞,沉如落地生根。在内功上,要重视白鹤拳独特的调息固气和导引吐纳方法,做到蓄气于丹田,运劲于手足,达到内外兼修之效果。《方七娘拳祖》一书强调指出:“夫人以气为主,以肾为元。气生筋,肾生肉,筋主气,肉生血;又人以骨为标,以髓为本,筋生于骨,髓藏骨内。”因此,要求白鹤拳传人要重视并加强内气的养成与运使练习。
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欲学技击必先学三事:一曰不动心;二曰数息;三曰破生死关头。”该秘诀认为:“数息之功,即不动心之道。心与气本属一体,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臻此境界,而后可称上乘。”
《易筋经·膜论》说:“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方七娘的白鹤拳是在少林武术的基础上创立的,自然与少林功夫一样讲究吐纳之术。台湾名师王于宁在《白鹤拳的身体哲学》一书中指出:“白鹤拳的吐纳之术乃以经络为基础,融合白鹤拳特有之‘四功(吞、吐、浮、沉)与‘四形(飞、鸣、宿、食),不断在升降沉浮、阴阳虚实的行拳炼气过程中,以‘下丹田作为内气收放的营运中心,汇聚成武术技击的能量团。”
这些武术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医学观点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运气类》一书中,曾总结指出:“盖以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也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实,能实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张介宾的话可谓道破天机之至理名言。
(编辑/高翔)